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远去的侠客梦(随笔)

广东信宜市思贺中学教师 杨端雄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6月04日   13 版)

    视觉中国 供图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傍晚6时,张悦楷的声音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准时传出,一群少年围坐在收音机旁,屏气凝神,只为透过电台一路追寻侠客的风采。村庄炊烟袅袅升起,群山边上的落日浑圆,天地一片苍茫的景象,隐隐而至的记忆,无数次地出现过袁承志、张无忌、李寻欢,正向我策马奔来。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中国经济开始飞速增长。人们刚刚从封闭、停滞的环境中走过来,被潮流裹挟着不断前行,渴求改变现状的人们开始离开家乡,投身大时代的经济浪潮中。作为80后,事实上成为了大经济时代下早期出现的留守儿童,因而也获得了空前的自由,这种自由让我们接受了来自社会变革所带来各种思想的冲击。

    进入20世纪90年代,尽管身处云开山脉深处,但是依然感受到了各类思潮激荡在大山的角角落落。电台里面的张悦楷讲古、港台影视传入大陆,还有各类文学作品的流行……那时候似乎全天下的青年都是文艺爱好者,热爱阅读,追求潮流。当然,遥远的大山里,我们那一代人阅读的作品或许可以简单地划分:《碧云天》《青青河边草》《水云间》等在女同学间传阅,包括亦舒、岑凯伦,严沁等作家的言情作品也广为流传。不过,后来琼瑶用一部《还珠格格》结束了80后对于她“在水一方”式的美好想象;而男同学的书单里,梁羽生、古龙、金庸的武侠小说经久不衰。生长于两广交界的云开山脉之中的我们,先天就对一切事物抱有无尽的好奇心,特别对于武侠世界的探寻似乎更加如痴如醉,时常渴望翻越群山,仗剑走天涯。相信,很多80后都会有一个侠客梦。直到现在,同时代的伙伴们,依然热衷于踏访高山大川,这也许是以往坚信名山大川必有高人隐士的信念之延续。

    中国人对于侠客的感知,多数应该是从太史公的《史记·游侠列传》开始。游侠之风古已有之,后来的唐传奇、宋话本都记录了其时青少年多以身为游侠为荣,诗人骚客都崇尚书剑飘零、仗剑远游的生活。这些游侠总是或隐身山林、或略显神技后便飘然遁去,不知所终,颇具中国隐士修道之风。而《史记·游侠列传》更是以史书的形式记载了游侠的潇洒执着,太史公话语间更是赞誉之意溢满文笔。而80后经历了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既能在史书中领略游侠古风,又能亲历来自梁羽生、古龙、金庸所缔造的新武侠时代。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侠客梦的缘起很大程度归功于金庸先生所营造出来的武侠世界。文艺创作者有如此影响力的不多。北宋时期的柳永,据南宋叶梦《避暑录话》记载:“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词深受人们喜爱,经常被人们唱颂。然而,柳永的年代毕竟过于遥远,并且词在宋之后还升格到了文人雅士的专属文体,与布衣渐行渐远。故对于柳永,只是停留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阶段,这还得归功于梁羽生、古龙的影响。

    梁羽生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先行者,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他的代表作《萍踪侠影录》,读高中时在信宜十字街的旧书摊淘到,当时视为至宝,反复翻阅了几次。这部小说精心塑造了一个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世仇,甘愿抛弃荣华富贵、奔波于塞北中原之间,屡建奇功的大侠张丹枫的生动形象。其间穿插了张丹枫与仇家后代女侠云蕾的爱情波折,有机地与家国命运交织在一起,深沉蕴藉,凄怨动人,表达出作者“盈盈一笑,尽把恩仇了”的创作思想,交织成一个豪侠浪漫美好绝伦的传奇。梁羽生在作品中,善用诗词点缀行文,特别是张丹枫的书生形象,颇令我心生神往之情,促使我研读了一段时间宋词,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到苏轼的大江东去,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再到岳飞的壮怀激烈……于我而言,侠客的形象应当是文武双全,肩负家国情怀的。

    而古龙却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使中外经典熔铸一炉,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不知是不是身世问题,古龙与柳永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经常在古龙作品中读出柳永的影子,有浪子仗剑走天涯的孤独,在漫长的求学阶段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生发出孤身走我路的苦闷与豪情。一贯羞涩的我,竟也学会了罗文的《小李飞刀》。“无情刀永不知错,无缘分只盼奈何……”一曲《小李飞刀》,唱尽了侠士的离愁别绪。

    伴随着侠客梦的生根发芽,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邓丽君。有人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听到邓丽君。20世纪80年代开始,邓丽君的音乐开始在大陆流传,邓丽君以甜美婉约而富东方女性韵味的独特唱腔而红透半边天。无论是大城市抑或是小山村,她的歌声总会在空气中此起彼落,令无数人如痴如醉。邓丽君的柔情蜜意与恣意飞扬的侠客在20世纪90年代的穷乡僻壤里相遇碰撞融合,竟然毫无违和感地走入我的思维世界,侠客的理想境界应该是侠骨与柔情的共存。

    读金庸小说,那时候还在读小学五六年级。堂姑有套《倚天屠龙记》,平时是不让我们碰的,但是堂弟还是想办法取了出来,于是《倚天屠龙记》就在兄弟间传阅开来。其间,我还读过繁体字竖版的《碧血剑》,那是我只有3年小学经历的堂叔借给我的。至今,我还是很奇怪,他是怎么读懂这些繁体字的?但是,他谈起书中的主人公又的确是头头是道。

    从榕垌到茶中就读的后桌同学,有一套金庸全集。这位同学视若珍宝,一离开宿舍就会将金庸全集锁在装衣服的木箱里面,没有人能够借得出来。为了在休息时间蹭看金庸作品,我创造过从饭堂打好饭,在回宿舍200来米的路上将饭吃完的纪录。《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就是那时候囫囵吞枣啃完的。但是很遗憾,那位同学疑心有人要盗他的全集,于是在某个周末将书带回家了。

    不过,对于金庸作品的阅读,还是激发了我们对于侠客梦的阶段性追求,关于技艺的层面的。我们曾经潜心研究过降龙十八掌、九阳神功等等。有位堂兄更狠,在房间里装了桶泥沙,狂练铁砂掌。当然,对于九阴真经,普遍抵触,可能是缘于修习者梅超风等形象实在过于反面,所以,个人感觉我们这一代人还是比较有正义感的。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异想天开的少年们发现,神功似乎没有练成的可能性。于是,开始研究神兵利器。我比较热衷于用木板、麻竹等材料制作刀剑,并且在外观上追求神似。然而,当我还沉醉于屠龙刀、倚天剑的时候,兄长们已在耍双节棍了,好像还是花钱请铁匠打造的双节棍,因为一个叫李小龙的人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

    从1990年到1993年,徐克电影工作室汇集了金庸、胡金铨、徐克、黄霑等响彻武林的大咖,拍摄了取材于《笑傲江湖》的系列电影。当然,我们领略到的时候,已经是20世纪90年代末,这得归功于DVD的出现。80后对于DVD是充满感情的,DVD就好像流星一样,虽然来去得太快,但是在时代的洪流里足够精彩,特别是对于普及港台影视,功不可没。得益于盗版光碟,我们完成了港台从邵氏传统武侠到徐克新武侠的洗礼。金庸的小说底蕴、徐克的表现方式、黄霑的武侠情怀,大侠们的联手,打造了一个最接近文人意境的江湖世界,将千古文人侠客梦进行了具象化,80后的侠客梦由此侧重于精神层面的探寻。

    《笑傲江湖》是我读得次数最多的金庸小说,不同于金大侠的其他作品,《笑傲江湖》更多着笔于个人的精神追求,更符合普通人的世界观。倪匡评《笑傲江湖》主角令狐冲在自然而然之中,流露着真性情。他不执着,不在乎,潇洒浪漫之处,在金庸笔下所有男主角之上,堪称第一。金庸认为“令狐冲不是大侠,是陶潜那样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间一场醉。”徐克用古朴、浪漫的风格、诗意的影像,展现了中国的儒学和道学的思想,徐克所呈现出的笑傲江湖,在意境上是最符合我们想象中的江湖世界,或许也只有中国人才能切身体会到这种侠士的精神乌托邦,伴随着黄霑的《沧海一声笑》,八零后的侠客梦显得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浮萍漂泊本无根,天涯游子君莫问。”“人说乱世莫诉儿女情,其实乱世儿女情更深。”大漠黄沙,高手云集,斗智斗勇,儿女情长,千秋家国——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千古文人侠客梦在徐克的江湖世界里面开始植入到了每个人的心中。

    2006年,杨澜再次访谈金庸先生,为千古文人的侠客梦画上一个不带遗憾的句号。

    杨澜:您曾经说过一个话,武侠小说是没有前途的。因为这些古代的事情离现在的生活越来越远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恰恰看到金庸的小说被无数遍改编,然后可以成为电脑游戏,成为每一代年轻人主流的通俗文化的产品。这之间有矛盾吗?

    金庸:我没有说武侠小说没有前途,我意思是这个要挖掘武侠小说越来越困难了。

    杨澜:哦!要写下去越来越困难了。

    金庸:是的!写下去越来越困难了。如果有聪明才智之人,那么把这些资料,也可以发现的,将来这个武侠小说的前途,大概不是写古代了,可能写现代了。

    杨澜:当然我们看西方社会,有他们的蝙蝠侠、蜘蛛侠,还有超人啊!中国也有这些飞檐走壁的英雄。所以,有一些学者也是说,其实武侠是中国人自我陶醉或是自我麻痹的一种方法,其实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出神入化的武功存在嘛。是不是中国人一直很自卑,所以需要有这些超现实的英雄来拯救我们?

    金庸:我想,其实这些人对武侠小说不懂,武侠小说并不是表面上好像有着武功或者一些奇怪的技能,武侠小说的精神在“侠”,是这个“侠”字而不是这个“武”字,“侠”就是牺牲自己利益去帮助人家主持正义。这种精神在社会上,永远存在,永远有的。只要人与人之间有关系,这种“侠”的精神永远存在的。武功只不过是武侠小说容易表现的一种方式而已,太注重武功的话这种人对武侠小说,是完全不了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追求,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如今进入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的80后,关于我们的侠客梦开始远去,但是侠客的精神却如金庸先生所说的,只要人与人之间有关系,这种“侠”的精神就永远存在。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每当熟悉的歌声响起,我仿佛又看到了令狐少侠、小李飞刀、侠士张丹枫……正向我策马奔来,带我一起笑傲江湖!

    责任编辑:谢宛霏

远去的侠客梦(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