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一项小实验@青小豹写作课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5年04月01日 15版)
写作是一场奇妙的探索,它让我们以细腻的视角观察生活,以灵动的笔触记录美好。无论是科学实验的奇妙变化,还是日常点滴的温暖瞬间,写作都能让平凡的事物焕发光彩。它不仅是思维的沉淀,更是创造的旅程,在字里行间,我们触发心流,收获成长。本期,我们邀请北京市丰台区玉林小学的申思翀老师,以“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为题,分享教学解析与同学习作。同时,“AI老师”也将参与互动点评,用智能视角助力写作水平提升。
老师的话: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一起围绕“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这个题目,进行写作练习。
【内容解析】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和有序表达的能力。“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是本次习作的要求。
本次习作,学生需要留心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根据发现的科学现象,做一个科学实验,探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写作前,同学们可以先留心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再做一个科学实验,把科学实验的过程记录清楚,再通过现象找到科学原理。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科学就在生活中,从而打开写作思路。
【教学思路】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学生需要说出生活中有哪些科学现象,在做完实验时,能清楚地说出自己实验的过程。这些就为写作提供了基本思路。
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梳理自己每一步都做了什么,先把书中的图表填上,再根据图表写这篇文章。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事物发生的变化,并指导学生将观察过程中获得的认识或感受、产生的疑问或想法,标注在相应的步骤旁,让学生的思考过程、情感体验留下痕迹,为学生写好本次实验的过程奠定基础。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小学 申思翀)
我做了一个“彩虹牛奶”小实验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小学三(3)班 田雨阳
今天,我在家做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名字叫“彩虹牛奶”。通过这个实验,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色彩变化,还学到了科学知识。
(巧用关联词语:“不仅……还……”作者概述了自己的收获。为什么做这个实验?可以加上实验的目的,比如“我发现洗洁精能清除碗上的油污,这是为什么呢?为了探究其中的原理,我做了一个实验。”)
首先,我准备了一个盘子,找来半杯昨晚喝剩的牛奶,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色素、洗洁精和一根棉签。
实验开始了!我先往浅盘子里倒入一层牛奶,牛奶刚好能盖住盘底。接着,我在牛奶的中心滴了几滴不同颜色的色素,红的、黄的、蓝的、绿的,像一颗颗宝石,将牛奶点缀得非常漂亮。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食用色素的样子。可以在“蓝的、绿的”之后添加“色素没有融合在一起时”的样子,为后面接触洗洁精后的颜色变化做铺垫。比如“每一滴都保持着完整的圆形,在洁白的牛奶表面划出清晰的边界。”)
然后,我用棉签蘸了一点洗洁精,轻轻碰了碰牛奶中心的色素。突然,色素像受到惊吓一样,“唰”的一下向四周散开,在牛奶里扩散,形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面。真是太神奇了!
(用了“先……接着……然后”等连接词,把实验的过程清清楚楚地写了出来,对色素散开过程的描写,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可以考虑在“在牛奶里扩散”之后添加“所有的颜色都融合在了一起,”这样写更清楚,有前后的变化。)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洗洁精能破坏牛奶的表面张力,色素被带动着四处流动,才形成了这样美丽的图案。看着盘子里不断变化的色彩,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就像发现了一个秘密宝藏。
(用了设问的形式,解释了彩虹牛奶的科学原理。但对“表面张力”的解释稍显简略,建议可在科学原理部分稍作补充,如“洗洁精中的分子会与牛奶中的脂肪发生反应”。)
这个小实验不仅好玩,还让我明白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奇妙的现象。
(结尾作者通过做实验,得到了一些生活感悟,很好。若能结合具体生活实例,会使文章更具个性,如可以加上“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洗洁精能清除碗上的油污了,就是因为洗洁精能破坏碗上油污的张力,让油污和水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把碗洗干净。”)
这篇作文结构完整,叙述清晰,充满童趣。作者按照“准备—操作—现象—原理”的顺序,将“彩虹牛奶”实验生动地展现出来。文中对实验现象的描写生动形象,如“色素像一颗颗宝石”“唰的一下向四周散开”等比喻和拟声词的使用,既形象又富有画面感,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在科学原理的阐释上,用“洗洁精能破坏牛奶的表面张力”进行说明,通俗易懂。结尾的感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虽然略显常见,但与实验内容自然衔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体而言,这是一篇优秀的科学实验习作,展现了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以上是申思翀老师的点评,我们来看看AI怎么点评
deepseek点评:
作文逻辑连贯,层次分明,符合实验类作文的基本框架。作者详细描述了实验步骤,并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增强了画面感和趣味性。结尾点明“科学就在身边”,升华了实验的意义,体现了观察与思考的结合。
不足之处是语言表达略显简单:部分语句较为直白(如“找来半杯昨晚喝剩的牛奶”),可适当优化为“准备了半杯剩余的牛奶”,使语言更规范。情感描写不足:实验成功时的心理活动(“心里乐开了花”)略显套路化,可加入更具体的感受,如“我瞪大了眼睛,忍不住欢呼起来”。
豆包点评:
这篇实验作文,有不少亮点,也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结构清晰是一大突出优势,作者按实验准备、操作过程、原理探究和收获感悟的顺序,将 “彩虹牛奶” 实验描写得层次分明,符合小学阶段写作的条理要求。在描写实验过程时,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如把色素比作宝石,描述色素散开过程时,用了“受惊吓”的拟人化描述,使文章富有画面感。结尾有感而发,自然传达出对科学探索的感悟。
但文章部分内容表述过于简略,比如在原理阐述上,对洗洁精破坏牛奶表面张力、致使色素流动的过程,可以结合实验现象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写作是一场奇妙的探索,它让我们以细腻的视角观察生活,以灵动的笔触记录美好。无论是科学实验的奇妙变化,还是日常点滴的温暖瞬间,写作都能让平凡的事物焕发光彩。它不仅是思维的沉淀,更是创造的旅程,在字里行间,我们触发心流,收获成长。本期,我们邀请北京市丰台区玉林小学的申思翀老师,以“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为题,分享教学解析与同学习作。同时,“AI老师”也将参与互动点评,用智能视角助力写作水平提升。
老师的话: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一起围绕“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这个题目,进行写作练习。
【内容解析】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和有序表达的能力。“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是本次习作的要求。
本次习作,学生需要留心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根据发现的科学现象,做一个科学实验,探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写作前,同学们可以先留心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再做一个科学实验,把科学实验的过程记录清楚,再通过现象找到科学原理。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科学就在生活中,从而打开写作思路。
【教学思路】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学生需要说出生活中有哪些科学现象,在做完实验时,能清楚地说出自己实验的过程。这些就为写作提供了基本思路。
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梳理自己每一步都做了什么,先把书中的图表填上,再根据图表写这篇文章。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事物发生的变化,并指导学生将观察过程中获得的认识或感受、产生的疑问或想法,标注在相应的步骤旁,让学生的思考过程、情感体验留下痕迹,为学生写好本次实验的过程奠定基础。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小学 申思翀)
我做了一个“彩虹牛奶”小实验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小学三(3)班 田雨阳
今天,我在家做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名字叫“彩虹牛奶”。通过这个实验,我不仅看到了美丽的色彩变化,还学到了科学知识。
(巧用关联词语:“不仅……还……”作者概述了自己的收获。为什么做这个实验?可以加上实验的目的,比如“我发现洗洁精能清除碗上的油污,这是为什么呢?为了探究其中的原理,我做了一个实验。”)
首先,我准备了一个盘子,找来半杯昨晚喝剩的牛奶,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色素、洗洁精和一根棉签。
实验开始了!我先往浅盘子里倒入一层牛奶,牛奶刚好能盖住盘底。接着,我在牛奶的中心滴了几滴不同颜色的色素,红的、黄的、蓝的、绿的,像一颗颗宝石,将牛奶点缀得非常漂亮。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食用色素的样子。可以在“蓝的、绿的”之后添加“色素没有融合在一起时”的样子,为后面接触洗洁精后的颜色变化做铺垫。比如“每一滴都保持着完整的圆形,在洁白的牛奶表面划出清晰的边界。”)
然后,我用棉签蘸了一点洗洁精,轻轻碰了碰牛奶中心的色素。突然,色素像受到惊吓一样,“唰”的一下向四周散开,在牛奶里扩散,形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面。真是太神奇了!
(用了“先……接着……然后”等连接词,把实验的过程清清楚楚地写了出来,对色素散开过程的描写,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可以考虑在“在牛奶里扩散”之后添加“所有的颜色都融合在了一起,”这样写更清楚,有前后的变化。)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洗洁精能破坏牛奶的表面张力,色素被带动着四处流动,才形成了这样美丽的图案。看着盘子里不断变化的色彩,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就像发现了一个秘密宝藏。
(用了设问的形式,解释了彩虹牛奶的科学原理。但对“表面张力”的解释稍显简略,建议可在科学原理部分稍作补充,如“洗洁精中的分子会与牛奶中的脂肪发生反应”。)
这个小实验不仅好玩,还让我明白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奇妙的现象。
(结尾作者通过做实验,得到了一些生活感悟,很好。若能结合具体生活实例,会使文章更具个性,如可以加上“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洗洁精能清除碗上的油污了,就是因为洗洁精能破坏碗上油污的张力,让油污和水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把碗洗干净。”)
这篇作文结构完整,叙述清晰,充满童趣。作者按照“准备—操作—现象—原理”的顺序,将“彩虹牛奶”实验生动地展现出来。文中对实验现象的描写生动形象,如“色素像一颗颗宝石”“唰的一下向四周散开”等比喻和拟声词的使用,既形象又富有画面感,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在科学原理的阐释上,用“洗洁精能破坏牛奶的表面张力”进行说明,通俗易懂。结尾的感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虽然略显常见,但与实验内容自然衔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体而言,这是一篇优秀的科学实验习作,展现了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以上是申思翀老师的点评,我们来看看AI怎么点评
deepseek点评:
作文逻辑连贯,层次分明,符合实验类作文的基本框架。作者详细描述了实验步骤,并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增强了画面感和趣味性。结尾点明“科学就在身边”,升华了实验的意义,体现了观察与思考的结合。
不足之处是语言表达略显简单:部分语句较为直白(如“找来半杯昨晚喝剩的牛奶”),可适当优化为“准备了半杯剩余的牛奶”,使语言更规范。情感描写不足:实验成功时的心理活动(“心里乐开了花”)略显套路化,可加入更具体的感受,如“我瞪大了眼睛,忍不住欢呼起来”。
豆包点评:
这篇实验作文,有不少亮点,也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结构清晰是一大突出优势,作者按实验准备、操作过程、原理探究和收获感悟的顺序,将 “彩虹牛奶” 实验描写得层次分明,符合小学阶段写作的条理要求。在描写实验过程时,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如把色素比作宝石,描述色素散开过程时,用了“受惊吓”的拟人化描述,使文章富有画面感。结尾有感而发,自然传达出对科学探索的感悟。
但文章部分内容表述过于简略,比如在原理阐述上,对洗洁精破坏牛奶表面张力、致使色素流动的过程,可以结合实验现象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