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
“志愿文学”征文活动获奖作品选登
青春火焰蓝(报告文学节选·下)
徐向林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5年08月19日 06版)

(接上期)
根据现场指挥部的指令,盐城市消防支队增援队伍负责冷却2301号和2302号两个邻近罐体,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紧接着,盐城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指导员李荣胜向即将冲入火海的队员们下达指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这些关键罐区!”
现场救援的消防救援人员多达千余人,每一个消防救援人员都直面着生死,每一个消防救援人员都有着震撼人心、搏击火魔的英勇事迹。而我,只能把笔头聚焦于本书的主人公——盐城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勇士们。
特勤中队班长崔慕率先冲入火海进行侦察。侦察中,他惊出一身冷汗:储存有5000立方米汽油的2401号罐体已经坍塌,储罐内的油品严重泄漏,汽油流到哪里,火焰就跟到哪里,形成令人畏惧的流淌火(一种火灾类型)。在这样一个充满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区,接近2000平方米的流淌火肆意蔓延,其危险程度不言而喻!
在充分观察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盐城市消防支队迅速组织参战力量,选择在尽可能靠近作战区域的加气站停放主战车辆,并派出特勤中队指导员李荣胜带领6名攻坚组队员,穿着隔热服,在水枪掩护下,远距离铺设水带干线,利用3门水炮对临近的2301号、2302号罐体进行冷却降温,以防火势蔓延。同时,组织后方人员利用大功率手抬泵和车辆吸水等方式为前方供水。
然而,在大火长时间的炙烤下,罐壁上部受热变形,向内塌陷,导致罐内浮盘挤压变形;沿罐壁注入的泡沫液很快被高温破坏,灭火剂难以覆盖燃烧区,因此罐内火势扑灭极为困难。
此刻,大火的高温烤灼达到了惊人的300摄氏度,情势危急!
这危急的情势牵动着现场救援每一个人的心。经过精准研判,现场指挥部迅速发出指示:对起火的3个罐体进行火势控制;对起火点周围的罐体持续实施冷却,严防发生次生灾害;对起火区周边用沙土等筑堤,严防流淌火引起火势蔓延;为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对事故现场3000米范围内的所有居民组织撤离,并对事故附近水道实施禁航,撤离事故现场附近码头5000米范围内的船舶,对现场北侧的长江福姜沙水道实施禁航。
接到指令后,李荣胜现场下达作战命令:保护邻近罐体,扑灭地面流淌火。
攻坚战斗随即展开,作战人员迅速侦察火情,开辟进攻路线。由于场区内部各类车辆、水带线路密集,大型供水车辆无法直接进入场区,班长崔慕果断带领队员组成攻坚小组,携带两台高倍数泡沫发生器在前方开路,为先期控制火势蔓延争取时间。
他们快速设置进攻阵地,由西向东层层推进,扑灭流淌火,消除流淌火对邻近储罐、一线指战员及进攻水带线路的威胁,牢牢把火势控制在防火堤的固定区域,阻止火势向南进入油罐区、向西进入液化烃储罐区的蔓延扩大。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队员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像钉子一样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攻坚组的特勤员王健后来回忆道:“这是我参加消防工作以来见过的最大一次火灾。那天,我穿上隔热服,两人一组抱着泡沫管枪向前冲锋,每10-15秒就要用水枪将身上打湿一次,这样才能在前面顶住烈焰。”
24日晚上10点,事故现场下起了小雨,起初是细雨绵绵,不久便转为急促大雨。通常我们会认为“水能灭火”,认为雨水对消防救援是件有利的事情。然而,在我采访这一扣人心弦的故事时,盐城市消防救援支队西环路特勤站的指导员赵毅却告诉我:“对于化学区域引发的火灾,雨水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危险。”
“怎么会带来危险呢?”我疑惑地询问。
赵毅解释道:“德桥仓储公司储存了大量易燃物质,如汽油、苯等。这些物质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燃烧时若用水扑救,往往无效,甚至可能导致火势蔓延。”
“那为什么现场还要用水和泡沫进行扑救?”我追问道。
赵毅答道:“火灾救援主要有3种方法:一是去除可燃物,如在森林火灾时会清理出一条隔离带;二是去除助燃剂,如室内火灾时不要突然打开门窗,因为这会引入更多氧气,可能导致爆炸或使火势加剧;三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如用水浇灭明火。在德桥仓储公司的救援中,水和泡沫主要用于降温,但这种降温需要精确控制。而雨水是不可控的,可能会引发现场不可预知的爆炸,因此,雨天给救援工作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
听完赵毅的解释,我豁然开朗。原本,德桥仓储公司的起火库区经过水炮的猛烈打击,已经在防火堤内积起了近1米深的水。而当天的雨一下,不仅使现场的烟雾更加弥漫,水位在防火堤内迅速上升,已经到了特勤队员们的腰部。他们周围都是闪着红光的流淌火,雨水带来的危险也随时可能发生。
无论是浸泡在水中,还是忍受着高温的炙烤,或是面对不可预知的危险,这些救火的勇士都没有退缩。他们镇定自若,坚守岗位,与火魔展开了殊死搏斗。
22时53分,特勤队员们正置身于熊熊火海之中,突然,火场东侧传来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刹那间,空气似乎凝固了,战斗的紧张气氛进一步加剧。所有参战人员迅速行动起来,带架水枪、遥控水炮、车载炮持续不断地喷射。
然而,在这猛烈的火焰面前,这些火力显得微不足道。
现场指挥部不得不考虑最坏的情况,为了确保周边群众的安全,将撤离半径从3000米扩大到5000米。
面对更加严峻复杂的局面,这不仅是对指挥员智慧的考验,也是对参战官兵意志的考验。经过现场侦察后,指挥部迅速调整部署,下令尽全力冷却控火,降低热辐射,铺设远程供水线路。特勤中队根据指令,立即架设两门移动炮发起猛烈攻击,特勤队员则携带两支泡沫管枪,再次向火魔发起“肉搏战”式的进攻。
在强大的攻势围剿下,火势逐渐有所缩小。但这只是火魔以退为进的“疑兵之计”,就在大家稍稍松了一口气时,新的危险突然降临——
4月23日0时40分,特勤中队所在现场突发大规模剧烈流淌火,队员们全部身处火海包围之中。流淌火发生的前一秒,崔慕已攻入了火点防火堤的腹地。险情突发时,他本能地大喊:“快跑!”
火焰如同箭一般向他们蹿来,在厚厚的泡沫液掩护下,他们抢在火焰的追赶速度前撤离。出来时,个个被火熏得满脸黝黑,头发和眉毛都被烫掉一些。他们感觉呼吸困难,出来后发现头盔已被烤得变了形,身上的隔热服也被烤焦,尽管戴着头盔和阻燃头套,但身上的皮肤都感觉火辣辣的……
李荣胜环顾特勤队员,欣慰地说:“还好,没有缺员。”随即他再次进行战前动员:“同志们,我们离胜利越来越近,这时候千万不能松懈,我们要一鼓作气,发起胜利的猛攻。对了,伤员可以退后。”
“报告,我们没有伤员!”特勤队员们响亮地回答。
李荣胜看着他们被高温灼烤的脸庞,看着他们满是油污的作战服,这个铁汉的眼眶里蓄满了泪水,心里暗道:“多好的队员啊,他们哪是没伤,而是纵使受了伤,谁也不肯下火线啊!”
战斗,继续进行。
4月23日凌晨1时,现场指挥部依据最新情报,向参战人员下达了关闭起火点附近阀门、切断供油线路的指令。这一艰巨任务由前来支援的南京市消防支队承担,他们组成攻坚队,在泡沫枪的掩护下,冒着生命危险穿越火海,最终成功关闭了2403号、2404号阀门以及2401号、2402号阀门。
消息传来,群情振奋。
凌晨1时50分,随着阀门关闭,现场指挥部向全体参战人员下达总攻的指令。随着一声令下,马达轰鸣,水龙飞舞,高喷车、移动炮和高倍数发射器齐声响应,喷射出的水流和泡沫,对猛烈燃烧的大火和炙热的闷罐发起更猛烈的攻击。
就在猛烈的攻势中,新的危险再次降临。因雨势愈发猛烈,邻近江边的风向突变,掀起了厚重的泡沫液层。易燃的油品再次暴露在空气中,原本被压制的火焰迅速蔓延开来。
面对新的险情,盐城市消防支队增援人员迅速调整力量部署,组织攻坚组使用大流量泡沫炮、泡沫枪和水炮对火区进行灭火、降温,成功阻止了爆炸的再次发生。随后,攻坚力量深入罐区内部,利用水炮和水枪巩固战斗成果。
在前方大量使用泡沫的情况下,后方人员顶住压力,利用泡沫输转泵和人工添加的方法接力添加泡沫。特别是在人工添加泡沫环节,消防救援人员在发现泡沫输转效率低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场的水桶和水盆转接泡沫,一桶接一桶地从车顶向泡沫罐添加了5吨多的泡沫,满足了现场的需求。
4月23日凌晨1时54分,胜利的消息终于传来——在各方力量的联合强攻下,现场明火全部扑灭!
然而,明火的扑灭并不意味着战斗的结束。全体参战人员继续留守战场,采用地毯式侦察的方式,防止任何潜在的暗火。直到4月23日清晨6时,盐城消防支队的战斗任务才算圆满完成。
在这场战斗中,盐城消防指战员从22日14时25分接到增援指令,到23日6时撤出战斗,持续了16个小时。他们经历了长距离、跨区域的奔袭,不眠不休,在高温、窒息、潮湿的环境中连续奋战,身心均达到了疲惫的极限。走出火场,他们有的靠在消防车上,有的靠在管道上,刚闭上眼睛就进入了梦乡……
在这16个小时的战斗中,盐城消防指战员始终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原则,采取“堵截防御、冷却防爆、攻防并举”的战术措施,成功保住了事故区域北侧、西侧距火源仅10余米的储罐区,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勇士凯旋的路上,他们听到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泰州市消防支队靖江中队队员朱军军为了保证灭火供水不间断、掩护战友撤退,延误了撤离时间,壮烈牺牲,年仅26岁。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绽放的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漓漓鲜血染红它……”在归途中,李荣胜率先唱起了老歌《绒花》,众人随着旋律和声,以此向牺牲的战友们致以最深的敬意。
2016年4月25日,公安部政治部正式批准朱军军为烈士;紧接着在4月26日,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青年联合会追授朱军军“江苏青年五四奖章”。
在组织救援的同时,应急管理部迅速查明并公布了火灾原因:这是一起因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违规动火作业引发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这一调查结果让我心情沉重:人为疏忽导致的火灾,教训极为深刻啊!
在汲取教训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深刻铭记:有一种职业,名为赴汤蹈火。在危难时刻,消防救援人员们冲入烈焰,无畏地用生命守护着人民的安全。他们的眼中,不见冲天火光;他们的耳中,不闻身边的爆炸声……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哪里有危险,哪里有被困者,那里就是他们必须前往的地方!
英勇的消防救援人员赢得了公安部消防局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2016年4月25日,泰州市委、市政府发出感谢信,赞扬在此次火灾扑救中,省消防总队及全省消防救援人员展现了消防突击队的英勇,器材装备和灭火药剂的调集及时充足,力量部署科学合理,消防救援人员作风英勇顽强,展现了“最美逆行者”的形象,诠释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崇高情怀与担当。
一封真挚的感谢信,向消防救援人员不畏艰险、英勇善战的精神致以最高的敬意!
有些时光,悄然流逝;有些时刻,却注定成为永恒。那些“蹈火英雄”勇闯火海的每一瞬间,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成为永恒。
(全文完)
责任编辑:宋宝颖

(接上期)
根据现场指挥部的指令,盐城市消防支队增援队伍负责冷却2301号和2302号两个邻近罐体,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紧接着,盐城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指导员李荣胜向即将冲入火海的队员们下达指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这些关键罐区!”
现场救援的消防救援人员多达千余人,每一个消防救援人员都直面着生死,每一个消防救援人员都有着震撼人心、搏击火魔的英勇事迹。而我,只能把笔头聚焦于本书的主人公——盐城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勇士们。
特勤中队班长崔慕率先冲入火海进行侦察。侦察中,他惊出一身冷汗:储存有5000立方米汽油的2401号罐体已经坍塌,储罐内的油品严重泄漏,汽油流到哪里,火焰就跟到哪里,形成令人畏惧的流淌火(一种火灾类型)。在这样一个充满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区,接近2000平方米的流淌火肆意蔓延,其危险程度不言而喻!
在充分观察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盐城市消防支队迅速组织参战力量,选择在尽可能靠近作战区域的加气站停放主战车辆,并派出特勤中队指导员李荣胜带领6名攻坚组队员,穿着隔热服,在水枪掩护下,远距离铺设水带干线,利用3门水炮对临近的2301号、2302号罐体进行冷却降温,以防火势蔓延。同时,组织后方人员利用大功率手抬泵和车辆吸水等方式为前方供水。
然而,在大火长时间的炙烤下,罐壁上部受热变形,向内塌陷,导致罐内浮盘挤压变形;沿罐壁注入的泡沫液很快被高温破坏,灭火剂难以覆盖燃烧区,因此罐内火势扑灭极为困难。
此刻,大火的高温烤灼达到了惊人的300摄氏度,情势危急!
这危急的情势牵动着现场救援每一个人的心。经过精准研判,现场指挥部迅速发出指示:对起火的3个罐体进行火势控制;对起火点周围的罐体持续实施冷却,严防发生次生灾害;对起火区周边用沙土等筑堤,严防流淌火引起火势蔓延;为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对事故现场3000米范围内的所有居民组织撤离,并对事故附近水道实施禁航,撤离事故现场附近码头5000米范围内的船舶,对现场北侧的长江福姜沙水道实施禁航。
接到指令后,李荣胜现场下达作战命令:保护邻近罐体,扑灭地面流淌火。
攻坚战斗随即展开,作战人员迅速侦察火情,开辟进攻路线。由于场区内部各类车辆、水带线路密集,大型供水车辆无法直接进入场区,班长崔慕果断带领队员组成攻坚小组,携带两台高倍数泡沫发生器在前方开路,为先期控制火势蔓延争取时间。
他们快速设置进攻阵地,由西向东层层推进,扑灭流淌火,消除流淌火对邻近储罐、一线指战员及进攻水带线路的威胁,牢牢把火势控制在防火堤的固定区域,阻止火势向南进入油罐区、向西进入液化烃储罐区的蔓延扩大。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队员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像钉子一样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攻坚组的特勤员王健后来回忆道:“这是我参加消防工作以来见过的最大一次火灾。那天,我穿上隔热服,两人一组抱着泡沫管枪向前冲锋,每10-15秒就要用水枪将身上打湿一次,这样才能在前面顶住烈焰。”
24日晚上10点,事故现场下起了小雨,起初是细雨绵绵,不久便转为急促大雨。通常我们会认为“水能灭火”,认为雨水对消防救援是件有利的事情。然而,在我采访这一扣人心弦的故事时,盐城市消防救援支队西环路特勤站的指导员赵毅却告诉我:“对于化学区域引发的火灾,雨水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危险。”
“怎么会带来危险呢?”我疑惑地询问。
赵毅解释道:“德桥仓储公司储存了大量易燃物质,如汽油、苯等。这些物质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燃烧时若用水扑救,往往无效,甚至可能导致火势蔓延。”
“那为什么现场还要用水和泡沫进行扑救?”我追问道。
赵毅答道:“火灾救援主要有3种方法:一是去除可燃物,如在森林火灾时会清理出一条隔离带;二是去除助燃剂,如室内火灾时不要突然打开门窗,因为这会引入更多氧气,可能导致爆炸或使火势加剧;三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如用水浇灭明火。在德桥仓储公司的救援中,水和泡沫主要用于降温,但这种降温需要精确控制。而雨水是不可控的,可能会引发现场不可预知的爆炸,因此,雨天给救援工作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
听完赵毅的解释,我豁然开朗。原本,德桥仓储公司的起火库区经过水炮的猛烈打击,已经在防火堤内积起了近1米深的水。而当天的雨一下,不仅使现场的烟雾更加弥漫,水位在防火堤内迅速上升,已经到了特勤队员们的腰部。他们周围都是闪着红光的流淌火,雨水带来的危险也随时可能发生。
无论是浸泡在水中,还是忍受着高温的炙烤,或是面对不可预知的危险,这些救火的勇士都没有退缩。他们镇定自若,坚守岗位,与火魔展开了殊死搏斗。
22时53分,特勤队员们正置身于熊熊火海之中,突然,火场东侧传来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刹那间,空气似乎凝固了,战斗的紧张气氛进一步加剧。所有参战人员迅速行动起来,带架水枪、遥控水炮、车载炮持续不断地喷射。
然而,在这猛烈的火焰面前,这些火力显得微不足道。
现场指挥部不得不考虑最坏的情况,为了确保周边群众的安全,将撤离半径从3000米扩大到5000米。
面对更加严峻复杂的局面,这不仅是对指挥员智慧的考验,也是对参战官兵意志的考验。经过现场侦察后,指挥部迅速调整部署,下令尽全力冷却控火,降低热辐射,铺设远程供水线路。特勤中队根据指令,立即架设两门移动炮发起猛烈攻击,特勤队员则携带两支泡沫管枪,再次向火魔发起“肉搏战”式的进攻。
在强大的攻势围剿下,火势逐渐有所缩小。但这只是火魔以退为进的“疑兵之计”,就在大家稍稍松了一口气时,新的危险突然降临——
4月23日0时40分,特勤中队所在现场突发大规模剧烈流淌火,队员们全部身处火海包围之中。流淌火发生的前一秒,崔慕已攻入了火点防火堤的腹地。险情突发时,他本能地大喊:“快跑!”
火焰如同箭一般向他们蹿来,在厚厚的泡沫液掩护下,他们抢在火焰的追赶速度前撤离。出来时,个个被火熏得满脸黝黑,头发和眉毛都被烫掉一些。他们感觉呼吸困难,出来后发现头盔已被烤得变了形,身上的隔热服也被烤焦,尽管戴着头盔和阻燃头套,但身上的皮肤都感觉火辣辣的……
李荣胜环顾特勤队员,欣慰地说:“还好,没有缺员。”随即他再次进行战前动员:“同志们,我们离胜利越来越近,这时候千万不能松懈,我们要一鼓作气,发起胜利的猛攻。对了,伤员可以退后。”
“报告,我们没有伤员!”特勤队员们响亮地回答。
李荣胜看着他们被高温灼烤的脸庞,看着他们满是油污的作战服,这个铁汉的眼眶里蓄满了泪水,心里暗道:“多好的队员啊,他们哪是没伤,而是纵使受了伤,谁也不肯下火线啊!”
战斗,继续进行。
4月23日凌晨1时,现场指挥部依据最新情报,向参战人员下达了关闭起火点附近阀门、切断供油线路的指令。这一艰巨任务由前来支援的南京市消防支队承担,他们组成攻坚队,在泡沫枪的掩护下,冒着生命危险穿越火海,最终成功关闭了2403号、2404号阀门以及2401号、2402号阀门。
消息传来,群情振奋。
凌晨1时50分,随着阀门关闭,现场指挥部向全体参战人员下达总攻的指令。随着一声令下,马达轰鸣,水龙飞舞,高喷车、移动炮和高倍数发射器齐声响应,喷射出的水流和泡沫,对猛烈燃烧的大火和炙热的闷罐发起更猛烈的攻击。
就在猛烈的攻势中,新的危险再次降临。因雨势愈发猛烈,邻近江边的风向突变,掀起了厚重的泡沫液层。易燃的油品再次暴露在空气中,原本被压制的火焰迅速蔓延开来。
面对新的险情,盐城市消防支队增援人员迅速调整力量部署,组织攻坚组使用大流量泡沫炮、泡沫枪和水炮对火区进行灭火、降温,成功阻止了爆炸的再次发生。随后,攻坚力量深入罐区内部,利用水炮和水枪巩固战斗成果。
在前方大量使用泡沫的情况下,后方人员顶住压力,利用泡沫输转泵和人工添加的方法接力添加泡沫。特别是在人工添加泡沫环节,消防救援人员在发现泡沫输转效率低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场的水桶和水盆转接泡沫,一桶接一桶地从车顶向泡沫罐添加了5吨多的泡沫,满足了现场的需求。
4月23日凌晨1时54分,胜利的消息终于传来——在各方力量的联合强攻下,现场明火全部扑灭!
然而,明火的扑灭并不意味着战斗的结束。全体参战人员继续留守战场,采用地毯式侦察的方式,防止任何潜在的暗火。直到4月23日清晨6时,盐城消防支队的战斗任务才算圆满完成。
在这场战斗中,盐城消防指战员从22日14时25分接到增援指令,到23日6时撤出战斗,持续了16个小时。他们经历了长距离、跨区域的奔袭,不眠不休,在高温、窒息、潮湿的环境中连续奋战,身心均达到了疲惫的极限。走出火场,他们有的靠在消防车上,有的靠在管道上,刚闭上眼睛就进入了梦乡……
在这16个小时的战斗中,盐城消防指战员始终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原则,采取“堵截防御、冷却防爆、攻防并举”的战术措施,成功保住了事故区域北侧、西侧距火源仅10余米的储罐区,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勇士凯旋的路上,他们听到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泰州市消防支队靖江中队队员朱军军为了保证灭火供水不间断、掩护战友撤退,延误了撤离时间,壮烈牺牲,年仅26岁。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绽放的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漓漓鲜血染红它……”在归途中,李荣胜率先唱起了老歌《绒花》,众人随着旋律和声,以此向牺牲的战友们致以最深的敬意。
2016年4月25日,公安部政治部正式批准朱军军为烈士;紧接着在4月26日,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青年联合会追授朱军军“江苏青年五四奖章”。
在组织救援的同时,应急管理部迅速查明并公布了火灾原因:这是一起因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违规动火作业引发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这一调查结果让我心情沉重:人为疏忽导致的火灾,教训极为深刻啊!
在汲取教训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深刻铭记:有一种职业,名为赴汤蹈火。在危难时刻,消防救援人员们冲入烈焰,无畏地用生命守护着人民的安全。他们的眼中,不见冲天火光;他们的耳中,不闻身边的爆炸声……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哪里有危险,哪里有被困者,那里就是他们必须前往的地方!
英勇的消防救援人员赢得了公安部消防局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2016年4月25日,泰州市委、市政府发出感谢信,赞扬在此次火灾扑救中,省消防总队及全省消防救援人员展现了消防突击队的英勇,器材装备和灭火药剂的调集及时充足,力量部署科学合理,消防救援人员作风英勇顽强,展现了“最美逆行者”的形象,诠释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崇高情怀与担当。
一封真挚的感谢信,向消防救援人员不畏艰险、英勇善战的精神致以最高的敬意!
有些时光,悄然流逝;有些时刻,却注定成为永恒。那些“蹈火英雄”勇闯火海的每一瞬间,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成为永恒。
(全文完)
责任编辑:宋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