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走过,才明白(小说)

中国海洋大学学生 杜奕韵(18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12月19日   01 版)

    老家的夜总是很静的。夜色随着江流飘走,一点声息都不露出。古桥上,纸灯笼闪动着朦胧的光,它的心也飘去了月亮船上。

    雨飘散着,天阴沉沉的。水珠在琉璃窗上左右打滚,显得有些莽撞。更为轻盈的雨滴,打得树叶梢弯下腰笑。表弟坐在门槛上听雨,嘴里低低地哼着歌:“落雨大,水浸街……”唱着唱着,表弟转过头,兴奋地对我说:“明天是农历十五,我们去买纸灯笼吧。”

    啊,纸灯笼。每逢农历十五,晚上的月亮总是又大又圆。在这一天,村里的小孩儿会成群结伴去集市,抢早买到心仪的纸灯笼。在回来的路上,他们会叽叽喳喳地争论谁的灯笼最好看最特别。夜幕还没降临,天边只闪过微微的星光时,我们都已迫不及待地点亮蜡烛,把灯笼捧在手里,一遍遍赞叹着彭婆婆的手艺。

    彭婆婆是卖纸灯笼的,我们的童年缺不得她。集市上叫喊着卖菜的阿公、称斤卖姜的阿婆都认识她。彭婆婆总是坐在集市门口的一棵鸡蛋花树下,花开她做纸灯笼,花去她卖纸灯笼。我爱极了她的纸灯笼。那上面的图案是红火是花黄,上面的剪纸是桃花是梨花,是淡雅是清幽。

    小孩儿做买卖总是带点扭捏。我和表弟互相推搡了一上午,才终于决定由我带头,走到彭婆婆身边,小声地说买纸灯笼。

    “要灯笼吗?送你们两个吧。”彭婆婆抬起头,直把灯笼往我们手上塞,冲我们狡黠地眨眨眼。我和表弟都收下了,她笑着点点头再嘟囔几句,又低下头,回到她的世界里了。

    我们一路小跑着回去。见到我们紧紧攥着的纸灯笼,阿婆不悦地皱紧了眉头,隔壁王阿姨“哟”了一声,欲言又止。阿婆摆着手,示意我们把耳朵凑过去,而后悄悄地说:“彭姐——你们的彭婆婆呀,她儿子一直不愿意让她出去卖纸灯笼,觉得特没面子。”王阿姨一听阿婆开了头,于是憋不住地搭话:“对呀对呀,好久没见她儿子了,要我说呀,母子吵翻脸了嘛!”“哎,你俩淘气,别去要灯笼了,彭姐儿子都不见了,她还卖!怎么想的呢……”阿婆眼珠溜溜地转,我挥手表示明白了。

    我再没要过彭婆婆的灯笼。

    直到又一个雨天。我刚在集市买了两只油腻腻的鸡腿,就听见了淅淅沥沥的雨声。只好在集市躲雨,雨下得这么密,我无从逃窜。彭婆婆收了摊,撑把花伞在我身边说:“过来。”我们一同回了她家。空荡荡的屋子,只有角落堆着落寞的低灯笼,也只有一个人孤单地守着它们。我无言地看着灯笼堆,脑海里又浮现起阿婆的话语,我忍不住问彭婆婆:“彭婆婆,您儿子呢?”我轻声地试探着问,因为我看不清她眼中深不见底的难过。

    “我儿子他,前些日子工伤住院了。他不肯见我。”彭婆婆背靠着黑暗,喃喃地说,“我啥也帮不上。我想卖点纸灯笼,赚点医药费吧。那孩子住院也不肯让我出钱,可我知道住在病床上,那钱是少不得要花的。”

    “我老了,帮不上忙了。”

    她的眼里是无奈,是埋怨,是无能为力。雨声依旧,她的影子渐渐地和纸灯笼重叠。我怀揣着两只蝴蝶的灯笼走了。

    阿婆说,彭婆婆固执得很,她不爱儿子。而现在,那些落寞的纸灯笼让我看到彭婆婆的爱有多深厚。跨过流言蜚语,走过彭婆婆的孤单世界,我才明白多少鄙夷的目光都无法熄去这盏明灯,再多俗世言语也撕不破这纸灯笼。

    雨停了。又是夜,纸灯笼亮起来了。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

王雄:解读和领悟“毛泽东号”的精神之美
因“志”相同,执“愿”前行
烟火里的乡愁(随笔)
钟求是:打开人心深处的隐秘房间
《再见,李可乐》:离别带来的爱与成长
梁晓声《长相忆》:冷暖人世间,岁岁长相忆
金色的鱼(小说)
走过,才明白(小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