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天的实践漫长且短暂,这40余天中,我们成立“万”家灯火实践队,走进江西万安夏木塘村,用脚步丈量夏木塘的每一寸土地,把这里的乡土气质、历史人文印在心上。我们用设计给予村容村貌每一种可能,这里的过去、未来,我们勾勒在执笔之间;我们用智慧探讨激发乡村活力的每一种要素,这里的趣意与美,我们尽情呈现;我们用知识走进万安孩童的内心世界,他们的纯真善良,我们用心感悟;我们奔赴万安的每一处革命印记,先辈的意志与精神,我们深佩不已。万安城墙上、赣江边、乡路间、田野里,空气的记忆留存下我们的一帧帧回忆。
在夏木塘的每一天,凌晨结束工作几乎是常态。应对夏木塘公共空间的美学提升需求,我们需要不断从调研内容中汲取营养,一次次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一次次进行组会交流、一次次地向负责方汇报,一遍遍修改设计方案……
过程中,我们有过疲惫,有过抱怨,甚至一度质疑过专业的可行性,但我们从未想过放弃。每次方案出炉、设计成型,我们都会无比自信且激动地向村民交代、向负责方汇报,即使汇报反响一般,我们也不会气馁,力求在下一次交出一张更满意的答卷。
第六次方案修改结束后,记忆中应是某夜凌晨,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结伴走在乡间,黑漆漆的夜空中闪烁着点点星光,一片片蛙声中掺杂着零碎的风声。我们打着手电,时而冒出的夏虫总会吓得我们一激灵,本应是累且压抑的一段路途却时刻充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我们满怀自信、昂扬挺胸进行了方案汇报,团队成果收获了肯定与赞赏,“万”家灯火孕育的成果可以在万安、夏木塘闪耀了!会后,我和伙伴们聚在一起,大家相互看看对方,没有讲话,只是会心地笑了。
为乡村美学提升献计献策,是我们“放弃暑期、自讨苦吃”的本质目标,过程中我们更注重全方位地融入万安、融入夏木塘。因而设计之余,我们走向万安的许多角落、夏木塘的每一户村民之家,与他们其乐融融;我们穿梭万安的大街小巷,为我们的“乡创”策划代言,让更多人了解夏木塘……我们以青年的姿态站在乡村,去开发为乡村引流、激发活力的智慧。此次在万安夏木塘,便是我们的一次真挚的实践。
夏木塘的故事或许结束了,但“万”家灯火的故事刚刚开始。像团队的宗旨那样,我们散是点点星光,簇是一团灯火,还有无数个乡村等待我们去一一点亮!
责任编辑:谢宛霏
天津大学学生 闫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