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城郊区白洋桥出发,乘车沿着沱江两侧的护河大堤蜿蜒七八十里,途经乌嘴乡、青树嘴镇、三仙湖镇等地,最后到达与邻县交界的茅草街镇,便来到了我的外婆家。

  最初,30余米高的护河大堤只是两条杂草丛生的大堤,它不仅肩负着抗洪防汛的职责,更是大堤内侧无数生命的守护神。后来随着入水口被截流,沱江便成为了一条内河。再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两条大堤不再担任防汛守护的重任,而是被逐一改造成县级公路。

  当第一条公路通车后,我们去外婆家便省去了许多时间,缩短了许多路程。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往返于那条沿江公路上。

  家乡的沱江素有九曲十八弯之称,沿江公路自然便百米一小弯,千米一大拐了。在那条宽七八米的双向两车道公路上,既没有安装任何隔离带和护栏,也没有设置红绿灯。可想而知,开车行驶在这样的公路上,如稍有不慎,便有将车开到河里或者从30余米高堤翻滚下来的危险。

  每当父亲将车头拐上沿江公路时,便开始莫名地紧张起来。每到那个时刻,父亲都会双手紧握方向盘,两眼聚精会神地盯着前方。连坐在副驾上的妈妈也会停止叨絮,噤若寒蝉起来,唯恐干扰到父亲车技的最佳发挥。

  由于道路中间没有安装护栏的缘故,当对面的汽车疾驶将至之时,我和弟弟便忍不住发出提心吊胆的尖叫,尤其是当两辆车会车贴身擦过的瞬间,我俩更是吓得目瞪口呆,整颗心吊在嗓子眼儿,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尽管路途曲折,车道狭窄,会车惊险……但由于司机们都持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的敬畏态度,这条公路通行六七年来,竟然没有发生过任何剐蹭纠纷,更别说是严重的交通事故了,这在当地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汽车越来越多。为了缓解日益拥堵的交通状况,沱江另一侧的大堤也终于派上了用场——它被修成了第二条沿江公路。

  这是一条堪比省道的县级公路,双向六车道,道路中间设置了隔离带,两侧安装了一米多高的护栏。远远望去,整条道路既显宽敞又让人感觉十分安全。

  第一次开车行驶在新的沿江公路上时,作为司机的父亲,明显松弛了很多。那天下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父亲开车载着一家人来到了这条通行不久的新公路上。

  刚开始,父亲跟往常一样习惯性地紧握方向盘,全神贯注地开着车。开着开着,父亲紧悬着的心慢慢松懈下来。尤其当偌大的公路上几乎只有我们一辆车在行驶时,父亲便开始“心猿意马”起来。他一会儿感叹时代的发展、家乡的变化,一会儿漫不经心地跟母亲唠起了家常……受父亲感染,整个车内的氛围变得轻松愉快起来——我和弟弟在后座嬉笑玩闹着,父亲和母亲开心且热烈地讨论着各种各样的话题。

  咔嚓——随着一声尖锐刺耳的刹车声响起,我们的车戛然停在了道路中央。猝不及防的刹车,顿时使车内一片狼藉——父亲和母亲满脸惊慌,我和弟弟东倒西歪地斜躺在后座上,车内的便纸盒和抱枕因为惯性,全都掉在了车内地板上。

  前面出车祸了!片刻过后,父亲惊魂甫定地喃喃说道。果不其然,顺着父亲的目光,我们看到,就在车头前面三四十米处,一辆货车撞翻护栏倒在那里,车上运输的货物洒满了大半条路,有几个人此时此刻正在前面手忙脚乱的收拾着残局。父亲见此,赶紧下车跑上前去帮忙。

  大约10分钟后,父亲忙完回到车内,边启动车子,边跟我们分享他刚得到的情报——车祸发生在半个小时前,出事的是个有着2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

  “这么好的路况,又是老司机,怎么会出事?”听到这里,母亲难以置信地打断了父亲的话。

  “唉,大意了呗。”父亲接过母亲的话茬,继续说道:“这也是老司机第一次来这条路上开车,他就是见这条路太好走了,而且路两侧都有护栏,完全摒弃了走对面那条公路时的谨慎,他甚至边开车边打电话,结果就撞上了路中间的护栏,不过万幸的是,车虽然撞翻了,但老司机人却没啥大碍……唉,刚才我不也差点……”说到最后,父亲的脸上忽然露出了一种劫后余生的复杂表情。

  这条路上肯定还会出事!末了,父亲忧心忡忡地说道。

  父亲的预言果然一语成谶。没多久,我们从电视里、从报纸上,甚至从短视频里,接二连三地得知了好几起发生在新公路上的交通事故……

  后记:当我写完这篇文章时,恰逢父亲闲暇在家,便把文章拿给父亲看,同时表达了我的诸多不解。面对我的疑惑,父亲细细读完文章,若有所思地告诉我,旧的公路之所以长年平安无事,是因为在人们心中,已经筑有一道“护栏”了,而新公路即使有护栏,但人们心中的那道护栏已经不复存在了,难免会麻痹出事……见我仍不解,父亲便不再解释,只是告诫我:人生路长,护栏之事,将来定会层出不穷,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指导教师:刘利红)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