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剧本·下)
姚睿远(25岁)
来源:青年作家报
(2025年01月07日 06版)
(接上期)
张裕转过头,对着阿莫:我突然想到一个事情,我们团里有一个“索玛花儿”的助学项目,可以帮家庭困难的孩子联系社会资助人,但前提条件是需要品学兼优的同学,而且助学金必须要用在孩子的学习上。
阿莫:没关系的,我和她阿爸还能靠自己努努力,只是孩子会委屈一点。还是要让好心人的钱给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阿莫(叹口气):多一个孩子能上学总是好的。十多年前我还在读书的时候,我也是你们支教团老师的学生,但是当时还没有这个助学项目。那个时候我读高中,家里存款全用来帮大哥给了彩礼,甚至还欠着外债,阿爸又从山坡上摔了下来,家里一下子断了经济来源。我去求老师,当时来支教的杨老师帮我付清了学杂费,但一个孩子上学不是只有学杂费这一项的,杯水车薪,我的学业也就不了了之了。
张裕转头看着阿莫,这是一个并不苍老但却充满岁月痕迹的女人,头发枯黄、脸上的皮肤微微下坠、手指因为常年握着绣花针而有了两条细细的凹陷。
阿莫:所以我希望阿依能继续读下去,不管她学得如何,只要我供得起,她就得读下去,她就得读出去。
张裕:所以,阿莫您不能看着阿依继续读书、陪着她一路成长,那该多可惜啊。其实我们只要能帮您在县里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就可以了!
张裕激动得眼睛亮亮的,怀里的弟弟突然咯咯笑起来。
团委办公室 日内
张裕坐在苏晓英桌前,双手托着头,双眼眨巴盯着苏晓英:晓英姐,我记得沐恩邸社区里是不是有个彝绣社团哇?
苏晓英:嗯,有是有的,怎么,你有什么想法吗?
张裕:我的学生嘛,一个很可爱的妹妹,她们家现在有点家境困难,我想问问我最温柔美丽、善解人意的晓英姐姐有没有帮助到她的办法。
苏晓英:所以你想问问彝绣的那个工作室?
张裕(上前一步挽上苏晓英的手臂):嗯嘛,我前两天看到了她给女儿绣的衣服,好漂亮哦,色彩又靓丽、针脚又细密。如果她能进你们工作室,那肯定是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苏晓英:好啦好啦,但是工作室是县妇联在负责,我只能帮你问问哦。
张裕(做一个敬礼的动作):没有问题,咱们尽力了就行。人家阿姨可优秀了,读了高中、学习能力又强,只是之前出去打工离孩子太远了,现在回来就舍不得再走了。
苏晓英(起身,将张裕推出办公室门):知道啦,我会找机会和工作室的老师们说的,张老师你好好去上课吧,为留守小朋友留住妈妈的光荣任务我就接下了。
张裕:爱死你啦晓英姐,周末来家里吃饭!我亲自下厨为您准备满汉全席!
县委大院 日内
张裕走上楼道,抬头与阿莫的眼神正撞上。
阿莫(笑着):张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上次跟你聊过之后我还是觉得不应该错过阿依的现在,她是我期待着生下的第一个孩子。这两天我联系上了妇联做彝绣的工作室,他们说这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传承民族文化、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好事,同意了我就留在家里绣彝绣,到时候把绣好的成品再寄给他们就行。
张裕(急忙摸出手机):哎呀那可太好了,我还在找看能不能帮您联系上什么工作呢,您可真是太棒了!那阿依知道这个好消息了吗?
阿莫:没呢,我也才刚确定,阿依还在学校上课呢,等她回来我就和她好好说说。
阿莫(从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香包,塞到张裕手中):还是要谢谢你了,我知道阿依心里一直怨我们,也怪我脑子没转过弯来,现在好啦,都好啦。
阿莫慢悠悠转身回了家里,张裕低头看着手里的小香包,绿色的三角形连绵,底下是蓝色的波浪纹。
悬崖村 日外
悬崖村,2016年在国家、省、州等各级政府支持下将藤梯改为钢梯;2018年村民开始逐渐搬迁至沐恩邸社区。
支教团成员们带着学生沿着钢梯一步步向上。
悬崖村顶部仍保留着原有的村庄,却已无人居住,鸟语花香如世外桃源。
张裕坐在凳子上,面前是陡然骤降的悬崖,和远处更连绵的山。
阳光正好,山间的雾逐渐稀薄,眼前的景象越发清晰。
张裕甚至能看到山间不绝的路,和路上向前行走着的人。
吉古阿依坐在了张裕旁边:张老师,阿莫老家就是这里,我小时候和阿莫来这里总是会害怕回不了家,阿莫就一手拉着藤梯、一手牵着我。但是现在我不怕了,阿莫说她在家里等我。
说着,她抬头:你看,山的后面是山,但还是有好多人走在这条山路上。
县委大院 夜外
明月高悬,柔和清亮的光将天台照亮。
张裕:大学于我,是给了我一个“格物”的空间,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世界,而我是一个太小的人,“格物致知”而笃行不悖,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认知当中,我能坚守自己的本心,能温和而勇敢地去面对生活、面对热爱,能一直朝着我心之所向前进。
黑幕
吉古阿依画外音:张老师,我要走出去,我要带着这里所有和阿莫一样的人走出去。
(全文完)
责任编辑:宋宝颖
(接上期)
张裕转过头,对着阿莫:我突然想到一个事情,我们团里有一个“索玛花儿”的助学项目,可以帮家庭困难的孩子联系社会资助人,但前提条件是需要品学兼优的同学,而且助学金必须要用在孩子的学习上。
阿莫:没关系的,我和她阿爸还能靠自己努努力,只是孩子会委屈一点。还是要让好心人的钱给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阿莫(叹口气):多一个孩子能上学总是好的。十多年前我还在读书的时候,我也是你们支教团老师的学生,但是当时还没有这个助学项目。那个时候我读高中,家里存款全用来帮大哥给了彩礼,甚至还欠着外债,阿爸又从山坡上摔了下来,家里一下子断了经济来源。我去求老师,当时来支教的杨老师帮我付清了学杂费,但一个孩子上学不是只有学杂费这一项的,杯水车薪,我的学业也就不了了之了。
张裕转头看着阿莫,这是一个并不苍老但却充满岁月痕迹的女人,头发枯黄、脸上的皮肤微微下坠、手指因为常年握着绣花针而有了两条细细的凹陷。
阿莫:所以我希望阿依能继续读下去,不管她学得如何,只要我供得起,她就得读下去,她就得读出去。
张裕:所以,阿莫您不能看着阿依继续读书、陪着她一路成长,那该多可惜啊。其实我们只要能帮您在县里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就可以了!
张裕激动得眼睛亮亮的,怀里的弟弟突然咯咯笑起来。
团委办公室 日内
张裕坐在苏晓英桌前,双手托着头,双眼眨巴盯着苏晓英:晓英姐,我记得沐恩邸社区里是不是有个彝绣社团哇?
苏晓英:嗯,有是有的,怎么,你有什么想法吗?
张裕:我的学生嘛,一个很可爱的妹妹,她们家现在有点家境困难,我想问问我最温柔美丽、善解人意的晓英姐姐有没有帮助到她的办法。
苏晓英:所以你想问问彝绣的那个工作室?
张裕(上前一步挽上苏晓英的手臂):嗯嘛,我前两天看到了她给女儿绣的衣服,好漂亮哦,色彩又靓丽、针脚又细密。如果她能进你们工作室,那肯定是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苏晓英:好啦好啦,但是工作室是县妇联在负责,我只能帮你问问哦。
张裕(做一个敬礼的动作):没有问题,咱们尽力了就行。人家阿姨可优秀了,读了高中、学习能力又强,只是之前出去打工离孩子太远了,现在回来就舍不得再走了。
苏晓英(起身,将张裕推出办公室门):知道啦,我会找机会和工作室的老师们说的,张老师你好好去上课吧,为留守小朋友留住妈妈的光荣任务我就接下了。
张裕:爱死你啦晓英姐,周末来家里吃饭!我亲自下厨为您准备满汉全席!
县委大院 日内
张裕走上楼道,抬头与阿莫的眼神正撞上。
阿莫(笑着):张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上次跟你聊过之后我还是觉得不应该错过阿依的现在,她是我期待着生下的第一个孩子。这两天我联系上了妇联做彝绣的工作室,他们说这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传承民族文化、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好事,同意了我就留在家里绣彝绣,到时候把绣好的成品再寄给他们就行。
张裕(急忙摸出手机):哎呀那可太好了,我还在找看能不能帮您联系上什么工作呢,您可真是太棒了!那阿依知道这个好消息了吗?
阿莫:没呢,我也才刚确定,阿依还在学校上课呢,等她回来我就和她好好说说。
阿莫(从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香包,塞到张裕手中):还是要谢谢你了,我知道阿依心里一直怨我们,也怪我脑子没转过弯来,现在好啦,都好啦。
阿莫慢悠悠转身回了家里,张裕低头看着手里的小香包,绿色的三角形连绵,底下是蓝色的波浪纹。
悬崖村 日外
悬崖村,2016年在国家、省、州等各级政府支持下将藤梯改为钢梯;2018年村民开始逐渐搬迁至沐恩邸社区。
支教团成员们带着学生沿着钢梯一步步向上。
悬崖村顶部仍保留着原有的村庄,却已无人居住,鸟语花香如世外桃源。
张裕坐在凳子上,面前是陡然骤降的悬崖,和远处更连绵的山。
阳光正好,山间的雾逐渐稀薄,眼前的景象越发清晰。
张裕甚至能看到山间不绝的路,和路上向前行走着的人。
吉古阿依坐在了张裕旁边:张老师,阿莫老家就是这里,我小时候和阿莫来这里总是会害怕回不了家,阿莫就一手拉着藤梯、一手牵着我。但是现在我不怕了,阿莫说她在家里等我。
说着,她抬头:你看,山的后面是山,但还是有好多人走在这条山路上。
县委大院 夜外
明月高悬,柔和清亮的光将天台照亮。
张裕:大学于我,是给了我一个“格物”的空间,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世界,而我是一个太小的人,“格物致知”而笃行不悖,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认知当中,我能坚守自己的本心,能温和而勇敢地去面对生活、面对热爱,能一直朝着我心之所向前进。
黑幕
吉古阿依画外音:张老师,我要走出去,我要带着这里所有和阿莫一样的人走出去。
(全文完)
责任编辑:宋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