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2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悟画记之七十

郑板桥的真(二)

王秉良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2月06日   16 版)

    真心为民

    板桥有一幅著名的题画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对平民百姓有深切的同情之心,捧着一颗真心对待百姓,也得到了百姓的衷心爱戴。

    板桥的求仕之路并不顺利,24岁中秀才,到43岁才中了进士,其间经历了3个皇帝,所以他有一枚闲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虽然考中了进士,却长期被挂起来不给授予官职。后来结识了能诗善赋、书画兼长的慎郡王允禧,靠着这位皇叔的关照,50岁的板桥才出任山东范县(今属河南省)知县。他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常常“春雨长堤行麦陇,秋风古庙问瓜田。村民留醉归来晚,灯火千家望不眠”“布袜青鞋为长吏,白榆文杏种春城。几回大府来相问,陇上闲眠看耦耕”。下乡后,老百姓端碗白水招待,他还觉得这是百姓的一片热忱之心,“一杯白水荒途进,惭愧村愚百姓心”。

    4年后,板桥调任潍县县令。1746年,当地发生了严重的大饥荒,竟然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板桥下令开仓,把官粮赈济借贷给灾民,手下的官员劝阻他,没有上级批复私自开仓放粮,是要担责任的。板桥果断地说:“这都什么时候了?等到辗转上报走完批复程序,灾民们都要饿死完了。如有责罚,我来承担!”一下救活了万余人。到了秋天,庄家又歉收,他捐出自己的官俸代百姓交粮税。等到自己免官的时候,还把债券全都焚毁。1753年,板桥61岁,因为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离任的时候,百姓们遮道挽留,家家画他的像来供奉,还自发在潍县海岛寺为他建了生祠。《清史稿·郑燮传》记载,板桥“官东省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乞休归,囊橐萧然,卖书画以自给”。

    板桥画了一幅竹图,题诗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汪洙诗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古人普遍的认知。板桥却说:“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他还说,“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不要酸文假醋,老拿男女间那点离情别意说事儿,牛郎织女是劳动者的化身,是衣食之源的神灵,可不能舍本逐末、错误理解。

    在给好友汪希林的信中,他写道:“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也许是出身农家,亲身体会了农民们生活的劳苦,他的平民意识、重农思想,是一种真挚的流露,因为他自己身上就有浓厚的老农气味。

    他给堂弟郑墨的信中也说:“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给人恩惠,还要在“无意中”,是完全站在弱者一方考虑,唯恐伤了别人的自尊,这是何等的淳厚之心!

    他还私下烧了上辈人留下的家奴卖身契,怕后世子孙拿这些契约苛求、限制奴仆们。这些事也是偷偷地做,恐怕家奴得知后心下愧耻。“愚兄为秀才时,检家中旧书簏,得前代家奴契卷,即于灯下焚去,并不返诸其人,恐明与之,反多一番形迹,增一番愧恧。自我用人,从不书券,合则留,不合则去。何苦存此一纸,使吾后世子孙,借为口实,以便苛求抑勒乎。”

    他虽然当官时老犯自由主义,但是绝不贪占百姓利益,他说:“曰酒狂,曰落拓,曰好骂人。所幸贪墨二字,未尝侵及我身半点也”。他还经常周济贫苦百姓,徐珂《清稗类钞》记载:“郑板桥尝官山东潍县,乾隆时罢归家居。尝作一大布囊,凡钱帛食物皆置其中,随取随用。或遇故人子弟及同里贫善之家,则倾与之。”

    在他心中,书画属于“小道”,是供人消遣娱乐的。为国为民,立功立德,才是大丈夫该做的正事。“写字作画是雅事,亦是俗事。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养生民,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东坡居士刻刻以天地万物为心,以其余闲作为枯木竹石,不害也。若王摩诘、赵子昂辈,不过唐、宋间两画师耳!试看其平生诗文,可曾一句道着民间痛痒?设以房、杜、姚、宋在前,韩、范、富、欧阳在后,而以二子厕乎其间,吾不知其居何等而立何地矣!门馆才情,游客伎俩,只合剪树枝、造亭榭、辨古玩、斗茗茶,为扫除小吏作头目而已,何足数哉!”

    责任编辑:宋宝颖

站台上的礼物
郑板桥的真(二)
烙印的红岩精神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