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4月0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游普照寺憾记(散文)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生 李童(25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4月02日   07 版)

    今日阳光刚好,风徐徐吹。我的心像海绵般,浸润在这一片轻盈的春光中。

    乘兴而游,最好不过。约一友人,同游泰山脚下的普照寺。

    初入寺内,眼角的余光便被茵绿中的一片紫雾吸引。走近一看,竟是一个小亭。藤萝的香气扑面而来。一串串藤萝的枝丫盘桓在亭顶的铁杆上。远远地看像一层紫色的淡雾。亭子没有封顶,这藤萝丛便像是亭子的顶一般,为亭下洒下片片绿荫。六根深绿色柱子支撑着亭子,柱间有朱红色椅栏连接,又有3个雕着云状花纹的石块支撑。亭子中间有一个小六角石桌,石桌上落着零星几片藤萝花瓣,小小的,淡淡的紫色,旁边分布着6个小石凳。风吹来,藤萝轻轻摇动。隐约听见蜜蜂嗡嗡声,让人害怕它一个看不清钻到人的耳朵里去。

    这簇藤萝是浅紫色的,外围的花瓣甚至说是白色的,只在中间一圈浅浅地透露出些紫色的意思,与中间的花瓣连接处还有一些黄绿色,最中间的花瓣才是紫色的,长长细细地簇拥着花蕊。会有游客走进来品评一番:“这藤萝的颜色不够紫。”或许是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太过深入人心,仿佛藤萝不够紫不够多,就不够美得动人心魄一样。我却独爱这簇浅紫色的藤萝花,怯怯的,却仔细地盛开。

    对于美丽的景物的欣赏其实是一种私人的行为。有了景,再有一个人便足矣。此时再贸然入内的人便是不受欢迎的拜访者。所谓触景生情,由眼前的景物所引发出来的情感更是私人极了的,哪好随意与他人分享。这一时之间涌起的情感,独自一人细细品味都要耗费好长的时间,此时如果闯进一个吵吵闹闹的来访者,那么一切的兴致与回忆便被齐齐切断,再想续起便难了。

    寺内绿竹环绕,空气极静极沉,鸟叫声似被竹林拦于寺外,只遥遥地听得几声,并不真切。

    阳光下两只黑色蝴蝶缠绕翩飞,牵着那光点照在树叶上幻化出绿色的幻影。假山池旁有7座佛塔,随着位置的不同塔尖一点点地沉没在阴影之中。

    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里野草蔓延,疯狂生长,却是极暗的一层绿,隐约有些破败的感觉。阳光照耀下的树叶是新绿的,让人不禁想象这阳光有些怎样的魅力,逗弄着这树叶如此的快乐。松针似小孩的毛发,每棵树都闪着光,风吹过,一闪一闪的,似钻石镶嵌其中。

    走近第一进山门,站于门前仔细品读柱上的文字,右刻曰:本无声而有声人声磬声梵声声声觉梦。左刻曰:自有色而无色山色水色月色色色皆空。上书普照寺三大金字。笔触遒劲字字浑厚。向里走去,一阵山风穿堂而过,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声,恍若经过了一层结界。

    跨入山门,钟鼓二楼分列东西,面前是陈述修缮历史的石碑。正欲趋步向前看个仔细,铃声响起,打破寺内幽静。朋友接起,而后向我叙述,原是工作事务。两人无奈,相顾无言,只得匆匆下山,回归纷扰尘世。

    游兴刚起,却被俗事打扰,实在遗憾,故作《游普照寺憾记》,记叙游意,待重游之兴。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

我不再祈求她的保佑(随笔)
诗词里的春满人间(散文)
游普照寺憾记(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