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高玉竹:画绘人间满目生香

本报记者 牟昊琨 杨月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11月21日   01 版)

    高玉竹。受访者供图

    高玉竹作品。受访者供图

    在欣赏一幅国画时,总会听到身边人说“意境深远”这个词。

    “中国绘画‘笔意’讲究意境之美,因此中国画家在创作时,往往带有一种主观情绪去作画,画家心情舒畅,画得就得心应手;反之,心情不好则难以下笔,更无法画画,所以才有‘喜气写兰,怒气画竹’之说。”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东城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高玉竹接触绘画已40余年,她觉得,中国画就像是一首诗,适合抒发中国人特有的情怀。

    高玉竹1971年出生于北京,在父亲的影响下,自6岁开始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曾先后师从山水画家陈志良、大写意花鸟画家郭石夫、画家和芝圃学习中国画。近年来,她结合自身人生经历,所绘花鸟鱼虫,无不中庸内敛,色彩明丽,风骨内藏,形成高贵大气的清雅风格,画作既可见其深厚的传统功力,又兼具现代感。

    画中显心,心中有画:生活点滴皆可入画

    艺术来源于生活。如何在绘画艺术创作中把对生活的观察,转化成具有审美感的、思想性的艺术形式,是高玉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以刚开始画鱼为例,我发现画鱼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不是把每一片鱼麟都画出来就是好的,而是要抓住鱼在水中的特点,有明有暗,有清晰的有被遮住的,这样才能把鱼画活。”高玉竹说,这也是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区别之一,中国画以其古韵内涵的特色,让人们置身其中感受它的博大与气韵;西方绘画则以写实的画面感为主,给人以视觉上强烈的色彩享受。

    在高玉竹的笔下,万物皆可入画。

    看见自己养的猫在拨弄家里的物品,她就以猫为主角,结合听雨、拾花、焚香、探幽等十大雅事,画了《雅事——酌酒》《雅事——品茗》《雅事——对弈》等一系列画作;烹茶,读书等生活中的日常,也能在她的画中展现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正是源于创作和表达的愿望,高玉竹在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语言,研究新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的日常画得栩栩如生。

    一幅画的“形”有了,意境又怎么画出来?高玉竹认为,意境看似简单却极其难画,意境不是实物,而是一种感觉,一种超越物外、洒脱淡然的心境,想要在画中体现出来,必须对国画和刻画的事物当时的心境有着明确的表达,从而“画中显心,心中有画”。

    “意境的深层次画法是心境的画法,由心而出笔,才能有我们看到的如此淡然却画面感极强的画。另外,国画中的线条也是体现意境的重要手段,这是基础,没有线条就没有画面,没有画面就没有意境,没有意境就没有画。”高玉竹说,这也是为什么欣赏一幅画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画面吸引,走进了画中,感受画中的鸟语花香,体会当时画家作画时的心境,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画面,由此,我们才看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画、黄胄的驴、李苦禅的鹰……

    继承和发展并存:言传身教传播国学文化

    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国画的魅力在于它的传承意义和美学价值。

    高玉竹认为:“中国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这些都是后人应该学习和继承的;在继承方面,我们需要对中国画的传统技法、绘画理念、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精髓。发展是中国画进步的关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中国画也需要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发展方面,我们可以结合现代艺术、新材料、新技法等元素,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推动中国画的创新发展。”

    现在,高玉竹不仅坚持绘画创作,同时也投身美育教育,言传身教传播国学文化艺术经典。高玉竹的学生里,儿童和老年人居多。高玉竹认为,对儿童来说,学习中国画可以让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空间,锻炼孩子的抽象思维、动手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和耐力,继而让孩子在绘画中养成良好的品质,心态也变得更加阳光积极。

    相较于线下教孩子们画画,高玉竹针对老年人的美术教学以线上为主。“老年人研习书画可以修身养性。现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都很注意养生,老年人尤其是退休后,选择自己喜好的事情,不管是书法、绘画、唱歌、跳舞,都是很有益的。”高玉竹说,研习书画必须精神集中,心领神会,排除杂念,平心静气,意气并用,这很像“调心”“调息”。因而,四肢关节得到锻炼,器官功能得到调整,增强了体质,促进了健康。

    谈及未来,高玉竹表示,在今后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她会继续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用过硬的艺术创作来表达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真实感受。“教学相长,希望和书画爱好者一起探索,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共同收获丰硕的成果。同时,希望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让中国画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周伟

杨晓升:在现实中捕捉文学的亮光
高玉竹:画绘人间满目生香
用与众不同的侧面,展现你面对的生活
雁想四季(小说)
《河边的错误》:荒诞现实表面下的生存哲学
青年作者的人性视点和地域性观察
射灯下藏着的春天(小说)
月亮家(童话)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