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11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与美同行 感受自然和本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 庞玉婷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11月07日   06 版)

    盛夏时节,倚靠在飞驰南下宜兴市的动车窗前远眺,眼前的景色从北方艳阳下的苍绿更迭为南方温润朦胧的烟波含翠,不禁感慨,大地广袤且多变,创造了无数的故事,孕育了多样的人才,滋养着每一个生命的品格。我思索着,宜兴又是以什么样的土壤滋养着何等精神呢?离开车厢的瞬间被湿沉温润的空气所包裹,远眺群山之上竹影摇曳生姿,近观巷道整洁明净,精心栽种修剪的植被呈现出一种有序的生命力,疲惫感随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宁静、愉悦与期待在心头荡漾。

    第一站是高塍镇的蒋南翔实验小学,蒋南翔先生是清华曾经的老校长,我们怀揣着对教育先驱者的崇敬之情,组织了一系列课程活动。美育课堂上,看着孩子们用稚拙的手细心绘制着五彩斑斓的扎燕风筝,时不时牵线举起,瞬时勾起儿时记忆。春末夏初草长莺飞,而如今我们像风筝一般飞翔得高远,但那根割不断的情丝,却将我们牢牢系于故乡的回忆之中。在孩子纯真明亮的眼睛里,看见了北方的“纸鸢”与南方的“纸鹞”交织在一起,翱翔于未来的希望之中。在氛围愉快的课堂末尾,支队中的雕塑系研究生,用宜兴特产的紫砂泥塑造了一尊徐悲鸿塑像,泥巴在反复的揉塑中以形写神,仿佛把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的精神融入了每一块泥土中。

    丁蜀镇的古南街,依山傍水而建,眼观是青砖古瓦的木屋和简约朴素的现代店铺;耳听是制壶的拍打声和房檐的水滴溅石声,以及游人漫步于其中的轻声碎语;鼻闻是茶叶的清香和咖啡的浓郁;古今同在一条街巷之中,和谐生辉。在一次实地调研中,一个依靠在临山一角的僻静院落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小而精的空间布局和古朴的自然气息,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当代的艺术展览空间搭建的可能性。在与游人的目光交换中,与制壶师、店员的攀谈对话中,游走在传统与当代、传承与创新的路口,支队成员们不分日夜地修改设计,最终给出了古街的导视系统设计与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

    离开市区,路经茶园,最终漫步于湖镇的竹海,曲径通幽,连同阳光和时间也仿佛被疏密有致的高耸竹林遮蔽于意识之外,时而能够听见不远处的鸟鸣虫叫,颇有古诗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的意境。由此生发,我们的画笔在小镇的白墙上创作了记忆中的竹海密林之境。墙绘之时,天空中时不时有零星雨点滴答敲打在脸庞,似乎是大自然在和我们亲昵地打着招呼,温柔地应和着队友们挥洒的汗水。仅仅一周的时间里,竹海、江南水乡、勇士青狮白象等形象跃然出现在小镇洁白墙面上,我们的感受和记忆都随着每一个斑斓的色块和跃动的线条铭刻在这定格的画面之中。

    责任编辑:谢宛霏

在康定邂逅正青春的世界和我们
格桑的故事还没有完结
为山川“麦”田点缀火树“银”花
与美同行 感受自然和本真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