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11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天瑞说符:科幻世界里的生活家

邢晨 只恒文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11月07日   02 版)

    天瑞说符,网络文学作家、科幻作家、江西九江市网络作家协会主席。代表作品有《我们生活在南京》《死在火星上》《泰坦无人声》《保卫南山公园》,曾连续三届斩获中国科幻银河奖,获第十四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年度科幻新星金奖。

    “我喜欢头脑风暴式的作品,期待与读者进行智力对决。”三度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的天瑞说符面对采访惜字如金,略显冷峻,往往以角度清奇的简短语句直中要害,回答中充满冷幽默和实用主义风味,这种风趣而不失锐利的临场反应,正显现了其思维的敏捷与内心的沉稳。

    在荒原上搭建属于自己的时空

    在大脑中建构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这对于小孩子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2005年,小学三年级的“天瑞说符”开始创作小说。进入高中后,天瑞说符开始阅读网络文学,大量的阅读让他初识网文轮廓,也因为越来越难找到喜欢的故事而重拾创作初心,建造时空的吸引力再次浮现。

    作为一名生物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守着PCR仪或离心机时,时间因流速舒缓而显得寂静与空旷,天瑞说符就在这片荒原上搭建属于自己的时空,于是笔下的故事便如山峦般起伏绵延。2014年,读大学的天瑞说符注册成为起点中文网的作者。彼时,他的笔名还不叫“天瑞说符”。玄幻、仙侠、都市,每尝试一种新的题材,他都会换一个笔名,直到成为写科幻的“天瑞说符”,才得到了正向反馈。《死在火星上》一战封“神”,这部不到61万字的作品,收获了第30届银河奖。此前的作品都被他扫入“历史垃圾堆”,但正是这些孤芳自赏的“遗迹”,才支撑起了今日的天瑞说符。

    在网络文学的浩瀚之海里,只有度过迷茫与挣扎,饱尝孤独与失败,却仍然奋楫扬帆的写作耕耘者,才能等到一个浮游者登岸的契机。

    天瑞说符被称作科幻界的一匹“黑马”,但其实这匹“黑马”早已在荒原上奔腾了数年。10年之后的今天,当读者好奇天瑞说符“卡文”的时候会去做什么,他的回答是,“打单机游戏”。不联网,不组队,沉浸在一个人的时空里,仿佛回到那段“单机”状态的岁月,找回寂寞的时空建筑师的身份。

    以别样“落地”促进科幻本土化发展

    为什么能够在“网络科幻”中成功,天瑞说符将其归因为“运气”。如果写科幻继续失败,他就会转战下一个战场,直至“撞到大运”——这显然是一种实用主义风格的回答,即使运气的加持不容忽视,但作者自身的实力更为重要。

    天瑞说符将“硬核”的科技内容与温柔的情感脉络完美融合,钩织了“网络科幻”这只风筝的双重引线。

    “科幻”兼容科技与幻想,对创作者的科学修养与知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许多仅仅以科技充当包装花边而非逻辑核心的作品,往往摆脱不了“魔幻”与“奇幻”的观感。天瑞说符将置于黑箱里的细节放出,将被模糊化的仪器装置高清还原,他会为读者拆解像20世纪80年代老式CD机的黑色icom725短波电台,讲述高频振荡电流的起源与去处,也会现场教学如何利用氚管与半衰期制作时间标志物,如何使用汽车电瓶制作高压电网。

    《死在火星上》的开头,光工程控制技术类的参考文献目录就占据了整整4页的内容,让读者叹为观止。如果历史文有“考据型”作者,那么,天瑞说符就是科幻文的“学术型”作者,日常浸泡在知网、中国社科院数据库、CNS等各类学术期刊和绝版旧书里,以探索前沿的好奇心开拓视野,用80%的常识和20%的虚构打造依据清楚、逻辑严密、推演合理、数据准确的科幻作品。当然,天瑞说符也会注意故事的可读性,深入浅出,在斗折蛇行的情节里容纳技术细节,令它不妨碍读者阅读,而只是为故事添彩。

    科技感太强的作品往往有一种冰冷的质感,但天瑞说符用烟火人间的热气与温柔细腻的情感联结为其升温。在“末日危机”到来之际,高三学生手握《小题狂做》,端出热气腾腾的炒面条做夜宵。独留在火星上,载荷专家仍要与一只“老猫”同行,勤恳地种下补充维生素的番茄。在世界的“末日”,幸存者关注牙膏的余量,采下路边的羽衣甘蓝,捡起玄武湾沿岸的牡蛎,将青条鱼清理干净,熬蒲公英莲子粥,配凉拌马齿苋咸鱼丝做晚饭。

    “后世看来的风云巨变,在亲身经历过的人眼里,也只是照常吃饭睡觉的一日。”天瑞说符以日常生活坚实的物质性,抵消了科技的缥缈形态与无意义感,也撑起了两端对峙的张力。正如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执行副主任李玮教授所评价:“抵抗宇宙异变的不是决绝和悲壮,而是日常人间的细水长流。”这句话最后被印在《我们生活在南京》的腰封上。

    天瑞说符最喜欢的科幻作品之一是电影《星际穿越》,以真情为纽带勾连对于黑洞的大胆设想。至坚佐以至柔,像一抔雪被放入温热的一杯水中,这也成为天瑞说符将“九天揽月”的科幻作品降落至人间地面的方式。正如《我们生活在南京》的故事,当城市被时间折叠,一端是荒芜野原,一端是烟火人间,远隔天涯而心生双翼,穿过无线电波漫行20年的光阴,末日之下,少年人依旧不曾失约。遥远的星系倒映在人类之心,气势如虹的流星被柔软的双目所凝望,科幻之“幻”,由此成为心灵的牵绊,以燃烧的焰火,“照亮银河浩淼”。

    如果说刘慈欣是以难以企及的高度开拓了中国式科幻的审美风貌,那么,天瑞说符也在这条路上前行,融合了民族生活与文化特征,以别样的“落地”方式促进了科幻的本土化发展。

    奇想赋予城市亦真亦幻的美感

    “这个世界的每一分每一秒,长波穿过幽深的大洋,短波在电离层上震荡,UV波在城市里横冲直撞,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它们组成了另一个世界。”

    为时间打开空间的向度,为空间钩织时间的线索,天瑞说符为日常生活建造着一种新的时空体验。弹起一枚莫尔斯码练习币,落下的瞬间,已经到了另一个人的手中。隔着20年的光阴,两个人躺在同一张床上,却浑然不知。主人公翻开二次函数的试卷,14.255MHz频道里传来声声召唤,光的粒子飞速移动,于是在书山题海里看见一场绿色的山崩海啸。天瑞说符为真实的时空造影,改变了生命时间的单维体验,从而打开了城市中“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式的虚幻空间。无数张纸质地图在桌面上铺展开来,天瑞说符的丈量与比对决定了末日逃亡的最佳路线,他耳边出现的歌曲随机进入主人公的生命,手边恰好摆放着的书被设定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部曲,由此,现实空间被纳入文学维度。在编码的瞬间,多重电磁波交汇,因果有形,折回宿命,在时空的叠合、翻转、接续中,天瑞说符的奇想赋予城市亦真亦幻的美感。

    天瑞说符不仅能够以丰沛的笔触将时空交错的奇想付诸文字,而且能够以出色的镜头感与氛围调动能力塑造他的个人美学风格。读者在阅读天瑞说符的作品时如同在观看一场光影浮动的演出。他可以在阴暗而闪耀霓虹的废土景象之外展现一个绿意盎然的末世,寂静无比但生机勃勃,海鸥扑棱着翅膀穿过重重叠叠的圆绿叶子,紫峰大厦笔直地矗立在波光粼粼的海水里。电荷积蓄,淡蓝色的电弧跳动,景明春和,而哀伤弥漫,流星如雨,而迸发“生”的余韵,以文字抵达了动画电影的澄澈质感。在“导演”天瑞说符的引领之下,读者仿佛置身于银色月光所浸泡的寂静城市;在荷叶的碧浪里邂逅扛着红雨伞采莲藕的姑娘;在清越的铃铛声中撞上像风一样飞驰的少年;在崖香、麦冬、半夏、生姜等药草清香的环绕下,听到白杨树的叶子簌簌作响,看到白鹭肩上那些光的对称性的涟漪……对于景致的选择性绘制,让天瑞说符笔下的美学风貌具有相当的辨识度。

    没有“时速”,只有“天速”,作为一个每天雷打不动只写2000字、偶尔还没有2000字的作者,天瑞说符在网络文学的世界里属于“反内卷”的存在,或许时间就被他用来斟酌如何让时空的奇想在浪漫的景致中抽枝发芽,以值得推敲与品读的文字呈现头部网络科幻作品的精品质感。

    在当下这个数字文明进程加快的时代,科幻是最能表现人类对自身命运之关切的文学类别,但它长期以来在大众面前都有一种“高冷”的印象。与网络文学特质的结合,让科幻具备广泛传播的可能。网络科幻的快速崛起意味着科幻走向“年轻化、多元化、科普性”,天瑞说符正是其中将这一特征表现至极致的作者,为宏大叙事注入青春话语,以时代感鲜明的作品博得了大量Z世代读者的喜爱。

    责任编辑:周伟 谢宛霏

天瑞说符:科幻世界里的生活家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