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解密》:一部文学的主旋律电影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 陈林孝(19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9月10日   04 版)

    电影《解密》改编自麦家同名小说,原著被英国《每日电讯报》评为“全球史上最佳20部间谍小说”。但光辉成就到来前,麦家用11年“磨”出这本《解密》,还被退稿17次。而电影版《解密》在上映后,网络上也是褒贬不一,甚至颇多微词。不知被冷遇是否是“经典”的必经之路?

    观看了电影《解密》后,细细品味、对比,笔者认为,这是一部出现在当下的经典之作。这样的评价是不是夸大了?这涉及“经典”的定义。对此,有一条公认的标准,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经得起观众一遍又一遍地观看。笔者认为,虽然电影才刚上映,但这样的预判不是没有依据的。

    首先,谈谈电影体现的文学性。如果从常规的“谍战片”角度看待,这部电影简直“不合格”:没有快速的反转、烧脑的情节、紧张刺激的悬疑感等。但恰恰是从常规的“类型文学”“类型电影”中跳出,才造就了本片的深度。电影的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密码,这一生就是解密的过程。”而原著的封面则写着:“人是世间最深奥的密码。”电影与文学的高度契合、灵魂相通,是本片最重要的特色。

    笔者认为,本片是一部“文学的主旋律电影”。“文学的”意味着关注点落在人性、人心、人生上,体现人文关怀和对个体的尊重。电影没有用标签化的方式看待、塑造容金珍,而是通过人生、梦境的方式,走进他的心灵,用人文关怀的眼光看待他的天赋与不幸。电影没有给他简单地贴上“解密天才”标签,塑造成所向披靡的神人;也没有简单地将其看作“破译英雄”,全方位塑造其光辉形象。我们看到的容金珍,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他的天赋、孤独、困境、伟大和牺牲。看完全片,我们会被电影表达的家国情怀打动,也会深深地崇敬以容金珍为代表的无名英雄。相比于同样以“天才的人生+解密”为故事核心的经典电影《模仿游戏》,《解密》因容金珍自觉的家国情怀而更胜一筹。

    不论什么题材,文学经典总会把落脚点放在人性、人心、人生上。人性体现共性,人心体现个性和深度,而人性、人心都要通过人生才能表现,可以说人生承载了人性、人心。电影对容金珍梦境的表现,是对他心灵世界(尤其是潜意识)的揭示,表现了容金珍对自己的探索和破译;通过各种人的道路抉择,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和暗淡;通过展现容金珍的一生,表现了他的伟大和不幸,体现了个人与时代的密切关联。电影的深度就建立在此之上。

    《回响》被改编后,东西在采访中说:“纯文学的读者数量在缩小,我想给自己多争取一点读者,于是就把类型小说与纯文学嫁接……人心才是最大的悬疑。”笔者由此发现了一个长期趋势:类型文学逐渐占领文坛的边角,蚕食主流文学的地盘;而类型文学需要主动学习主流文学的创作理念、初心、格局等,这是个双向影响的过程。笔者认为,电影《解密》对以往类型电影的突破,也是这一趋势的反映。

    其次,谈谈本片的“电影性”。电影是造梦的艺术。视听语言别有洞天,仅仅“忠于文学”不一定能造就好电影。笔者认为本片最出彩,也是最难被理解和接受的,就是梦境部分,但这部分标志着本片电影艺术的高度。原著本就有梦境描写,而电影版加强了对此的表现。网络上的争议大多集中于此。要论证笔者的观点,就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容金珍是单纯通过做梦破译密码的吗?在电影中,很难介绍破译密码的数学原理,只能拍摄容金珍埋头计算的场景、写满各种密码形式的墙壁,表现其勤奋钻研的状态。根据潜意识理论,只有通过长期的思考,才能使关键线索积累在潜意识里,当潜意识中埋藏的关键点在显意识出现,就形成了破解问题的“灵感”。高中化学教科书上有个故事:化学家苦苦思索苯的结构而不得,在梦中,一条条碳链变得像蛇一样,其中一条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环状。这让他突然领悟到环状结构就是答案。同样的潜意识机制也出现在容金珍那里。因为苦苦思考,他才在潜意识里积累了关键线索,于是梦境场景就成为破解密码的关键。

    笔者在观影过程中觉得,观看《解密》的过程也是一次“解密”。对于一些梦境,笔者有如下解释:容金珍破解紫密的第一关,源自一个干草垛仓库的梦。草垛上的女子,应该象征了谜底或真理;悬挂的衣服,是对密码已有的表层认识;干草垛围成的弯曲道路,表示了解密路径的曲折;来回变换的门窗,对应了紫密第一关:字母对换;女子背后影影绰绰的摩天轮,暗示容金珍隐隐约约感觉到了紫密的第二关:转轮。这场梦后,容金珍立即意识到了门窗变换的意义,观众可通过梦后对话反推梦的意思。此后“旷野灯塔”梦则更加明显,比人更高的草是容金珍在迷宫中解密的艰难,小梅的出现是容金珍突然出现的爱情,旋转楼梯、旋转光源、人排列成环形转动,都是对转轮的暗示。第三个“摩天轮”梦则完全揭示了前前后后一切旋转物的含义,电影也精心把这些场景重新剪辑在一起,让观众理解。但该梦还有一些要素:希伊斯给的扑克牌应该象征了密本密码,所以金珍说找的不是这个;倒塌的摩天轮是紫密的破译,破译的结果是师生情(国际象棋)的破裂,家(茶壶、钢笔)的破裂。而进入黑密破译阶段,多数梦境表现了金珍的焦虑、恐惧、在歧途中的困境。

    其实,梦境的大量出现源自一个特殊设定:“释梦之术”。容金珍由精通“释梦之术”的洋先生养大,也自幼学到了这一方法。电影开头,洋先生有一句话对结局至关重要“你最大的问题就是分不清梦境和现实”。梦境与现实的复杂关系,是本片的另一个深刻之处。金珍最终能破解黑密,就来自不借助关灯就判断自己身处梦境。这是一次自我突破。因此他意识到自己走进了破译歧途。寄来的唱片、偷走的笔记本,都是老师偷走的卒子,借以扰乱金珍的心绪(其实金珍和老师的那次下棋,暗喻了破译黑密的过程,可见功力)。

    最后,彩蛋部分陈思诚出镜,与镜中的金珍一起关灯,却无法关灯。这一场景引起了不少批评。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全片基于采访,有一种写实意味。那么,陈思诚的世界就应该是现实。镜中的金珍可能是后人眼中的先辈,构建了过去与现在的对话关系。二人一起关灯,这一动作是判断梦境的方法。无法关灯就意味着陈思诚的世界和金珍的世界都是梦境。因此,整个访谈都是虚构的,人物都是虚构的,而人物可以自觉意识到自己身处梦中,体现了“元小说”的特性。但是,如果陈思诚和容金珍的一切都是梦境,何处才是现实呢?可以说,本片与文学作品一样,既是虚构的,又是真实的,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现实与梦境的一体关系和回味无穷的哲学意味,在彩蛋中极致放大。

    电影是造梦的,能将梦境以逼真的方式呈现,体现了本片造梦艺术的高度。对梦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思想的深度。因此,本片的视觉效果、梦境的无穷意蕴,经得起观众一遍又一遍的回味。

    责任编辑:周伟

《解密》:一部文学的主旋律电影
吴昌硕的老缶(三)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