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2版)

    贝勒察尼大将军望着辰龙关心里一惊,此地山高径狭,只能一人一骑通过,地势之险要、易守难攻,成功概率几乎为零。而盘踞辰州之叛将换成了吴三桂的次子吴应期。他率领大军跨隘口立五营,堙塞路径,凭险固守。叛军从云南发来两船金子,每名军士该给银五两,折金子才四分几厘,买酒买肉都不够用。差城中文武官下乡买粮,只能买到三五十石,没有买到过上百石的。每名军士给谷二斗,不够吃。粮饷不足,又困于大山之中,士兵不满情绪暴增,军纪涣散,抢夺民粮和财务之事经常发生,导致当地民众苦不堪言,这为清军的内应策略提供了条件。

    7月,贝勒察尼大将军率领大军攻克武冈、枫木岭等地后,切断了辰龙关吴军的后路,并提出采用间道袭破的策略,令叛军人心惶惶。面对乡民们的不敢怒不敢言的惨状,苗族、土家族、侗族、白族四族族长挺身而出,他们秘密商定,由“四族长”各派两名善走山路者,分4个方向出山,寻找清朝大军给他们当向导,请清军进山,剿灭叛军。

    当地乡民向梦熊、王玉美、蔡斗还等人见到了贝勒察尼大将军,献上“潜逾峻岭,绕入关后从间道出奇兵”的破关之计。清朝大军得到“四族”乡民的支持,斗志倍增,形成内外夹击之势,一举大破叛军,攻占了辰龙关。由于当地“四族长”们的大义献关,叛军被全部剿灭,由此改写了中国历史,避免了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统一。贝勒察尼向康熙皇帝上书,表彰辰龙关“四族”乡民献计引路破关功劳,康熙皇帝大喜,于是才有了钦封辰龙关为“天下辰龙第一关”的美誉。

    辰龙关注定是不同凡响的,美好的故事仍然在继续。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