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散文)
朱国齐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5年05月13日 06版)
一
走进屋去,我那白发苍苍、年逾古稀的远房奶奶,忍着双腿疼痛的呻吟,急忙暗示着我去她身边落座。她一边倒水一边问我:是来找你满叔公的吧?他和罗崇明、赵安祥出去好一阵子了,应该要回来了吧!你先坐会儿,陪我说说话嘛!你刚进屋那会,我差点没认出你来,人老了真没用了呢!
我听着她的唠叨,感受到了一种久违了的亲切。她与其他人有着不一样的气质,虽然做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但她对她的丈夫、我的满叔公的外出信息却是了如指掌。她每天总是在忍着疼痛等着他安全回来。
她与我家长里短,絮絮叨叨唠个不停,我能感受到她话里包罗着对我满叔公那一辈子的关爱。此刻,我便从她的眼神里,似乎看见了满叔公和他的两位队友的白发青影,正忙碌在村头的炊烟里。
噫!我记得我的活动没有向你汇报过嘛!总觉得我这个孙悟空没逃过你这尊佛的手掌心呢!
满叔公朱雄文似乎听见了奶奶的念叨,他微笑着走进屋来,喜形于色地打断了奶奶和我的说话。
她筛了杯茶说:你们几个退休干部每天忙得跟在职干部一样,不是去学校就是去村里头。大坝场的人又哪个不知,哪个不晓哇?与你相伴了一生,我还不知你心里装的是啥?
朱雄文是镇上关工委的成员,他与另一个队友赵安祥是同龄人,今年已经78岁了。他雪白的头发修饰得很齐整,眼里流露着一种特别的收获和满足。
他谦虚地说:关工委自从成立这些年以来,在社会工作这方面,虽然不是挑大梁,但也是为党和人民担起的一份责任。工作中难免有些力不从心,正是因为那些力不从心,才更需要关工委的付出。
他喝了口水说:生活中有许多孩子需要去关爱!留守在家的孩子,因为是隔代教育,仅凭是孩子们的爷爷或奶奶那教育方式,首先就跟不上形势的需要,落伍得太远了!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们,总得要去引导和呵护。遇到孩子困难的家庭,关工委还得想办法如何去帮助和资助,并且还要不定时去跟踪和交流,找孩子也及他的监护人谈心,让孩子没有包袱,健康快乐地成长。
针对关爱未成年人这个问题,它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去关爱。暑假和寒假,我们关工委的几个老头就比较忙了。要去动员和组织返乡的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对本土未成年人进行摸排登记编班。结合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合理开展德育和安全方面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一些生活常识,共同筑牢假期安全意识。
他把目光投向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还记得我们老家那个村当年的群众觉悟吧!产业推不动,群众心不齐。这不,关工委一场群众会开下来,如今人心也齐了,产业也还搞得有声有色。你是本村人,也是你亲身经历的。基础设施搞好了,幸福度提高了,谁不是喜在脸上,乐在心里呢?
满叔公一番话娓娓道来,让我听得既惊喜又实在。真是想不到老同志们,在严寒与酷暑里迎来送往,是需要付出何等的努力啊!他们把余热发挥看着是一种对幸福的追求,把精神奉献理解为是自己的责任使命。他们的形象不禁在我的心中渐渐地高大了起来!
二
做群众工作,关工委的老同志硬是没的说。他们把村干部碍于乡邻之间不方便说的话讲出来,设身处地去帮助群众剖析各种利益因素,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引导当下需要拓宽的视野。取得村民们对村干部的理解和信任,对干部们在工作中存在的瑕疵担待和包容,甚至还要鼓励干部的办事激情。老同志们对社会阶层的千姿百态作过认真仔细分析,他们拿准了症结所在,有的放矢,从而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为基层解了急,为民解了忧。后来各村的支书主任们,得到关工委的帮助后,无不对老同志们的艰辛付出感到佩服。
副主任罗崇明,是从教育战线上退休的。他善于辩论,他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和对农村工作的研究,几句话就能把群众的思想集中起来。由于各个村的村情不同,他在去村里做讲座之前,都会下足一番真功夫去做调研。全镇23个村,请他做讲座都要预约。67岁的他作为镇关工委常务主任,除了到各村,还要抽时间去其他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青年夜校做讲座。
罗崇明担任关工委主任多年,他对农村工作这块做得久了,总结的经验也非常丰富,他常常深入浅出比较进步与落后思想的差距分析,村民们在会上听得连连点头。
我们村的村民一直认为,我们这些刚从村里走出来的干部不会做事,只会像往届那样无所事事,躺平过日。于是,我们从镇上请来了关工委这支特别行动队。
我清楚地记得,罗崇明在我们村做讲座的时候,拿邻村的一件事例,做了个引子。
邻村曾是个深度贫困村,人们对深度贫困4个字讳莫如深。所谓的深度贫困村除了在地域方面有一些局限之外,其主要的因素还是人们的思想和觉悟。其实,各村发展原因滞后的相同因素都大同小异,他们除了保守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只是在传统生活中屏蔽了外面的世界,心里装的永远是他那“乐耕不疲”的一亩三分地。
会场上,一个在当地称得上是犟牛的人,没好气地打断了罗崇明的话。他指着罗崇明说:我就不信你的理论说得再多,我们老百姓就能富起来?
罗崇明回答他道:不是我的理论能让你富起来,而是以我的观点,让你在人生道路上有所参考。就拿你们河坝组来说,苏小宽是贫困户吧,身上有“残”吧,但他心中有理想。有理想,人生就有奋斗。他向别人借了10万元,自己添了一些,思南黄牛就存栏了20来头。养殖专家前几天曾给他作过评估,除去本金后,苏小宽还有7万元左右的盈利。你如不相信,请你找时间去咨询一下他。我们经常与大家互相交流的原因,就是希望在大家心里能够有份掂量就够了。我想,你会慢慢地转过弯来,高高兴兴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罗崇明讲的这个例子,一下子把我们村参会的村民的胃口都调了起来。也有沉不住气的人问道:后来呢?
罗主任笑了笑回答他道:我刚才讲的这件事,是以前在邻村开的第一次会。但你们可能永远也想不到,我们关工委前不久去参加第二次会的时候,那份惊喜真的让我感到十分意外。会议刚一开始,苏小宽第一个就抢着发了言!
罗崇明语气铿锵,目光如炬。他把答案停顿了下来,他的用意是想激一激会场的人敢不敢猜。
他环视左右,只见明亮的灯光下一双双充满渴望的面孔,把眼神齐刷刷对着台上,罗崇明似乎得到了答案。他站起身来大声说道:他决定正式向村里主动申请脱贫!
他怔了一会儿,接着说:更让我惊喜的,就是人们称为犟牛的苏景成在会上作出了承诺,争取年底前申请脱贫。因为他目前已经利用了政策渠道,养了60头生猪。
掌声响起来了!村民们一是在为罗主任的成功演讲和为邻村的苏小宽,犟牛觉悟的提高鼓掌,二是他们听了罗主任的演讲后,也在为自己受到的启发而鼓掌。
23个村的民心聚起来了,就像23种不同颜色的鲜花在龙底江边绽放。
支书主任们每每谈到关工委的老同志,心里都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称赞他们是一支不折不扣的特别行动队。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白发身影。几年来,全镇大大小小70余场乡村群众会,是他们踏着春夏秋冬的节奏,闻风而动,在脱贫路上引导群众齐心协力地参与脱贫攻坚,让自己的家园变了模样。
基层,不仅有青年志愿者坚守的阵地,更有关工委老同志们乐于奉献的精神阵地。他们用脚步唤醒了大地,用白发迎接着四季。他们默默无闻地践行和弘扬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正在披肝沥胆地为民族传递希望的生动体现。
当我告别了满叔公,风尘仆仆赶去罗崇明家时,他的爱人正在沙发上一口一口地,喂着90多岁老母的汤饭。阿姨告诉我说:他是人民调解员,他去法院听审了。他还说青年干校今晚有场讲座,真的还有些忙不过来呢!她给婆婆喂了一口汤饭继续说:老罗身体还过得去,心有所托,老有所乐,他想去做的事情就让他去做嘛!老母亲有我照顾着呢!
其实,我是想借此路过的机会,进屋去看一看罗崇明主任,感谢他当年在我们村的那场精彩演说。
三
沿着楼道梯步拾级而上,顷刻间四楼的房门在我轻叩的咚咚声中应声而开。
田姨打开一条门缝,用食指竖在唇边,轻轻地把我迎了进去。
赵安祥被我冒失的脚步声惊扰了。我看着他有些苍白的脸,才知道他最近因肺血管堵塞,刚从遵义医院回来没几天。其实,上午的时候,满叔公朱雄文曾给我提起过他的情况。介绍了他在家里感觉闷得无聊,拖着疾病主动要求在附近走访了几位留守老人。
他见到我,心情却十分高兴。还问我的二胡近来学得怎么样了,因为我在学二胡的时候,曾得到过他的指点和鼓励。他还说他很久没下过村了,心里还挺挂念村里的那些老顽童呢!
他的书房很淡雅,透着一股浓浓的书香气色。墙上一副不甘言老、自勉自励的对联,龙飞凤舞地书写了他的人生志向:古稀今不稀,扇舞弦歌,雅志常登金石寿;体健行尤健,晨操晚步,清心永驻海山春。
赵安祥喜欢楹联诗词和书法。两百多本各类证书把书柜填得满满当当。且不谈是学富五车,但完全说得上是德高望重。看着墙上的墨迹,每年春节义务为群众写发春联的场景,一幕幕在我眼前浮现。白发在寒风中颤动,笑容在街道和村寨飞扬。
聊着聊着,日已西移。他说他目前尚在恢复期,不宜走得太远,等病情痊愈后,再去村里见见乡亲们。虽说转眼就是半年时光,觉得离岗久了,好像还不太习惯呢!
多么值得尊敬的老同志啊!
一阵浓浓的桂花幽香从窗口飘了进来,温馨,陶醉。
我漫步在回家的路上,长辈们乐此不疲的忘我精神,念我十分感动。他们的那份执着一直沉浸在我的思绪里,令我翻江倒海,让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温暖。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高尚情操,不禁使我想起赵安祥在朋友圈中随手写下的一首七绝来:
跨上人生大舞台,
从来不觉老和衰。
豪情万丈胸中涌,
二度青春嗨起来。
责任编辑:宋宝颖
一
走进屋去,我那白发苍苍、年逾古稀的远房奶奶,忍着双腿疼痛的呻吟,急忙暗示着我去她身边落座。她一边倒水一边问我:是来找你满叔公的吧?他和罗崇明、赵安祥出去好一阵子了,应该要回来了吧!你先坐会儿,陪我说说话嘛!你刚进屋那会,我差点没认出你来,人老了真没用了呢!
我听着她的唠叨,感受到了一种久违了的亲切。她与其他人有着不一样的气质,虽然做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但她对她的丈夫、我的满叔公的外出信息却是了如指掌。她每天总是在忍着疼痛等着他安全回来。
她与我家长里短,絮絮叨叨唠个不停,我能感受到她话里包罗着对我满叔公那一辈子的关爱。此刻,我便从她的眼神里,似乎看见了满叔公和他的两位队友的白发青影,正忙碌在村头的炊烟里。
噫!我记得我的活动没有向你汇报过嘛!总觉得我这个孙悟空没逃过你这尊佛的手掌心呢!
满叔公朱雄文似乎听见了奶奶的念叨,他微笑着走进屋来,喜形于色地打断了奶奶和我的说话。
她筛了杯茶说:你们几个退休干部每天忙得跟在职干部一样,不是去学校就是去村里头。大坝场的人又哪个不知,哪个不晓哇?与你相伴了一生,我还不知你心里装的是啥?
朱雄文是镇上关工委的成员,他与另一个队友赵安祥是同龄人,今年已经78岁了。他雪白的头发修饰得很齐整,眼里流露着一种特别的收获和满足。
他谦虚地说:关工委自从成立这些年以来,在社会工作这方面,虽然不是挑大梁,但也是为党和人民担起的一份责任。工作中难免有些力不从心,正是因为那些力不从心,才更需要关工委的付出。
他喝了口水说:生活中有许多孩子需要去关爱!留守在家的孩子,因为是隔代教育,仅凭是孩子们的爷爷或奶奶那教育方式,首先就跟不上形势的需要,落伍得太远了!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们,总得要去引导和呵护。遇到孩子困难的家庭,关工委还得想办法如何去帮助和资助,并且还要不定时去跟踪和交流,找孩子也及他的监护人谈心,让孩子没有包袱,健康快乐地成长。
针对关爱未成年人这个问题,它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去关爱。暑假和寒假,我们关工委的几个老头就比较忙了。要去动员和组织返乡的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对本土未成年人进行摸排登记编班。结合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合理开展德育和安全方面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一些生活常识,共同筑牢假期安全意识。
他把目光投向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还记得我们老家那个村当年的群众觉悟吧!产业推不动,群众心不齐。这不,关工委一场群众会开下来,如今人心也齐了,产业也还搞得有声有色。你是本村人,也是你亲身经历的。基础设施搞好了,幸福度提高了,谁不是喜在脸上,乐在心里呢?
满叔公一番话娓娓道来,让我听得既惊喜又实在。真是想不到老同志们,在严寒与酷暑里迎来送往,是需要付出何等的努力啊!他们把余热发挥看着是一种对幸福的追求,把精神奉献理解为是自己的责任使命。他们的形象不禁在我的心中渐渐地高大了起来!
二
做群众工作,关工委的老同志硬是没的说。他们把村干部碍于乡邻之间不方便说的话讲出来,设身处地去帮助群众剖析各种利益因素,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引导当下需要拓宽的视野。取得村民们对村干部的理解和信任,对干部们在工作中存在的瑕疵担待和包容,甚至还要鼓励干部的办事激情。老同志们对社会阶层的千姿百态作过认真仔细分析,他们拿准了症结所在,有的放矢,从而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为基层解了急,为民解了忧。后来各村的支书主任们,得到关工委的帮助后,无不对老同志们的艰辛付出感到佩服。
副主任罗崇明,是从教育战线上退休的。他善于辩论,他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和对农村工作的研究,几句话就能把群众的思想集中起来。由于各个村的村情不同,他在去村里做讲座之前,都会下足一番真功夫去做调研。全镇23个村,请他做讲座都要预约。67岁的他作为镇关工委常务主任,除了到各村,还要抽时间去其他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青年夜校做讲座。
罗崇明担任关工委主任多年,他对农村工作这块做得久了,总结的经验也非常丰富,他常常深入浅出比较进步与落后思想的差距分析,村民们在会上听得连连点头。
我们村的村民一直认为,我们这些刚从村里走出来的干部不会做事,只会像往届那样无所事事,躺平过日。于是,我们从镇上请来了关工委这支特别行动队。
我清楚地记得,罗崇明在我们村做讲座的时候,拿邻村的一件事例,做了个引子。
邻村曾是个深度贫困村,人们对深度贫困4个字讳莫如深。所谓的深度贫困村除了在地域方面有一些局限之外,其主要的因素还是人们的思想和觉悟。其实,各村发展原因滞后的相同因素都大同小异,他们除了保守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只是在传统生活中屏蔽了外面的世界,心里装的永远是他那“乐耕不疲”的一亩三分地。
会场上,一个在当地称得上是犟牛的人,没好气地打断了罗崇明的话。他指着罗崇明说:我就不信你的理论说得再多,我们老百姓就能富起来?
罗崇明回答他道:不是我的理论能让你富起来,而是以我的观点,让你在人生道路上有所参考。就拿你们河坝组来说,苏小宽是贫困户吧,身上有“残”吧,但他心中有理想。有理想,人生就有奋斗。他向别人借了10万元,自己添了一些,思南黄牛就存栏了20来头。养殖专家前几天曾给他作过评估,除去本金后,苏小宽还有7万元左右的盈利。你如不相信,请你找时间去咨询一下他。我们经常与大家互相交流的原因,就是希望在大家心里能够有份掂量就够了。我想,你会慢慢地转过弯来,高高兴兴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罗崇明讲的这个例子,一下子把我们村参会的村民的胃口都调了起来。也有沉不住气的人问道:后来呢?
罗主任笑了笑回答他道:我刚才讲的这件事,是以前在邻村开的第一次会。但你们可能永远也想不到,我们关工委前不久去参加第二次会的时候,那份惊喜真的让我感到十分意外。会议刚一开始,苏小宽第一个就抢着发了言!
罗崇明语气铿锵,目光如炬。他把答案停顿了下来,他的用意是想激一激会场的人敢不敢猜。
他环视左右,只见明亮的灯光下一双双充满渴望的面孔,把眼神齐刷刷对着台上,罗崇明似乎得到了答案。他站起身来大声说道:他决定正式向村里主动申请脱贫!
他怔了一会儿,接着说:更让我惊喜的,就是人们称为犟牛的苏景成在会上作出了承诺,争取年底前申请脱贫。因为他目前已经利用了政策渠道,养了60头生猪。
掌声响起来了!村民们一是在为罗主任的成功演讲和为邻村的苏小宽,犟牛觉悟的提高鼓掌,二是他们听了罗主任的演讲后,也在为自己受到的启发而鼓掌。
23个村的民心聚起来了,就像23种不同颜色的鲜花在龙底江边绽放。
支书主任们每每谈到关工委的老同志,心里都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称赞他们是一支不折不扣的特别行动队。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白发身影。几年来,全镇大大小小70余场乡村群众会,是他们踏着春夏秋冬的节奏,闻风而动,在脱贫路上引导群众齐心协力地参与脱贫攻坚,让自己的家园变了模样。
基层,不仅有青年志愿者坚守的阵地,更有关工委老同志们乐于奉献的精神阵地。他们用脚步唤醒了大地,用白发迎接着四季。他们默默无闻地践行和弘扬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正在披肝沥胆地为民族传递希望的生动体现。
当我告别了满叔公,风尘仆仆赶去罗崇明家时,他的爱人正在沙发上一口一口地,喂着90多岁老母的汤饭。阿姨告诉我说:他是人民调解员,他去法院听审了。他还说青年干校今晚有场讲座,真的还有些忙不过来呢!她给婆婆喂了一口汤饭继续说:老罗身体还过得去,心有所托,老有所乐,他想去做的事情就让他去做嘛!老母亲有我照顾着呢!
其实,我是想借此路过的机会,进屋去看一看罗崇明主任,感谢他当年在我们村的那场精彩演说。
三
沿着楼道梯步拾级而上,顷刻间四楼的房门在我轻叩的咚咚声中应声而开。
田姨打开一条门缝,用食指竖在唇边,轻轻地把我迎了进去。
赵安祥被我冒失的脚步声惊扰了。我看着他有些苍白的脸,才知道他最近因肺血管堵塞,刚从遵义医院回来没几天。其实,上午的时候,满叔公朱雄文曾给我提起过他的情况。介绍了他在家里感觉闷得无聊,拖着疾病主动要求在附近走访了几位留守老人。
他见到我,心情却十分高兴。还问我的二胡近来学得怎么样了,因为我在学二胡的时候,曾得到过他的指点和鼓励。他还说他很久没下过村了,心里还挺挂念村里的那些老顽童呢!
他的书房很淡雅,透着一股浓浓的书香气色。墙上一副不甘言老、自勉自励的对联,龙飞凤舞地书写了他的人生志向:古稀今不稀,扇舞弦歌,雅志常登金石寿;体健行尤健,晨操晚步,清心永驻海山春。
赵安祥喜欢楹联诗词和书法。两百多本各类证书把书柜填得满满当当。且不谈是学富五车,但完全说得上是德高望重。看着墙上的墨迹,每年春节义务为群众写发春联的场景,一幕幕在我眼前浮现。白发在寒风中颤动,笑容在街道和村寨飞扬。
聊着聊着,日已西移。他说他目前尚在恢复期,不宜走得太远,等病情痊愈后,再去村里见见乡亲们。虽说转眼就是半年时光,觉得离岗久了,好像还不太习惯呢!
多么值得尊敬的老同志啊!
一阵浓浓的桂花幽香从窗口飘了进来,温馨,陶醉。
我漫步在回家的路上,长辈们乐此不疲的忘我精神,念我十分感动。他们的那份执着一直沉浸在我的思绪里,令我翻江倒海,让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温暖。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高尚情操,不禁使我想起赵安祥在朋友圈中随手写下的一首七绝来:
跨上人生大舞台,
从来不觉老和衰。
豪情万丈胸中涌,
二度青春嗨起来。
责任编辑:宋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