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可以是港湾,亦可以是童年的回忆。——题记

  儿时,生活在湖南,早起的第一件事便是嗦上一碗正宗的衡阳卤粉。

  那时,我总会搬上那一张小椅子,坐在大门口,满怀期待地等着阿婆端来的一碗热腾腾的米粉。粉里有黄豆、豆角、花生米做点缀,卤水将白花花的粉条浇得金黄诱人,一口下去,发自内心地说上一句“好呷!”

  清晨,我约上几个小伙伴一齐向那山头跑去,脚印留在了那蜿蜒的水泥路上。有时偶遇村中的奶奶,我们会停下脚步问个好,然后在她老人家的逗趣中继续往目的地奔去。太阳已经爬上了山腰,金红的光被我们踩在脚下,不知谁喊了一声“快看”,引得我加快了步伐。气喘吁吁地站定后,我才明白那人在喊些什么:太阳的光让大地一片金黄,山脚下的麦田被风拂的一摇一晃;山中的河流如“蓝色丝带”,看不到尽头,渔夫已然开始了工作;而山上是我们奔跑的背影——那是童年的影片,更是回忆里的美好。

  夏日的午后阳光总让人有些烦躁。午饭过后仍觉得闷热,阿婆不知从哪儿摸出几张一元纸币,笑眯眯地递给我。我眼睛亮了亮,接过后道了声“谢谢阿婆”,便一蹦一跳地直奔小卖铺。店里的叔叔见我进来也不多说,就从冰柜中拿出了冰棍。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急着想吃,却被那冰碴冻得直咧嘴。叔叔哈哈大笑:“小心点啰,不然又要被阿婆骂了。”“晓得了!”我一边答应一边踩着树影回了家。

  正午时分,蝉鸣阵阵,夏风轻拂。那结了果的橘树散发出一串香气。大榕树下的摇椅被小孩儿占了个遍,我眯着眼穿过树叶去瞧那蓝天,只觉轻松惬意。睡意渐渐袭来,神志变得有些模糊不清,最后只知道几个伙伴被自家大人抓了回去。我勾起嘴角,慢慢睡去……

  我和几个伙伴还一起去池塘里抓鱼。我兴致勃勃地蹲在岸边,几个识水性的伙伴早已下了水,抓起的鱼虾比我多得多。我耐不住性子,便卷起裤脚踩入水中。池塘很清很凉,让夏日的燥热也认了输。然而,由于太急于抓到鱼虾,池底的小石子悄悄探出头,可我根本没注意到。“扑通!”一声,伙伴们纷纷看过来,我拼命将脑袋抬起,试图离开冰冷的水。接下来的事不过是被阿婆拎回家并喝了一碗苦极了的中药汤。从此以后,我不再下水,直至今日也未能摆脱这个阴影。

  夕阳迷人,以红代金,光照四方,勾勒出小村子的轮廓。金色的麦穗将那从天际传来的神语无限放大,我站在小路上向下望——以帝王之势俯瞰大地,立于高处的人总是孤独的。不过我并不担心寂寞,因为……我有阿婆,有伙伴,更有整个村庄的故事。不知不觉间,夕阳将眼前绘成了一幅油画。炊烟一圈圈地向上冒着头;又不知是哪家小孩被家长赶着回家吃饭,哦,原来是我啊!

  晚饭时,又吃了心心念念阿婆做的菜,虽说并不精美,但我却觉得比大厨做得还香。那么大一碗西红柿炒蛋竟连汁儿都没剩!阿婆见我如此爱吃,不禁弯了眼:“慢点噻,没得人跟你抢哟。”我边点头应付着边继续扒那碗被爱装满的饭。一顿饭的时间,月牙儿已然挂上了枝头。家中的田园犬也看准了时间,扯着我的裤脚将我往外带。“好好好,带你出去,要乖哟。”不知是听懂了还是自觉了,小风一晚上都静静地跟在我身边。我一手牵着小风,一手随意地捡起鹅卵石玩得正欢。月光洋洋洒洒,仿若李白诗中的意境,床前的那抹月影不知是多少游子的向往。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之处。

  回首再望,小村子已不复存在,时光如录像般将我的童年一帧一帧录入了回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儿时如转瞬,回首亦回忆。童年的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去不复返。我不再是那个会被石子绊倒的小孩,也不会再有人笑着看我将一顿饭吃完。故人已逝,活着的便向前吧,老一辈人的口头禅终是被我讲了出来。阿婆会在另一边过着安逸乐天的生活,我缓缓跪于墓前,心中默念:“您说过的,双手合十,无病无灾。”我不信佛,却将十指合拢,闭上双眼,唯愿您无病无灾。

  故事没有结局,我打开了新的篇章,那是我新的人生。儿时的伙伴也分散在天南海北,我们不再联系,可那记录了笑脸的相片被我小心地收在了记忆中。时间无情,过去的不会回来,那碗西红柿炒蛋没再出现过。我只知道,阿婆,有您的一点影子我就已然湿了眼眶。

  我再不怕水,也不再望月,因为我知道——童年已逝,只需继续,去迎上新的开始。

  (指导教师:李安芮)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