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6月2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小叔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教育局科员 王文一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6月25日   13 版)

    过去就像被我们存在电脑中各个硬盘里的文件,总也想不起来,可是用关键字一搜索,便会按照时间的顺序清晰罗列,一一捋顺。就像这次,朋友分享给我一个QQ轨迹,看着湛蓝的背景上出现的第一个QQ好友字样,我的脑海中忽然仿佛被输入了关键字一般——一个回忆中的身影在逐渐清晰,而且逐渐充实到一帧帧的画面里,那些都曾是我幼年时的记忆。

    我有一个叔叔,虽然比我只大了七八岁,却一直是我人生前行的导师和榜样。我的QQ,就是他帮我注册的,而QQ里的第一个好友,也是他帮我加的他自己。不过,在回忆里更多的不是QQ的这些点滴印象,而是那些与文字相关的丰满回忆。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书,喜欢书中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因为无论好书坏书,只要故事够猎奇我就会手不释卷。农村的书很少,而且有很多书中的内容其实是不怎么健康的。比如那时候我曾经沉迷于看一种叫《故事会》的小本期刊,每一期都是各种各样的猎奇鬼故事,这本书特别吸引我,只要出新刊我都会想办法弄到手(不过后来我知道这其实不过是我们这边一个小书商自己弄的盗版,没有书号,只是假借了那个故事会的名头而已)。那时候小叔家的书最多,而且相当全,我特别喜欢去他们家找书看,那时候小叔是初中,而我才刚上小学。每次小叔写完作业都会跟我聊一些读书的事情。针对我平时看的那些书,小叔的态度就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并且给我罗列出这些书的缺点一二三四。在他的影响下,我幼小的心灵里逐渐能分得清书中的是与非,也能慢慢品味出一本书的好与坏。在他的影响下,我对文学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感情与兴趣。不夸张的说,我最初的文学观以及世界观是在他的影响下逐渐成型的。

    有一件事我特别记忆犹新,那时候我由于读书相对较多,在写作文的时候特别喜欢堆砌。堆砌形容词,堆砌事例,堆砌排比句,堆砌各种能显摆我读书多的东西。小学的老师对我写的那些只是随便给个高分,从来不会细究内容之类的东西,这让我的良好自我感觉一直持续。后来有一天小叔看到了我写的作文,那天他给我训了个狗血淋头,把我的作文贬低得一文不值,而且条理清晰地指出我的错误,让我无力反驳。当时的小叔对我来说就好像灌顶的醍醐,泼面的冷水一般,让我不至于在岔路上走的太远,偏的太多。

    后来我去外地读大学,小叔此时已经在我们本地的初中开始了他的语文教师之路。我对文学的喜欢渐渐变成一种本能,与小叔之间也从那种师友的关系逐渐变得更像是文友。我不再如从前那般无知懵懂,小叔却依然给我一种渊博如海的感受。见面虽然少了,但是我们通过QQ的聊天却丝毫不少,而且内容繁杂,少有重复。有时候翻看笔记本电脑中的QQ聊天记录,我都有一种上了一堂文学课的感觉,我们聊过卡夫卡的艺术成就,聊过美国文学的局限与偏颇,聊过魏晋风骨和后来的骈俪文风的各自特点,聊过乡土文学与田园文学之间的传续与区别,更多的是聊我的文学创作,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话题总有,而且彼此的观点也几乎相同,小叔更能对我的想法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有时候我都会在想俞伯牙和钟子期也莫过于此吧。不过每次聊过之后,他都会对我说一句话:“不要好高骛远,先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当时可能是年少气盛有些不以为然,现在经过岁月的沉淀之后,发现他说的没错。写作的确是一条需要沉淀的路。

    文字是生命的酒,只有经过了时间的沉淀与成长的酝酿,才会有生命最华美的底蕴。以前的我的文风,偏重于词藻的华丽与结构的严谨,对细节的追求大过对思想的雕琢,因此那时候的文字在现在看来,总有一种头重脚轻甚至空虚飘渺的感觉。那时候自己也经常找不到原因,只是以为自己笔力不够。毕业之后我回农村教了一年书,整日和小叔泡在一起。轻酌淡饮,高谈阔论。小叔还是喜欢说那句不要好高骛远,并且推荐我读一些“辽西派”的文章。读过一些之后确实感觉受益匪浅,也逐渐理解了小叔的那句话的意思。(注:辽西派是我们家乡这边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就是田园文学和乡土文学。)我渐渐沉下心来,多思考勤练笔,慢慢找回了那种与文字的亲善之情。

    现在我人不在老家工作,与小叔虽然见面少了,却依然受他影响颇深,每次回去,总要到他书房里小酌一番,聊聊文学,聊聊近况。

    生我者父母,伴我者老婆,而在浩瀚的文学长河中,能与我驾舟同行并且高歌唱和的,一定有小叔的宽厚身影。人生得一知己,便如漫漫长夜中伴着烛火前行,虽然周遭一片未知,前路或许渺茫,可是毕竟有微光照亮身前寸许,让心情不再踽踽。

小叔
那年夏至,一抹微凉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