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6月2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庆群谈志愿文学之二十一

我的一个志向:帮助人站起来

徐庆群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6月25日   08 版)

    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2013年11月8日著名作家王宏甲先生在博客中的一篇文章,择要如下:

    看到北京东城区图书馆的一则报道:9月28日上午,徐庆群走进图书馆,与近百名读者畅谈“什么是好的文学”。很高兴。我择要转述,同有共同智趣的朋友分享。

    她谈了她对好的文学的三点感受。一是根植于生活的文学是好的文学(这句话似乎谁都不陌生,然而这是她有过种种心灵体验后的再认定。需知,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继承,都是经过自身再认定的结果)。二是好的文学不一定是因为技巧,而一定是因为真诚。三是好的文学不一定能当饭吃,而一定能让我们觉得饭更美味。最后归纳一句是:让世界更美好的文学是好的文学。

    徐庆群写的第一本书,是她到西部穷乡僻壤访问志愿者们写的纪实文学作品,让我们看到,那片辽阔而贫穷的土地上,那些孩子们令志愿者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是的,是那些孩子,让志愿者们感受到自己来到这穷地方的意义。这本书是《他们在行动——中国志愿者纪实》。此后,她陆续写出的作品有《当我从天安门走过》《我们在一线》。

    只要看看这些书名,或许可以说,很久很久了,这些似乎都不是“时尚”的话语。但那是她的心灵之声,她坚持自己的心声“不为人迁”,这就是个性。而坚持个性的表达,就是一个有志向的作家的品格。她所谈的“什么是好的文学”,同样是用她的心,用她深入“一线”的脚步讲述的。只是,要真正理解她说的意义,并不容易。

    我想起某年我去波兰访问,波兰作协安排我们去参观华沙博物馆,接待我们的是一批波兰老太太,我们起初有点惊奇,不知何故。接着才知道,她们是这个博物馆最早的创建者。波兰历史上曾经三次被异族侵略乃至瓜分。现在,接待我们的这些波兰老太太,当年都是年轻的姑娘和少妇,她们都是波兰文学的读者。祖国被侵略者灭亡了,波兰作家的诗歌、散文、小说等就是她们心中的祖国。她们开始收集祖国沦陷时期波兰诗人、作家的作品,有的是地下油印的。祖国获得独立解放后,她们把这些作品、文物捐献出来,自发地建起了一个博物馆,如今成为国家博物馆。我们由此非常感动,对她们充满敬意!而她们说,当年,我们就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

    看到这些文字,令我触动的不只是王宏甲先生对我的褒奖,更是他讲述的华沙博物馆的见闻。如果说2006年我出版的第一本关于志愿文学的作品《他们在行动——中国志愿者纪实》开“志愿文学”先河,那么13年间,我们是否统计过一共有多少“志愿文学”诞生?当然,《中国青年作家报》开辟了三个版面每期都刊登“志愿文学”的作品,此举可谓功德无量。这必将载入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史,载入中国文学发展史,载入中国社会文明发展史。中国青年志愿服务走过20余年的路程,再过20年、30年,今天的志愿者就会成长为华沙博物馆的“老太太”,那将是多么令人温暖的事情。

    “今天上午在东城区图书馆做了《什么是好的文学?》的演讲。现场听众大多数是老人,还有青年学生。我没有想到,现场的朋友们如此热烈支持,在互动时有的流泪有的哽咽,有个青年学生后来在微博私信里告诉我说自己听哭了。我非常感动,不仅因为他们给我的掌声,更是因为我感到文学的希望和民族的希望。我非常感谢,不仅因为通过这个机会我梳理了对文学的认识并且有新的更多发现和体会,更因为作为一个区级图书馆三年来办的‘书海听涛’越来越有影响而彰显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我以为,好的文学是一个人的精神领地,是一个人的生命吟唱,是一个人的阳光雨露。一个热爱文学艺术的人是有教养的,一个热爱文学艺术的民族是有希望的。帮助人站起来,帮助人建立尊严,帮助人胸怀大爱,帮助人抵达幸福,这样的文学善莫大焉。在文学面前,我还是个小学生,但是今天那些苍苍白发、那些稚嫩脸庞告诉我必须好好地走下去!我会的。这已然是我应尽的一份社会责任和人文良知。谢谢!”这是2013年9月28日讲座结束后,我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段文字。

    真的特别感谢王宏甲先生在博文中对我的评价“她坚持自己的心声‘不为人迁’,这就是个性。而坚持个性的表达,就是一个有志向的作家的品格。”那么,我希望,所有从事“志愿文学”创作的作家都能成为有志向的作家,“志愿文学”才能成为有志向的文学,这志向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人站起来。

我的一个志向:帮助人站起来
我的三次家访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