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12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倾听基层胡同的治理“新声”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刘宇晨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12月05日   06 版)

    7月底,在“千人百村”项目的号召与组织下,我和本校同学一起,前往北京前门草厂四条胡同,倾听基层胡同的治理“新声”。

    我知道,胡同就像是北京城的毛细血管,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里子”,更是众多市民的城市记忆。怀揣着热切的心情,我们开始了为期3天的实地调研。初到胡同口,抬眼望去,夏日的草厂胡同,阳光掠过墙头屋檐,斜斜照进胡同中,勾勒出草厂四条胡同焕然一新的面貌。路面铺上了花岗岩,老样式的灯杆立在路边,一座座青砖灰瓦、木槛朱门的老院落亮出真容。

    惊叹于古色古香的胡同面貌,在用相机记录的同时,我也化身“社交达人”,与当地的居民边走边聊:聊到胡同的“厕所革命”,大爷大妈们笑着带我们“实地调研”,还告诉我们“循味找厕所”早成老黄历了;聊到胡同里老房子的“新生活”,总有热心的爷爷奶奶邀请我们进去一坐;聊到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居民们异口同声地提到“小院议事厅”的闪光点。虽然闲谈的都是些邻里小事: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可我想到,这恰恰是基层治理方方面面的“大事”。居民们朴实真切的话语,恰好为我们的调研做了指引。

    走进一间“五星级公厕”,我看到,地面墙面干净整洁,隔间墙壁上安装者新风系统,即使摘下口罩也闻不到异味;探访一家“胡同院落”,我看到,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空间布局依照老院设计。老城的生活方式和历史文脉,真正融入了现代新生活;感受一项“民心工程”,我看到,“小院议事厅”里万分热闹、充满生气,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走进朱茂锦夫妇的院中,一棵近60年树龄、高大苍劲的香椿树,昭示着小院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在逐渐深入的交流中,我们渐渐了解这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为保护古都文化所做的努力。这次经历也让我们意识到,原来基层工作人员、生活在胡同中的大家庭,无一不在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胡同的故事还在上演,我们的实践脚步也并为停歇。酷夏中扛着相机的汗水、采访居民时的眼神交汇、大功告成的击掌雀跃,我想我们都明白,少年只有找到大地,才能找到真理所在。

    责任编辑:谢宛霏

今天我来当老师
千里之行,行遍南昌
倾听基层胡同的治理“新声”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