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7月3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从“赵吉儿”视角探寻独特的运河印记

杨逸杰 翟祚珩 本报见习记者 赵小萱 记者 周伟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7月30日   03 版)

    夏阳酷暑,七月流火。北京市通州区通惠河和北运河沿岸绿树成荫,芳草茵茵。运河水面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三两只野鸭悠闲地漂浮在水上,轻轻用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河水,泛起一丝丝涟漪。运河之畔燃灯塔高耸矗立,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光彩依旧,沉默不言静静地守护着京杭大运河(以下简称“大运河”)通济天下、串联九州的美好岁月。

    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连接五大水系,沟通着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古代承担着人员和物资的运输职能,特别是通过漕运保障着首都的粮食供给,对于首都的发展和国家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元代是大运河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元代定都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任命治水专家郭守敬疏浚运河,促进漕运发展。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郭守敬完成了大运河山东段300公里的疏浚工程;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大都至通州的82公里运河疏浚工程也顺利完工。大运河疏浚畅通后,漕运到大都的粮食由每年几万石猛增到一百几十万石,往来于南北的漕船、商船如织。

    大运河文化历久弥新,又延续不绝。经过元朝郭守敬的治理以后,大运河逐渐成长为南北交往不可替代的重要中枢。到了明朝弘治年间,朝鲜人崔溥通过京杭大运河来到通州,此时的通州俨然成为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由南向北到达北京的必经之地:“诸路贡赋、朝贡、商贾之船之所集处也”。在崔溥的笔下,一幅千帆竞发、舳舻千里的繁荣景象,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

    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认通州。

    燃灯塔作为大运河通州段重要的历史遗存和标志性建筑,自元代郭守敬疏通运河以来,是元、明、清三朝通州古城的象征,与临清舍利宝塔、杭州六和塔、扬州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

    近期,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音乐剧《锔盆女孩》中,主人公赵吉儿就是在燃灯塔下开始了自己的“锔艺人生”。

    “长城一‘撇’,运河一‘捺’,构成了中国一个巨大的‘人’字。”在北京市通州区博物馆,大运河文史专家任德永介绍一幅清代大运河画作时说,“长城像父亲一样,是父爱;大运河沟通了南北,连接了中外,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民族。”

    大运河连接南北,商贾、行人往来处,各民族文化、各地风俗习惯不断交融,形成了其独特的魅力。自元代以来,关于它的民间故事被不同的记忆主体所讲述,以官方史志、口头文学、小说、诗歌、曲艺等不同形式流传,反映大运河沿岸百姓的社会百态,以及向往更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

    以音乐剧《锔盆女孩》为例,它向观众传达了关于成长、勇气和坚持的宝贵精神,丰富人们对大运河历史文脉的认知,也让观众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独特魅力。

    谈到《锔盆女孩》小说中描绘的繁华的大运河历史画卷,任德永认为,“无论是《锔盆女孩》小说还是同名音乐剧等艺术形式,实际上是打开古代大运河历史的一个敲门砖、一把金钥匙,将文化遗产故事化、舞台化,对传承和弘扬大运河历史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锔活,温柔、坚强,且灿烂。其实,不仅是“锔”这一门传统手工艺,围绕“锔”而形成的运河文化,同样璀璨且辉煌。挖掘大运河文化,丰富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脉络十分重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有 “以舞言事”的文化传统,音乐剧《锔盆女孩》以赵吉儿的视角,以“锔盆”这一传统手艺为突破口,以舞台表演的表达优势和舞台美术的视觉体验,描绘出大运河边芸芸众生的人生百态,对宣传和发掘大运河文化,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大运河文化精神梳理的过程中,大运河不仅是漕粮的运河,更是历史的运河。音乐剧《锔盆女孩》中的‘锔艺’,是历史上工匠精神的传承,同样是描绘大运河文化的一部优秀文化作品,对于宣传运河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德永说。

    责任编辑:周伟

汪曾祺《山河故人》:“食”“味”自然
用温暖笔触诠释幸福要义
从“赵吉儿”视角探寻独特的运河印记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