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旧书新拾

李娟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7月02日   15 版)

    周末午后,春雨绵绵,我坐在窗边重新翻阅起《城南旧事》,惊喜地发现书页间散落夹着数片指甲大小的花瓣,边缘像特意勾勒了粉色线条,瓣末晕开了岁月的米黄色。年年岁岁花相似,和窗外的春日花雨相映成趣。这正是旧书新拾的一大乐趣,时间与阅历以更有形的方式呈现,像开了一坛醇香陈酿,溢于纸面,穿越时空,香远益清。而《城南旧事》恰是第一本让我体悟到这一乐趣的书籍。

    每逢暑假,小城街角的新华书店可谓是小读者们的集结地。一进书店,只消望一眼书架旁席地而坐的读者年龄,而不必张望指示牌,就大致猜到是什么分区了。我也自然成为其中一员。初中时,半下午的兴趣班一结束,我就赶在闭馆前,匆匆忙忙地跃入书店。书盈四壁,我便央求着妈妈荐书,当然,她总乐于有意无意地引导,于是,炎炎夏日里,我与《城南旧事》结下了不解之缘。小心地把它挪出书架,银灰色的硬质封面,摩挲质感。“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彼时,厚重的书架与我,萦起温暖的光晕。书本右帘的分量渐轻,它成为我最早站着读完的书。待到闭馆,迎着黄昏暑气的余热,心满意足地走回家,盼着再和小英子去串北京胡同,探些新鲜事。我仿佛真切看到妞儿打漩儿的酒窝,“大朋友”厚墩的嘴唇,却如何也拼凑不出他们的全貌。

    时隔6年,在大学偶然观得1983 版同名电影,沈洁老师的演绎近乎满足我对英子的所有想象,其他角色也颇具书中神韵。我不禁又从校图书馆借来一读,未拍摄的书中情节,我也能脑补上几帧画面,再次翻阅,我不只一味贪恋情节,而开始审视旧时代背景下无奈的血泪,共情英子的乡愁。而后,惊喜地发现林老师的《隔着竹帘儿看见她》,愈加敬重作者的豁达可亲,感叹台湾与大陆的文脉相承。大学毕业后,我终于还是将这借读过两遍的书籍收入囊中,它是一本回忆文集,是值得收藏的,恰如童年的美好珍藏于心。儿时的我也家住城南,跨世纪的两个童年,美好的细节却是相似的,时常能从字里行间看到自己的影子,慢慢寻回遗失在成长中的童稚纯粹。

    读研究生一年级时有场旧书交换活动,握着手边这本《城南旧事》,一边迫切想与书友分享,一边又越发不舍,索性买了一本新的赠出,这本旧书就一直留在身边了。每当重读时,总能唤起之前阅读相同情节时的身心之境——有少时书城的人影交错,有久立酸麻的缓缓移步,有大学图书馆里庄严舒适的红木桌椅……渐渐地,我与《城南旧事》,与每一本旧书,每一次重逢,都保持期待。“温故而知新”,以不同阅历,不同姿态地在书中遇见过去的自己,每次去书中所寻求的、所得到的也不尽相同。书中文字启迪着现实境遇,现实经历又让书中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窗外,春雨濯清尘,已然海棠铺绣。飞鸟的婉转和鸣让我想起,曾有段时间,我流连于去各种咖啡厅式的新式书店“打卡式”读书,流于形式的阅读反而徒增了浮躁不安。而后真正静心阅读时,自己就像是一只误入室内、横冲直撞的麻雀,终于找到窗口、逃脱禁锢,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空气。所幸有书籍,人生浮沉,常有得意与失意时,文学能够成为一座安宁的避世岛屿,无论是鲜衣怒马,还是粗缯大布,置身其中,心灵接受文字的滋养,终是宠辱不惊,披满身花雨归来,于现实中走得更远更笃定。

    责任编辑:宋宝颖

旧书新拾
村官润秋
用真情歌颂祖国 用心声传递温暖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