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我就想把《倔强的小红军》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那时的他和我的年龄差不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个川娃子早早加入了红军,是一个坚韧不拔、始终坚定信念的十一二岁小红军。
我想亲手缝制一个干粮袋给他戴上,我觉得它不仅安全隐蔽、方便携带,还能作掩护。
我想学说地道的四川话,可是我的爸爸是湖南人,妈妈是北方人,这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南京娃来说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我想试试。刚开始学的时候,我怎么也说不好,语音语调总是找不准,学了好多遍都不行,这可真让我受挫呀。那一刻,我是真的想放弃,不愿再去“碰钉子”。妈妈鼓励我说:“四川方言对于你来说是全新的挑战,难度一定是有的,只是刚接触不熟悉。多听、多练,相信你可以的。”妈妈请她的四川同学帮我录了地道的四川话,甚至去川菜馆吃饭都请服务员阿姨教我说上几句。每天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写完作业后,我都争分夺秒地反复倾听、练习。
一周后,我可以说上好些四川方言了,像“幺妹”“老汉儿”“老妞儿”等,无论是语音语调还是感觉上都有模有样呢!妈妈的同学也夸我说得很标准,我瞬间感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为了学好语言,我还每天坚持跳绳、练习呼吸、说绕口令,在等待结果的6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一刻都没有放松,仍然每天坚持练习着。最终,我幸运地进入了全国百人名单(南京市只进了3个人哦),在最后的全国总展示活动中,我也有幸荣获了全国的“希望之星”称号(第三届“童颂中华”活动——编者注)。
现在回想起自己所付出的点点滴滴,我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我想在“童颂中华”的舞台上展现给大家吗?我要告诉所有人,珍惜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不忘他们的革命精神,要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革命故事,代代相传。这件事太有意义了。
我用我的实际行动讲述同龄人在长征时期的故事,我还要讲给更多人听。
(指导教师:吴旨玉)
责任编辑:宋宝颖
江苏南京怡馨花园小学学生 刘雨瑶(1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