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
“志愿文学”征文活动获奖作品选登
美好人间(报告文学·下)
李荣华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5年04月15日 06版)
(接上期)
三
梁姐,母牛下崽啦!
真的?
真的。你瞧,这是刚出生的小牛犊。
这天晚上,梁玉芹突然接到一个报喜的电话。3分钟前,一头小牛犊出生了!向光凤在电话里很兴奋。向光凤还发来一段手机拍摄的视频画面,只见,一头站立未稳的小牛犊,正踉跄学步呢。它刚走两步,便跌倒了。挣扎一番,小牛犊重新站起来,继续向前。再走两步,又跌倒了。小牛犊顽强地努力着,跌倒——爬起——前进——跌倒,一遍遍地循环着。可初生牛犊根本不把跌倒当一回事,仿佛,小牛犊在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小牛犊刚来到这个世界,就急于走遍牛棚里的角角落落。
牛棚添丁,向光凤喜笑颜开。她没有忘记在第一时间里将这好消息告诉梁姐,梁姐与她一样,也一直在期盼着小牛犊出生这一时刻到来呢。向光凤认为,她只是精心照料母牛,梁姐与志愿者们才是母牛的真正主人。
原来,梁玉芹与志愿者们一起在杨庄村走访贫困户时,了解到小慧姐妹俩的不幸遭遇。小慧4岁那年,她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远走他乡,从此,杳无音信。好心的婶子向光凤,见两个孩子孤苦伶仃,就收养她们姐妹俩,让她们与自己的俩孩子一起生活。善良的向光凤引起了梁玉芹的关注,梁玉芹与志愿者每次登门看望小慧姐妹俩时,常见到她们俩与向光凤的两个孩子一起玩耍,她们不分彼此,其乐融融。梁玉芹与志愿者们打心底里感到高兴,为向光凤的真诚善良所感动。那时,向光凤家的牛棚里只养两头牛,偌大的牛棚里,显得空荡荡的,于是,梁玉芹与向光凤说起养牛的事来。
你养牛,有几年了?
5年了。
那你已熟悉如何养牛了?
是的。牛好养呢,只要管好它吃喝就行。
养牛赚钱吗?
赚。
那你为何不多养两头牛呢?
向光凤听了这话,她沉默下来,脸色也由晴转阴。其实,她早就想多养几头牛,增加家庭收入,可她囊中羞涩,拿不出闲钱来投资养牛。一会儿,她叹息一声,说,养牛需要本钱呢。我们家有4个孩子,哪有余钱买小牛犊回来养大呢。
我们帮你。
梁玉芹握住向光凤的手,坚定地说道。
那怎行呢?
肯定行。你勤劳善良,将小慧姐妹俩照顾得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大伙都夸你人好呢。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不是每次来带一些捐赠物品给你们就行的,如何帮助你实现脱贫致富,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现在,终于有办法了,我回去跟同伴们商量一下,下星期,我就来告诉你一件好事。这就是后来在2018年以“青春志愿行 奉献新时代”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获得金奖的“金网工程”由来,向光凤是“金网工程”受惠的第一人。
一周后,梁玉芹姐与志愿者们又来到向光凤家。这回,她们带来9000元,递给她,与她约定,这钱两年还清,以后视情况可以续贷。
向光凤喜出望外。她怀着激动的心情,收下这9000元。手里有了钱,她的心思便活络起来,头脑里飞快地盘算着这钱的用场,她要用这钱去买4头小牛犊回来,一年后,小牛犊长大,进入成熟期,接着,搞自家繁殖。若生下的是小母牛的话,就留在家里,继续培养准备当牛妈妈,若是小公牛的话,就牵到集市上卖掉。自家牛棚里,牛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仿佛,她已看到了牛棚里大牛小牛济济一棚的兴旺景象,梁玉芹与志愿者们给她带来了近在咫尺的幸福。
一年后,向光凤如期归还部分借款,两年后,向光凤还清了全部借款。这时,她牛棚里已有9头牛,向光凤一进入牛棚,就像踏入幸福里,眼前的9头牛都是她家的,她已梦想成真。她忘不了雪中送炭的梁玉芹与志愿者们。一有好消息,她就给梁姐打电话,频繁地向梁玉芹报喜,老黄牛体重达800斤啦,小牛犊长得真快,这一个月里就添40斤重呢,有一头小母牛第一次怀孕等。当母牛生产时,她手脚麻利地为母牛接生。小牛犊刚一落地,向光凤就拿出手机,为小牛犊拍视频,第一时间向梁玉芹报告她家牛棚发生的大喜事。
梁玉芹将小牛犊出生的视频及时转发到爱心公益群里,与志愿者们分享向光凤的快乐。他们在群里见到了初生的小牛犊,他们都替向光凤高兴。这是志愿者们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重要转变,他们找到了一条帮助困难群众的新路径,这种做法值得推广。此后,梁玉芹与志愿者们深入淮安周边的农村地区,大家分头行动,挨村挨户地调查情况,在脱贫致富路上,一个不能少。
淮阴区五里镇的农民老蒋,妻子残疾,4个孩子正在念书,家庭经济困难,老蒋虽有养猪技能,但没钱买猪,梁玉芹发动志愿者借给他4000元启动资金,购买了一头种猪,从此,老蒋走上了多生多育小猪崽的致富路。
刘老庄的老王,原先,家中仅有一头牛,他也有多养几头牛增加家庭收入的想法,但苦于缺乏资金,而一直止步不前,梁玉芹了解到老王有多养几头牛的心愿后,也为他筹款9000元,助他新添一头成年牛,如今,老王家牛棚里有8头牛,年收入4万元,他家已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四
瞧,孩子们又来了。
在淮安火车站,120多位孩子,排着长长的队伍,一路叽叽喳喳,兴奋不已地向检票口走去。检票口的一位工作人员开心地向同事说道。其实,她们与这些孩子并不熟悉,但她们熟悉带领这支队伍的梁玉芹。每次,队伍里孩子们都是新面孔,但身穿志愿者红马甲的梁玉芹每次都一起来。她们知道,这是热心公益的梁玉芹组织孩子们来体验乘火车,目的是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增强自信心。这些孩子的情况有些特殊,他们都来自贫困家庭,今天,是他们第一次出门乘火车呢。
梁玉芹在走访困难家庭时,发现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即困难家庭里成长的孩子,阅历偏少,莫说出远门旅游,就是淮安地区的景点都未到过呢。而与他们同龄的孩子,有人已乘过飞机,坐过高铁,他们对别人家孩子羡慕不已,甚至感到自卑,他们想象不出乘火车是啥滋味。于是,梁玉芹与志愿者们商量,要帮助这些孩子增加阅历,接受淮安地区特有的红色文化熏陶。虽然,筹集公益资金不容易,她们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努力发挥出最大价值来。梁玉芹认为,帮助孩子们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使他们勇敢地面对学习与生活上的挑战,至关重要。
每天,淮安都有一趟短程列车,早晨9点15分上车,9点24分下车,知道这班次列车的人并不多,乘坐的旅客更少,可细心的梁玉芹知道这班次列车的存在,她一次次地组织孩子们利用节假日时间乘坐这趟火车。
每次乘火车,孩子们可兴奋啦,一路上,孩子们的话语特别多。上了火车后,谁都不愿意坐下,他们拥挤到一面面车窗前,将整个脸面紧贴在车窗玻璃上,鼻子被压平了,挤得鼻子里酸溜溜的,可他们一点都不在乎。他们贪婪地打量着窗外的一切,只见,靠近火车的树木与向日葵等物,像是在进行一场奔跑比赛,它们一闪而过,从车头向车尾,狂奔而去。远处的村庄与田野不停地移动着,就像是被人费力地推动的大转盘,大转盘围绕着远处看不见的圆心缓慢地转动着,火车则在圆周边沿上狂奔。
树木、向日葵、田野与村庄,虽然,都是他们日常接触到的熟悉事物,但因观察的视角不同,他们从自己平淡无奇的生活里发现了隐秘的风景,孩子们为之兴奋不已。他们第一次体验到火车奔跑的速度有多快,第一次感受到动态的家乡有多美,而令人心驰神往的远方,在向孩子们发出召唤,未来的一片新天地,正等待他们到来。
从2012年开始,梁玉芹与志愿者们利用节假日时间,每年组织两三批帮扶学生,每批60至130人,参加“希望的田野 梦想之旅”活动。孩子们乘坐火车去参观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等淮安红色文化景点。旅途中,孩子们变得热情洋溢,活泼开朗,孩子们一张张兴奋得红彤彤的小脸蛋,是梁玉芹与志愿者看不厌的风景。
五
小顾现在已经结婚,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快乐地生活。可10年前,她脸上却没有笑容,她长期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小顾出生时带有唇腭裂的缺陷,她被亲生父母抛弃,好心的养父母收留她。可养父母是一对双目失明的夫妻,只能勉强维持她的基本生活,无力为她消除这一先天性缺陷。梁玉芹从爱心公益群里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和志愿者们一起来到她家登门探望。第一次登门走访时发现,小顾家的困难程度超过她们的预期。
小顾家只有一间房,她与养父母挤在一间屋里生活,这时,小顾已是青春少女,生活很不方便。梁玉芹与志愿者商量后确定,当务之急是先帮小顾在主屋旁再搭建一间小屋,让小顾拥有一间单独的闺房。那时,小顾默默地低着头,站在一旁,虽然,她听清了梁玉芹与志愿者们的说话,但她脸上并未出现笑容,她不敢相信梦想会成真。其实,小顾早就渴望自己能拥有独立的一间房,她曾多次梦见自己拥有独立的房间。可在现实生活中,她亲眼所见,养父母生活得很艰辛,她不忍心再向他们提出过高的生活要求。
当一间新建的小屋,真实地出现在她眼前时,小顾站在门前,激动得低头抽泣起来。她终于意识到,美好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世上还是好心人多,梁玉芹与志愿者队伍里所有热心公益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都是好人。
双目失明的养父母激动不已,仿佛,他们也看到了面前刚刚建成的这间新房。他们一直希望女儿能快乐成长,他们尽量满足小顾的生活需要,但有些事他们无法做到。小顾闷闷不乐,他们也陪着难过。现在,梁玉芹与志愿者们说干就干地建成这间新房,成全了养父母与小顾的共同心愿,养母激动地拉着梁玉芹的手说:你真是好人啊。
小顾的养母说得没错,梁玉芹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道德模范”“江苏省优秀志愿者”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若将荣誉比作大厦的话,那么,群众的口碑,就是这座大厦的坚实基础。
当梁玉芹与志愿者们再次来到小顾家时,小顾笑容满面地迎接她们。盛夏之际,烈日炎炎,梁玉芹与她养父母交流得知,她家稻田里无法上水,眼看田里秧苗有晒枯的危险,两位老人正为田里秧苗犯愁呢。梁玉芹听了这话,她转身对志愿者们说道:
走。现在我们就去小顾家田地里,帮她清理出一条引水沟来。
她们拿起铁锹、铁铲等工具,头顶烈日,向几里外的秧田走去。经过两小时的劳动,梁玉芹与志愿者清理出一条引水沟来。终于,一带清水欢快地流向小顾家的秧田,已经晒干多时的秧田里,那一道道的裂缝发出了“咕、咕、咕”的喝水声,干枯的秧苗得救了。小顾连忙跑回家去,将这一好消息告诉养父母,她们一家人又乐了。
在以后的7年里,梁玉芹为小顾争取到两次免费手术的机会,并且,收到了理想的疗效。终于,幸福的笑容,如花绽放在小顾清秀的脸庞上。从此,小顾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她遇事总爱笑,一扫过去的消极悲观,开始,她以阳光的态度对待生活。一天,小顾问梁阿姨:
我能当志愿者吗?
行啊,欢迎你加入我们志愿者的行列。
于是,小顾从受助人变成了志愿者,她跟着梁玉芹到敬老院去,为老人梳头拉家常,真诚地为老人服务;到留守儿童之家去,为经受过挫折的孩子们表演节目。她用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社会大家庭里。风雨之后,就会出现彩虹。我们要树立信心,要自强不息。她以自己治愈唇腭裂的事例,现身说法,鼓励孩子们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
如今,梁玉芹带领的志愿者队伍像滚雪团似的,加入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中,许多人就是像小顾那样,由受助人转变为志愿者的。今年,高考刚结束,成绩不错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小洋,也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他说:
过去,我得到梁阿姨她们雪中送炭般的帮助。今后,我要以梁阿姨为榜样,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人。现在,我要趁高考刚结束,知识点还牢记着,去辅导志愿者们帮扶的学生。
梁玉芹会心地笑了。这时,她又忆起那熟悉的歌曲“爱的奉献”来,那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那烂熟于心的歌词,写得真好: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全文完)
责任编辑:宋宝颖
(接上期)
三
梁姐,母牛下崽啦!
真的?
真的。你瞧,这是刚出生的小牛犊。
这天晚上,梁玉芹突然接到一个报喜的电话。3分钟前,一头小牛犊出生了!向光凤在电话里很兴奋。向光凤还发来一段手机拍摄的视频画面,只见,一头站立未稳的小牛犊,正踉跄学步呢。它刚走两步,便跌倒了。挣扎一番,小牛犊重新站起来,继续向前。再走两步,又跌倒了。小牛犊顽强地努力着,跌倒——爬起——前进——跌倒,一遍遍地循环着。可初生牛犊根本不把跌倒当一回事,仿佛,小牛犊在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小牛犊刚来到这个世界,就急于走遍牛棚里的角角落落。
牛棚添丁,向光凤喜笑颜开。她没有忘记在第一时间里将这好消息告诉梁姐,梁姐与她一样,也一直在期盼着小牛犊出生这一时刻到来呢。向光凤认为,她只是精心照料母牛,梁姐与志愿者们才是母牛的真正主人。
原来,梁玉芹与志愿者们一起在杨庄村走访贫困户时,了解到小慧姐妹俩的不幸遭遇。小慧4岁那年,她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远走他乡,从此,杳无音信。好心的婶子向光凤,见两个孩子孤苦伶仃,就收养她们姐妹俩,让她们与自己的俩孩子一起生活。善良的向光凤引起了梁玉芹的关注,梁玉芹与志愿者每次登门看望小慧姐妹俩时,常见到她们俩与向光凤的两个孩子一起玩耍,她们不分彼此,其乐融融。梁玉芹与志愿者们打心底里感到高兴,为向光凤的真诚善良所感动。那时,向光凤家的牛棚里只养两头牛,偌大的牛棚里,显得空荡荡的,于是,梁玉芹与向光凤说起养牛的事来。
你养牛,有几年了?
5年了。
那你已熟悉如何养牛了?
是的。牛好养呢,只要管好它吃喝就行。
养牛赚钱吗?
赚。
那你为何不多养两头牛呢?
向光凤听了这话,她沉默下来,脸色也由晴转阴。其实,她早就想多养几头牛,增加家庭收入,可她囊中羞涩,拿不出闲钱来投资养牛。一会儿,她叹息一声,说,养牛需要本钱呢。我们家有4个孩子,哪有余钱买小牛犊回来养大呢。
我们帮你。
梁玉芹握住向光凤的手,坚定地说道。
那怎行呢?
肯定行。你勤劳善良,将小慧姐妹俩照顾得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大伙都夸你人好呢。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不是每次来带一些捐赠物品给你们就行的,如何帮助你实现脱贫致富,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现在,终于有办法了,我回去跟同伴们商量一下,下星期,我就来告诉你一件好事。这就是后来在2018年以“青春志愿行 奉献新时代”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获得金奖的“金网工程”由来,向光凤是“金网工程”受惠的第一人。
一周后,梁玉芹姐与志愿者们又来到向光凤家。这回,她们带来9000元,递给她,与她约定,这钱两年还清,以后视情况可以续贷。
向光凤喜出望外。她怀着激动的心情,收下这9000元。手里有了钱,她的心思便活络起来,头脑里飞快地盘算着这钱的用场,她要用这钱去买4头小牛犊回来,一年后,小牛犊长大,进入成熟期,接着,搞自家繁殖。若生下的是小母牛的话,就留在家里,继续培养准备当牛妈妈,若是小公牛的话,就牵到集市上卖掉。自家牛棚里,牛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仿佛,她已看到了牛棚里大牛小牛济济一棚的兴旺景象,梁玉芹与志愿者们给她带来了近在咫尺的幸福。
一年后,向光凤如期归还部分借款,两年后,向光凤还清了全部借款。这时,她牛棚里已有9头牛,向光凤一进入牛棚,就像踏入幸福里,眼前的9头牛都是她家的,她已梦想成真。她忘不了雪中送炭的梁玉芹与志愿者们。一有好消息,她就给梁姐打电话,频繁地向梁玉芹报喜,老黄牛体重达800斤啦,小牛犊长得真快,这一个月里就添40斤重呢,有一头小母牛第一次怀孕等。当母牛生产时,她手脚麻利地为母牛接生。小牛犊刚一落地,向光凤就拿出手机,为小牛犊拍视频,第一时间向梁玉芹报告她家牛棚发生的大喜事。
梁玉芹将小牛犊出生的视频及时转发到爱心公益群里,与志愿者们分享向光凤的快乐。他们在群里见到了初生的小牛犊,他们都替向光凤高兴。这是志愿者们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重要转变,他们找到了一条帮助困难群众的新路径,这种做法值得推广。此后,梁玉芹与志愿者们深入淮安周边的农村地区,大家分头行动,挨村挨户地调查情况,在脱贫致富路上,一个不能少。
淮阴区五里镇的农民老蒋,妻子残疾,4个孩子正在念书,家庭经济困难,老蒋虽有养猪技能,但没钱买猪,梁玉芹发动志愿者借给他4000元启动资金,购买了一头种猪,从此,老蒋走上了多生多育小猪崽的致富路。
刘老庄的老王,原先,家中仅有一头牛,他也有多养几头牛增加家庭收入的想法,但苦于缺乏资金,而一直止步不前,梁玉芹了解到老王有多养几头牛的心愿后,也为他筹款9000元,助他新添一头成年牛,如今,老王家牛棚里有8头牛,年收入4万元,他家已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四
瞧,孩子们又来了。
在淮安火车站,120多位孩子,排着长长的队伍,一路叽叽喳喳,兴奋不已地向检票口走去。检票口的一位工作人员开心地向同事说道。其实,她们与这些孩子并不熟悉,但她们熟悉带领这支队伍的梁玉芹。每次,队伍里孩子们都是新面孔,但身穿志愿者红马甲的梁玉芹每次都一起来。她们知道,这是热心公益的梁玉芹组织孩子们来体验乘火车,目的是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增强自信心。这些孩子的情况有些特殊,他们都来自贫困家庭,今天,是他们第一次出门乘火车呢。
梁玉芹在走访困难家庭时,发现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即困难家庭里成长的孩子,阅历偏少,莫说出远门旅游,就是淮安地区的景点都未到过呢。而与他们同龄的孩子,有人已乘过飞机,坐过高铁,他们对别人家孩子羡慕不已,甚至感到自卑,他们想象不出乘火车是啥滋味。于是,梁玉芹与志愿者们商量,要帮助这些孩子增加阅历,接受淮安地区特有的红色文化熏陶。虽然,筹集公益资金不容易,她们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努力发挥出最大价值来。梁玉芹认为,帮助孩子们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使他们勇敢地面对学习与生活上的挑战,至关重要。
每天,淮安都有一趟短程列车,早晨9点15分上车,9点24分下车,知道这班次列车的人并不多,乘坐的旅客更少,可细心的梁玉芹知道这班次列车的存在,她一次次地组织孩子们利用节假日时间乘坐这趟火车。
每次乘火车,孩子们可兴奋啦,一路上,孩子们的话语特别多。上了火车后,谁都不愿意坐下,他们拥挤到一面面车窗前,将整个脸面紧贴在车窗玻璃上,鼻子被压平了,挤得鼻子里酸溜溜的,可他们一点都不在乎。他们贪婪地打量着窗外的一切,只见,靠近火车的树木与向日葵等物,像是在进行一场奔跑比赛,它们一闪而过,从车头向车尾,狂奔而去。远处的村庄与田野不停地移动着,就像是被人费力地推动的大转盘,大转盘围绕着远处看不见的圆心缓慢地转动着,火车则在圆周边沿上狂奔。
树木、向日葵、田野与村庄,虽然,都是他们日常接触到的熟悉事物,但因观察的视角不同,他们从自己平淡无奇的生活里发现了隐秘的风景,孩子们为之兴奋不已。他们第一次体验到火车奔跑的速度有多快,第一次感受到动态的家乡有多美,而令人心驰神往的远方,在向孩子们发出召唤,未来的一片新天地,正等待他们到来。
从2012年开始,梁玉芹与志愿者们利用节假日时间,每年组织两三批帮扶学生,每批60至130人,参加“希望的田野 梦想之旅”活动。孩子们乘坐火车去参观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等淮安红色文化景点。旅途中,孩子们变得热情洋溢,活泼开朗,孩子们一张张兴奋得红彤彤的小脸蛋,是梁玉芹与志愿者看不厌的风景。
五
小顾现在已经结婚,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快乐地生活。可10年前,她脸上却没有笑容,她长期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小顾出生时带有唇腭裂的缺陷,她被亲生父母抛弃,好心的养父母收留她。可养父母是一对双目失明的夫妻,只能勉强维持她的基本生活,无力为她消除这一先天性缺陷。梁玉芹从爱心公益群里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和志愿者们一起来到她家登门探望。第一次登门走访时发现,小顾家的困难程度超过她们的预期。
小顾家只有一间房,她与养父母挤在一间屋里生活,这时,小顾已是青春少女,生活很不方便。梁玉芹与志愿者商量后确定,当务之急是先帮小顾在主屋旁再搭建一间小屋,让小顾拥有一间单独的闺房。那时,小顾默默地低着头,站在一旁,虽然,她听清了梁玉芹与志愿者们的说话,但她脸上并未出现笑容,她不敢相信梦想会成真。其实,小顾早就渴望自己能拥有独立的一间房,她曾多次梦见自己拥有独立的房间。可在现实生活中,她亲眼所见,养父母生活得很艰辛,她不忍心再向他们提出过高的生活要求。
当一间新建的小屋,真实地出现在她眼前时,小顾站在门前,激动得低头抽泣起来。她终于意识到,美好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世上还是好心人多,梁玉芹与志愿者队伍里所有热心公益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都是好人。
双目失明的养父母激动不已,仿佛,他们也看到了面前刚刚建成的这间新房。他们一直希望女儿能快乐成长,他们尽量满足小顾的生活需要,但有些事他们无法做到。小顾闷闷不乐,他们也陪着难过。现在,梁玉芹与志愿者们说干就干地建成这间新房,成全了养父母与小顾的共同心愿,养母激动地拉着梁玉芹的手说:你真是好人啊。
小顾的养母说得没错,梁玉芹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道德模范”“江苏省优秀志愿者”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若将荣誉比作大厦的话,那么,群众的口碑,就是这座大厦的坚实基础。
当梁玉芹与志愿者们再次来到小顾家时,小顾笑容满面地迎接她们。盛夏之际,烈日炎炎,梁玉芹与她养父母交流得知,她家稻田里无法上水,眼看田里秧苗有晒枯的危险,两位老人正为田里秧苗犯愁呢。梁玉芹听了这话,她转身对志愿者们说道:
走。现在我们就去小顾家田地里,帮她清理出一条引水沟来。
她们拿起铁锹、铁铲等工具,头顶烈日,向几里外的秧田走去。经过两小时的劳动,梁玉芹与志愿者清理出一条引水沟来。终于,一带清水欢快地流向小顾家的秧田,已经晒干多时的秧田里,那一道道的裂缝发出了“咕、咕、咕”的喝水声,干枯的秧苗得救了。小顾连忙跑回家去,将这一好消息告诉养父母,她们一家人又乐了。
在以后的7年里,梁玉芹为小顾争取到两次免费手术的机会,并且,收到了理想的疗效。终于,幸福的笑容,如花绽放在小顾清秀的脸庞上。从此,小顾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她遇事总爱笑,一扫过去的消极悲观,开始,她以阳光的态度对待生活。一天,小顾问梁阿姨:
我能当志愿者吗?
行啊,欢迎你加入我们志愿者的行列。
于是,小顾从受助人变成了志愿者,她跟着梁玉芹到敬老院去,为老人梳头拉家常,真诚地为老人服务;到留守儿童之家去,为经受过挫折的孩子们表演节目。她用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社会大家庭里。风雨之后,就会出现彩虹。我们要树立信心,要自强不息。她以自己治愈唇腭裂的事例,现身说法,鼓励孩子们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
如今,梁玉芹带领的志愿者队伍像滚雪团似的,加入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中,许多人就是像小顾那样,由受助人转变为志愿者的。今年,高考刚结束,成绩不错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小洋,也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他说:
过去,我得到梁阿姨她们雪中送炭般的帮助。今后,我要以梁阿姨为榜样,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人。现在,我要趁高考刚结束,知识点还牢记着,去辅导志愿者们帮扶的学生。
梁玉芹会心地笑了。这时,她又忆起那熟悉的歌曲“爱的奉献”来,那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那烂熟于心的歌词,写得真好: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全文完)
责任编辑:宋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