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服务于四川省万源市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脚踏红城沃土,眼前是乡亲们期盼的眼神,心中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铮铮誓言。

  犹记得,毕业之际,为了就业茫然地选择加入“西部计划”。岗前培训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汇聚于此,在与他们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我渐渐意识到,选择西部计划并不是为了就业,而是更大的人生舞台。

  “万源是四川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一片红色热土,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浴血奋战……”“哦,原来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团市委的同志讲述的红城故事激发了我的拼搏之心。我默默道,“我要发扬他们忠勇拼战的精神,在这里发光发热。”

  基层工作没有“容易”二字,更不是“平凡”之位。初到陌生环境,面对工作复杂繁琐、沟通协调困难等问题,我也曾迷茫疑惑、失落沮丧。我在想:“我的到来是否有意义?”

  后来,一场暴雨改变了我的想法。那是一个夜晚,雨势急骤如万马奔腾,雷声震耳欲聋,闪电划破天际。“所有人立即到岗转移受威胁群众。”随着一声令下,我也奔赴山洪危险区。在搀扶着一位老大爷转移时,他说:“闺女,现在下这么大的雨,我不会害怕了,因为每次你们都会来,你们辛苦了!”那一刻,我明白了——“平凡”的意义。

  之后,我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学习态度和“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深入事发一线向老同志学习,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学习,在基层“赛场”经风雨、见世面,不断从群众中汲取解决问题的智慧,在与群众打交道中磨炼己身、提升本领。

  托底拼战号角吹响,我加入了“拼战万源”之役,贡献志愿者之力。2024年夏天,突发干旱,全镇水源告急,为将甘甜的山泉水送进千家万户,我前往“红旗渠”水源地现场勘察。万丈深渊不见底,崖壁陡似刀削,松风呼啸而过。脚边一颗石子滑落,往下看直觉一阵眩晕,两腿打抖。“小丫头,要不你在这等着我们,别往前走了。”带路的大叔说。“不,我要亲眼看看这条先辈们用生命建造于崖壁上的水源之渠。”我坚定地回道。“渠改管”项目落地,一根根崭新的水管铺设进村民家中。看着水龙头里“哗哗”流淌着水,村民们幸福地眯着眼笑。我想:每一份坚持,都有其意义,每一滴汗水,都能点亮希望的光。

  防汛24小时轮班值守,紧盯雨况水情;抗旱走遍田间门户,收集受灾数据;深夜整理档案资料,反复核对每一户“防返贫”信息……基层没有轰轰烈烈,只有日复一日的琐碎与坚持。在这里,青春沾泥土味,理想染炊烟色。群众的点赞,让我在“红城”荣获首个称号——达州市优秀共青团员。当未来回望这段拼战的历程,我会自豪地说:“这里没有我的名字,却处处有我的青春!”

  如今,虽两年志愿服务期限将满,但红城精神却永远烙印心中。也许我会离开这片土地,也许我会扎根于此,无论何种选择,我都会站好最后一班岗!继续怀“西部情”,奉“志愿行”,以忠诚为炬,照亮乡村振兴的长路;以勇毅为刃,破除发展路上的荆棘;以实干为笔,在红城书写青春的答卷。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