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6月2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课本里的丝路故事

三宝太监下西洋

惠霖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6月25日   16 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郑和远航》课文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

    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出生于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原名马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县昆阳街道)人。洪武十三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为清除盘踞云南的元朝势力,发起了“平云南之战”。战乱中,年仅十岁的马和,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掳至南京,净身后进入北平的燕王府为太监。

    燕王朱棣见马和聪明伶俐,便留在身边作为亲随。为了提高手下的文化水平,朱棣延请学识丰富的官员为他们讲课,还允许他们阅读府中藏书。很快勤奋好学的马和便成了学识渊博的人,并出色地完成了燕王委派他的各项使命,尤其是在帮助朱棣登基称帝过程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立下大功,得到朱棣的信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正月初一,明成祖朱棣御书“郑”字,赐马和姓“郑”,以纪念战功。明宣宗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明朝初期,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动荡不安,东南亚地区各国间相互猜忌,互相争夺。更有甚者,杀害明朝使臣,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乱局之下海盗横行,十分嚣张,海上交通得不到保障,中国沿海领土安全受到威胁。面对严峻形势,刚登基不久的明成祖朱棣决定采取“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和平外交政策。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朱棣决定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以调解缓和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彰显明王朝的威望。是年农历六月十五(公历7月11日),郑和携副使王景弘,率士兵两万八千余人,分乘62艘“长44丈宽18丈”的大船,从苏州刘家河启程,经福建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后向爪哇方向进发。永乐四年六月在爪哇三宝垄登陆,进行贸易。随后到三佛齐旧港,协助广东侨领施进卿剿灭海盗陈祖义部五千多人,生擒贼首陈祖义等三人。郑和船队继续驶向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古里等国家。在古里赐其国王诰命银印,并建碑亭立石碑,以记其盛。永乐五年农历九月初二(公元1407年10月2日),郑和船队归国。

    自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历经36国,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62岁的郑和也在第七次下西洋的返程途中,于宣德八年(公元1443年)农历四月初,在古里(今印度的卡里卡特附近)病逝,七月归国。明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深远而巨大,著名明史专家吴晗评价郑和下西洋:一是经济上有收获,二是政治上扬国威,三是文化上得以传播,“使南洋诸国均染华风”,四是华侨移民增加,“使中国人在南洋的地位陡然提高”。2005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被定为中国航海日,并规定是日全国所有船舶鸣笛挂彩旗。为纪念航海家郑和,南沙群岛一群礁被命名为“郑和礁”。

如何做自己,是困扰一代代青年的恒久话题
三宝太监下西洋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