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姓“詹”,他个子不高,相貌平平,岁月的刻刀在他沧桑的面庞上刻下如沟壑般的皱纹,一双大手虽布满老茧却异常灵巧,村里人送他雅号“妙手詹”。

  外公出生在黄山脚下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从小就聪明伶俐。弟妹的出生与母亲的早逝,不得不让还在读二年级的他早早辍学,回家帮忙干活,以维持生计。外公与他的父亲一起走南闯北,上山下河,不仅学会了烧饭、砍柴、放牛、插秧这些农活,就连编织、制茶、木工、瓦工这些技术活他也得心应手。

  外公有一手制茶的好本领。黄山山高茶多,外公家屋后也有一片茶园,早春的清晨,薄雾还没有揭开它的面纱,连绵的山脉若隐若现,外公背起茶篓,采来新鲜的茶叶带回家中。嫩绿欲滴的叶子撒入锅里,发出噼啪的响声,外公的大手随着叶片在锅中上下舞动,叶片由绿转青,茶香开始弥漫,这时他一抬手,锅中的叶子已然到了茶匾上。外公指间若行云流水,像排兵布阵一般,一堆散乱的叶子整理得整整齐齐,一排排,一列列,像等待检阅的士兵。随后,他的大手再拿出滚筒碾压几遍,上炕烘干,浓浓的茶香瞬间氤氲开来。

  外公做的茶独具一格,因为他善于“杀青”,炒茶的火候与翻炒的手法把握得好,出来的茶就香。每年茶季,经外公双手做出的茶都特别抢手,而且价格总比村里其他家的茶要高出不少。

  外公的双手不仅会制茶,还会用竹子编织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温暖的冬日,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外公从竹园砍回一根粗壮的毛竹,熟练地将竹子剖开,削成纤细的竹丝,找来一个板凳,坐在墙根,竹条开始在他手上跳舞,聊个天的工夫,竹条成了篮子底,再去洗洗菜,发个呆,回来一看,竹条就变成了一个漂亮的竹篮。外公不光会编竹篮子,家中的椅子也不用买,给他几个小时,竹板就变成了竹凳,剩下的竹枝,从外公双手过一下,废物立马变身扫把,一举两得。

  外公的妙手似乎无所不能。他家旁边有一块荒地,杂草丛生,经他一摆弄,就成了满园葱绿的菜园;家里的水管坏了,他找来工具,三下五除二就能修好;门前草扎的鸡棚塌了,他搬来砖头,和好水泥,很快就建起了一个干净漂亮的新鸡舍……我很好奇,曾问外公怎么就有这么一双神奇的妙手,外公笑答:“从小做得多,自然都会做。”我忽然想起那句经典的文言:无他,惟手熟耳。

  外公用他那双妙手,养活了一家人,还养育了包括我妈妈在内的3个子女,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艰苦的岁月让他练就了一双妙手,而他,却用这双妙手编织出了一幅幸福生活的画卷。

  (指导教师:陶灿灿)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