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善良的力量(随笔)

刘兆双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5月28日   06 版)

    作者与吴晓蔚父亲(左)的合影,摄于2024年1月。作者供图

    作者发表在《中国青年作家报》2020年1月21日第10版上的文章。

    扫一扫,看原文

编者按:

    在善良的海洋里,每一滴水珠都闪耀着温暖的光芒。本期,我们再次回望那位感动无数人的志愿者——吴晓蔚。2020年,他的故事曾在《中国青年作家报》上以《献给我们大家的吴晓蔚》为题,用整版篇幅深情叙述,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时隔4年,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刘兆双的笔触,重温吴晓蔚那份触动人心的志愿精神。他用文字将那份感动与回忆重新呈现给读者,让我们看到,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依然有人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关爱。(宋宝颖)

——————————

    2019年5月17日,从吴晓蔚的父亲那里得到一个噩耗:那位刚认识一个半月,仅见过两次面却已产生兄弟般情感的晓蔚,在一次赴安徽大别山区的公益活动中不幸遇难。这个消息让我顿时泪流满面,几欲失声。吴晓蔚,这位质朴纯粹的志愿者的身影在我的眼前不时浮现。那仅有的两面之缘,几乎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都是如此清晰,如此亲切。

    第一次见面是2019年的3月17日,仅仅过去不到两个月,那位总是脸上带着阳光的晓蔚却在公益的路上乘风逝去。无限悲伤之余,心里暗暗决定:要为晓蔚写一篇文字,用他生前一直钟爱的文字去怀念他,祭奠他。可是,待坐下来,拿起笔时,悲伤的思绪却又让我有些茫然,不知从何写起,不知写些什么。于是,仅写到一半,就又搁下了。

    那段时间,浓浓的悲伤如乌云笼罩在我的心头。有时,坐在书桌前想到那位善良的身影就会无语咽噎;有时,一早出去骑车,想到他,忍不住泪流满面,不禁轻声呼唤那个名字。并不是我的内心有多脆弱,实在是晓蔚的突然离去,让我无法释怀,悲伤难抑了。

    6月6日,刚从江苏盐城驾考中心考试出来,立即与晓蔚生前好友五条岭烈士陵园管理员卞康全联系,相约一起去看望晓蔚的父母。我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晓蔚家,含泪向他的遗像鞠躬,陪着他的父母说话。临别时,吴爷爷说6月9日中午想请晓蔚几位生前好友聚聚,请我与康全务必过来。那一天,我奔赴盐城,老人家见我大老远赶过来,很是高兴。我见到了晓蔚那帅气懂事的儿子,也第一次见到了在晓蔚生命的最后时刻一直陪伴在他身旁且帮着料理后事的志愿者王霞。晓蔚的儿子正在盐城中学读高中,成绩很好,还是三好学生,这让我们都感到了无限的慰藉。孩子以水代酒敬我们,恭敬地说:非常感谢各位长辈长期以来对我爸爸以及我们一家的关怀与照顾。谢谢!一句话,一个鞠躬,让我顿时泪湿。

    回来后,我与王霞微信核实晓蔚出事前后的相关细节,拿出我写晓蔚的那篇文章又继续写了下去。那篇文章,详细记录了我与晓蔚仅有的两次见面和去看望他父母的情景,以及他去世后网友们来自四面八方的回忆与怀念。从那些怀念与回忆中显露出晓蔚的纯粹与善良。吴晓蔚,这个物质贫乏却胸存大爱的平凡之人,是这个世界上一束可贵的亮光,一缕清新的微风。

    文章写好后,放着以待反复修改。可是,再待修改时却又找不到了。原来,妻见我的书桌上稍有些凌乱,就在我不在家时帮着收拾了一下,却将我的那份稿子不知收到哪里去了。找了几次又没找到,只得一边叹息,一边准备重新再写。

    12月25日,在一次寻找资料时,竟意外又找到了那一篇待修改的文章,这让我喜出望外,连忙又续写并进行了反复地修改。在最后确定题目时,一开始用的是“好人晓蔚”,又想用“晓蔚的世界”。想了又想,还是用最简单、最朴素也最直截的“晓蔚”两个字吧。因为晓蔚本身就是一位简单质朴的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5月7日,吴晓蔚,这位最美志愿者离开了这个世界。”想了想,将这句话改为:“5月7日,吴晓蔚,这位最美志愿者走进了天堂。”年仅45岁的晓蔚倒在公益的路上,正如夸父倒在逐日的途中,他失去的是短暂的生命,迎来的却是恒久的永生;他离开的是人世,迈进的是天堂,成为天上的一颗星星,闪烁着不绝的光芒。善良而知情的人们会记得“吴晓蔚”这样一个简单的名字;大别山区的那些孩子们也一定会记得,记得一位叔叔为了他们,献出了自己正值壮年的生命。

    2020年1月7日,我将那些和着热泪写就的文字在QQ空间发布。同时我也发进了晓蔚生前建立的“开慧书院”微信群,以及与作家王宏甲老师为纪念晓蔚而建立的“晓蔚书院”群。同时附上了几句话:今天,是吴晓蔚去世整整8个月的日子,以这些含着热泪写就的文字献给淳朴善良的晓蔚,向他致敬!向好人致敬!向善良致敬!文章立即在两个群里引发一番对那位远行不归志愿者的深切怀念与深情回忆。

    1月9日一早,骑车到公司篮球场打球,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竟意外看到作家徐庆群老师发来的信息:刘老师,《中国青年作家报》要发您写的 《晓蔚》。同时又发来该报编辑的微信名片。发表?这让我很意外。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完成一种情感表达,从来没有想过发表。我加了编辑老师,他告诉我,昨天在徐庆群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了那篇文章,想在志愿文学版刊发。真的没有想到,这篇文章能发表在国家级文学报上。

    1月21日,这篇题目被改为《献给我们大家的吴晓蔚》的文章发表在《中国青年作家报》上。满满的一个整版,文前还加了一段长达500多字的编者按。编者按最后特别提到“这篇纪实散文,表达了许多志愿者对吴晓蔚的怀念与敬意,也表达了本报对他的怀念与敬意。”这份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报纸以这样一种方式向吴晓蔚表达一份怀念与敬意。这是对这样一位胸存大爱、为大爱献身的志愿者充分的肯定与褒奖,同时也是对志愿奉献精神的大力弘扬。

    我在心里暗暗打定主意:待拿到载有这篇文章的报纸后,将专门去一趟盐城,送给晓蔚的父母与儿子。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儿子与父亲隐藏在平凡之中的那一份善良,那一份崇高;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儿子与父亲感动了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人仍在怀念着他。我还将带一份报纸来到晓蔚的墓前,焚给他,希望他的在天之灵能够感知到我们大家对他的那一份浓浓情感。

    2020年春节前,我计划和卞康全、王霞一起去看望吴爷爷、吴奶奶与晓蔚。为此与报社联系,请他们多邮几份样报及载有徐庆群写晓蔚的《他生前的最后一个愿望是写“志愿文学”》的那份报纸。请徐老师发来给晓蔚父母及儿子的寄语,代她分别写在报纸上,同时我也在报纸上写了几句话。

    5月11日,奔赴盐城,我将报纸送给他们。吴爷爷说:“晓蔚生前非常喜欢你的那些文章。晓蔚走了,我们接着看,代晓蔚看。”坐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与他们道别,到20多里外的南阳镇为晓蔚扫墓。

    进入墓园大门时,并未下雨。买花出门时,扭头一看,下雨了,而且愈下愈大。

    跟着康全好不容易找到晓蔚的墓,碑上阳光帅气的晓蔚开心地笑着。晓蔚,我们看你来了!转眼间,你走进天堂一周年了!我们仨分别与他说些话并深深鞠躬。接着,拿出报纸,又分别在上面写了几句话,在旁边的焚烧炉上焚烧。我双目微闭,双手合十,喃喃地道:晓蔚,我们来看你了,希望你在天之灵快乐!这是一份写有你的故事的报纸,相信你能够感知到我们对你的那份敬意与怀念。青烟,袅袅上升。此刻,无神论者的我们更愿意相信那位善良的志愿者正站在高高的云端含泪且含笑地望着我们。

    我们走的时候,雨竟已经悄悄地停了。刚才的那一阵雨,可是老天在为这样一位纯粹善良的好人垂泪?

    在回市区的路上,康全突然说道:如果晓蔚知道我们来看他,该多高兴啊!如果哪一天我走了,还能有朋友这么想着我,去看看我,就值了!这让我想起得知我在写《晓蔚》这篇文章时,我的一位朋友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晓蔚天堂有知,也为有你们这样的朋友而欣慰。他们的话又一次让我热泪盈眶。

    2024年1月,我又专赴盐城看望晓蔚的父母。吴爷爷身体很好,89岁的老人家精神矍铄,状态颇佳;吴奶奶因腰椎间盘突出而生活已不能自理,找了位保姆照应着。两位老人家见我过来看他们都十分高兴,我拉着他们的手陪他们说着话,又谈起那位远行不归的最美志愿者。还听说晓蔚的儿子在警官学院快毕业了,不久的未来将成为公安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我们深感欣慰,想来那位天上的朋友也一定会为此高兴吧。

    晓蔚的世界,很小,正如那一小片蔚蓝的天空,那一小片碧绿的池塘,简单、质朴、纯净;晓蔚的世界又很大,大到没有他自已,而更多的是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这是一种大爱,温润、温暖、无私。他的心地温良纯净,他的内心实在真诚;他的笑容,对于同样真诚的人来说,会有一种天然的亲近。

    “人之初,性本善”。哲学家罗素说过:“在一切的道德品德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重要的。”

    这个世界需要温度,这个世界需要善良。善良,是一注清泉,可以纯净我们的心灵;善良,是一把烈火,可以温暖我们的心房。愿善良,这注清泉明澈甘冽,永不干涸;愿善良,这支火焰熊熊燃烧,永远闪烁它那不绝的光芒!

    责任编辑:宋宝颖

善良的力量(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