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写作

贵州铜仁市泥哨中心小学教师 王继琼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5月21日   01 版)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文学创作中,阅读便是巨人——通过大量阅读完成创作思想升华和创作技巧的提升,从而创作出好作品,是每一位写作者成长的必然经历。

    我小学在重庆市隘口镇峻岭中心小学读书,听说学校有图书室,却从未进去过。学校要求购买《小学生必读书目24本》,其中包含了《鲁宾逊漂流记》《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等,还有缩减版的《四大名著》。小学时再无其他课外书可看,我把这些书看了许多遍。五年级我们班新来一位教语文的班主任,现在只记得姓彭,他特别爱写作。上完新字词和课文,他会拿出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还会讲自己写这些作品时有哪些经历。他总是戴着黑框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他鼓励我们要多看书,书看得多了就会写作,写作就能成为作家。然后,他会滔滔不绝地说历史长河中作家诗人的故事。那时虽不懂什么是爱情,我们却知道好几个女老师都喜欢彭老师。我想长大后我也要写作,也要成为女生们喜欢的作家。

    初一考到重庆秀山县城的育才中学读书,父母都不在身边。周末我也不能回家,只能住校。北门口有一家小书店,已经忘记名字。书店只是一间门面,它卖二手书。书店老板是个白胡子老头,大多数时候他都在和别人下象棋,没有对手时也会喊我和他来上两局。和他熟悉了,他让我借书,要求是不能折叠书页,看完及时归还。那一年,课本没怎么看,课外书却看了不少。

    “我不管是你假装喜欢看书,还是真喜欢看书。你以后要是能写诗了,记得要给我写一首诗哟!”他这句话,让我悄悄在学校写了不少诗。正是有了他的鼓励,才让我从一个读者慢慢变成作者。我开始写作、向杂志社投稿,尽管很多时候都是石沉大海。生活却有了盼头,读编辑“拒稿信”也会笑得合不拢嘴。

    初二转学到福建厦门凤南中学,班主任是黄国清先生。先生的诗写得极好,我刚到班,他正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他说谁要是考得好,就把自己书的签名版送给谁。对于一个初中生而言,一位出书的作家在心目中的偶像分量可想而知。我更加努力写作,却不敢把自己的东西拿给他看。他和彭老师说的一样,想要成为作家之前看大量的书是必然,每周末我会乘公交车到同安书店看书。书店分为陈列区和看书区,到看书区需要交2000元或是办会员卡,或者到吧台消费一定数,我没钱只能站在书架旁看。

    那时我还不懂得可以在网上写作,偶尔上网都是在附近的黑网吧。上网的目的便是查邮箱,网上能找到各种杂志报纸的投稿邮箱。和同学们一同上网,对于不打游戏的我来说,也算是异类。那段时间投了不少的稿子,第一次收到了用稿通知。发表不是写作的唯一目的,发表却能鼓励写作者继续写作。可惜没能把那本杂志保存起来,想来是一辈子的憾事。

    高中,从厦门转回贵州铜仁。铜仁大点的书店就四家,一家在大十字往便水门方向步行街二楼,忘记了名字,另外便是步行街的新知书店、川川书店和新华书店。其他的书店基本以教辅资料为主,文学相关类书籍极少。从二中到步行街走路得有20分钟,高二每天下午我都会去看半小时书。我特别关注“贵州作家”区域的书,那些作家是我极有可能接触到的人。

    一个人的路总是有人引领,不然迟早会放弃。到江苏徐州上大学,偶然的机会同学推荐我去彭城书院听公益讲座,遇到了影响我一生的汉风先生。他的传统文化讲座影响深远,他的诗人气质风度翩翩。我又开始写作,后又遇到诗人徐志东和许多作家朋友,他们都愿意帮助年轻人。徐州的两汉文化,特别是张良、刘邦、萧何等历史名人和历史遗迹特别濡养文人。在如此环境下,我创作越来越顺利。也看到了希望,只要自己努力写作终有一天也能成为“文人”。

    江苏师大的图书馆,经常能看到我的身影。我喜欢在窗户边看书,同学取笑说是为了方便看女同学。我辩解是累了好远眺,让眼睛得到休息。大学4年,有两年在创业,看了一些书,却很少写作。可就是看书的习惯,让我在后来的写作中得心应手,让我对文字的把控轻而易举。

    写作,每个人都永远是新手。读书,每个人都是老手。如果想把写作写好,就必须站在阅读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方能长久。

    责任编辑:周伟

胡乐民、张倩:为青少年奉上“爱的有声礼”
家中的那面国旗
盐井镇散落的星星(报告文学·下)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写作
卢一萍《少水鱼》:于尘湮处惊雷起的警幻寓言
与孙家栋一道,仰望星空
柳树啊柳树(小说)
锄头的一生(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