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这座山,名叫凤山。山头不高,谈不上风景壮丽,也没有巍峨名山的气势,更不见四季游人如织的景况。每至春日嫩笋冒头或是清明祭祖的时候,山上才会热闹一会儿。平日里就只有满山的青翠和间隔林立的小土包,里头住着外头的人们日思夜想的人,其中也有我的外婆。

  小老太搬去凤山住的这些年,老家就只剩老李头一个人。5个女儿都已出嫁,为人妻,为人母。而我舅舅,是家里老幺,婚,结过,没啥过头,僵持了两年,离了。吃了没文化的亏,一年到头在外头漂泊打拼。少了那个笑起来眼睛会眯成月牙的小老太作伴儿,老李头只能守着那栋满是回忆的老房子,种着那种了一辈子的地,吃饭、看电视、睡觉,余着的光阴便只能是思念咱家小老太咯。

  又是一年凤山花开,邻家阿姊招呼着一同去爬山。这趟上山,我没有专门绕到小老太的坟头去看她,不过心里念着呢!我知道她会知道的。说是爬山,更准确来说应当只能算是散步。大二那年夜爬武功山,第二天下山时双腿如同软脚鸭止不住地打颤!便自此谈“山”色变。所以去年在云南,两次路过玉龙雪山,就真只是路过了。隔着车窗远远看了看一片白的雪山山头,也就悻悻作罢了。

  估摸着花了20来分钟便登顶了。山顶上有座庙,恰似童谣里头那样唱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也的的确确住了位老和尚。只是我们在时老和尚没有讲故事,不过我觉着他肚里头儿的故事肯定是有且多的。我们到时,老和尚正坐在院子的小凉亭里头用最传统的法子打着苎麻。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种,每年农忙,家里头总堆满了打不完的苎麻和剥不完的棉花。当然,像我这样的小孩儿是不用打苎麻的,整天撒脚丫子在外边疯玩儿,不把衣服整得脏不溜秋,对小老太来说就已经是万幸咯。但我也算稍微懂事儿些的,时常还会搬张小板凳坐在外婆身旁,帮着剥棉花。剥久了手酸了,小老太便会停下手里的活儿,轻轻揉揉我的小手,然后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几颗水果硬糖或是果仁饼干,几毛钱的小玩意儿,就能将彼时小小的我哄得开心得不得了!但小姨和舅舅们可就没这样的待遇咯!除了剥不完的棉花,打苎麻这技术活儿也落到了他们头上,印象里年纪最小的舅舅好几次被这活计给累到抹眼泪了!好在等到我长大,老家就渐渐没人种苎麻了,不赚钱哩!现在乡里都种水稻,要么包了些田地养虾养蛙,也算是坐实“洞庭鱼米之乡”这个名头了。

  登山时候的天闷闷的,头顶盘着一团巨大的乌云,虽说只有这几百米,到顶却也还是汗流浃背。我们同老和尚一块儿,坐在那亭子里头纳凉。老和尚安安静静打着苎麻,我这会子热着,不想说话,便盯着老和尚干活,心里头只巴巴地盼着来一阵山风才好。

  老和尚没有穿僧衣,许是穿僧衣太热了,抑或是他今天不想穿罢了。山上就这一座庙,庙里头就他这一个老头儿,他不穿僧衣,大家也都知道他就是那个老和尚。老和尚大抵是知晓这一点的,随意套了件洗得发白、破了几个窟窿的短袖,背面印字儿也不清晰了,配了条黑棉布裤子,趿拉着双旧拖鞋。头顶也不像我们电视剧看的那样儿干净锃亮,也没有那标志性的大戒疤。而是留着浅浅的稀疏的白发,跟山下那些老头儿没两样。许是那满天神佛日日口里头念着,心里头想着呢!便不拘在这一丝一毫之间了。

  老和尚静静地打完手里的麻,不急不缓地将它们晾晒好,然后走进自己的小屋开始吃饭。饭食很简单,一碗清粥,配着一盘自己种的辣椒,老和尚吃得津津有味。我念着食不言寝不语,也就没有想着去跟老和尚唠些什么,自顾自地在庙四周转悠了一圈。

  山间一年四季的翠柏青松,与那不知何时乌云尽散、如今一片蔚蓝如洗的天空相辉映——老家这片天我是永远看不厌的!这事我在心里感慨了无数回。午后的阳光照在我身上,很温暖,一如小时候小老太用手掌轻轻摩挲我的指尖和脸庞一样温暖。轻轻闭上眼,记忆便在一瞬间恍惚至童年的午后:小老太搬出张小竹床,放在屋门口的水杉树下领着我午睡。她半眯着眼侧躺在我身旁,手里的小蒲扇轻轻摇晃。阳光透过枝丫细细碎碎地洒下,阵阵微风送来,原本不肯午睡倔强看天的小眼睛,眨巴眨巴着就睡着咯!故乡的蓝天与暖阳依旧,可再睁眼,当年那个小老太却不在咯。

  擦了擦眼角,脚步转回了小庙的前院。老和尚垦了块地,栽了些黄瓜、豆角,还有辣椒,其余的便种着花了。不过也不是啥名贵的品种,是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种的两种花。不知道学名叫啥,反正我们这边管它们叫“步步高”和“鸡冠红”。最近“步步高”正是开的时候,山里地气儿足,花儿开得火红的一片,招人喜欢得紧!我家小老太是最喜欢花的,我也喜欢,打小就喜欢,所以老和尚院里这两种花我一眼便认得。外婆在时,家里前院后院遍地都是花!除了老和尚这儿的两种还有凤仙花,最是皮实好种,丢籽就能活成一大片。小老太当年还种了天竺葵、海棠、绣球、栀子、紫罗兰、月季……总之老多老多花了。那时候我家一年四季都是好闻又好看的!到了春日里,各式各样的花苗生出来了,总少不了许多人来我家讨回去种,小老太也向来是乐意的,谁开这个口都能从我家带回去各式各样的花种花苗。外婆常说:“瞧见花开,人也开心。”所以印象中的小老太总是笑呵呵的。当然!拿小竹枝抽我手板心的时候还是很凶的。

  老和尚吃过饭了,收拾完碗筷,便进庙里头——到了和尚晚课的点儿了。庙不大,很破旧。神龛上佛像们的金装也被日积月累的香火熏黑了。神龛上供着大大小小许多尊佛像,讲实话我就只认得如来和观音,不过心里抱着一般的敬畏就是了。老和尚虔诚焚香,口中不停向他心中的神明低声颂祷。我定定看了老和尚和这些佛像许久,最后双手合十,许下只有我才知晓的愿望。

  《云边的小卖部》里,刘十三背后嘀咕王莺莺是小气鬼!我也想说我家小老太生前那么好,那么大方的一人,却是在身后连多来梦里看我两回都不肯!何月兰,小气鬼!

  算了,何月兰,我很想你。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