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原文】
胡宁(胡华的长女,长期从事教育工作,退休前为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党委宣传部干部——编者注):
信悉。关于你的历史回忆,是你在很幼小的时候,经历过革命战争的风雨。你生于1946年9月21日。由于国民党军猖狂进攻张家口,我们执行毛主席的“不以保守一城一地为目的,而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的伟大战略方针,在9月20日撤离张家口市(该市于10月10日最后弃守)。行军一天之后,你于21日生于张家口市以南的怀安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只休息了几天,又继续行军,到察哈尔省南部的蔚县,后又行军经灵丘到河北的阜平——抗日根据地中心。所以,你在月子里是在革命战争的行军生活中渡过的。满月以后,党分配我们到冀中根据地工作。我们又启程,从唐县通过平汉铁路敌人封锁线,是在黑夜里,由地方游击队派大车护送我们过铁路封锁线的。后经安国而到冀中根据地的束鹿县。路上夜行军,你得了百日咳。因父母要工作,把你寄养在一家贫农家里了。贫农夫妇每天要下地劳动,就把你反锁在房里,用四个大枕头围住,给你放点窝头。养母在劳动休息时才能回来给你喂奶,因生活失调,你曾发高烧。1947年秋,石家庄敌罗厉戎部要进攻冀中,你曾转移到深县。
1948年石家庄解放,我们带你到了正定,进了华北大学的保育院。1948年秋,傅作义部进攻石家庄,你曾由我们带着行军到了邢台县。1949年春,我军解放北平,你也随我们坐卡车到了北平(京)。
总之,你是在革命战争的暴风雨里诞生的。在你婴儿时期至一、二岁时,不断处在行军和动荡之中,头上有国民党飞机轰炸,经常要夜行军,尤其你刚诞生后,行军都要靠根据地贫下中农赶了大车护送。所以,你的生命同党、同毛主席领导的伟大革命事业是分不开的,同贫下中农的无微不至的帮助和支援是分不开的。所以,你永远不能忘记党和毛主席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贫下中农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和支援。
整党整团中斗私批修,着眼点在讲自己怎样在毛主席、党和贫下中农哺育下长大,不忘毛主席,党和贫下中农的恩情,注意不要使人对你有炫耀自己光荣历史的印象。至于我,从小家境贫寒,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十六岁参加革命,在前方十年,我能够为党做些工作,也完全是靠了党和毛主席的多年的培养。进城以后缺乏路线觉悟,执行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也是靠了毛主席宽大教育,才能有今天,今后要走五七道路,同工农兵相结合。
胡刚(胡华的次子,当时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编者注)有一个月多未来信,你这里有信吗?奶奶和我们都很记挂他。你去信时叫他多给家里来信。
此示
毛主席万岁!
爸爸
1970·1·17
(文字按原文未修改——编者注)
【家书故事】
胡华(1921—1987),原名胡家骅。著名历史学家,党史研究专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胡华1921年12月出生于浙江奉化一个职员家庭。1937年肄业于浙江省立高等师范学校,在家乡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10月5日,当时只有16周岁的胡华,经反复说服,征得父母同意后,与奉化中学校友张岱踏上奔赴延安、抗日救国的道路。这一别就是11年未归。在炮火硝烟中又有数年无法通邮,互无消息。双亲挂念远在数千里外生死未卜的独子,日夜担惊受怕、望眼欲穿。胡华历经艰险入陕北公学学习,1939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直至1949年初,胡华才得以与家人取得联系。
他当时在河北正定(属华北解放区)任华北大学第八区区队长,父母和姐姐胡雅卿收到来信喜极而泣,立即回信并寄了照片。看到多年未见的母亲因煎熬而憔悴衰老的面容,胡华百感交集,特赋诗一首:
“母在江之南,望穿锦溪水。烽火连十载,念儿母颜毁。梦回离别日,慈母依稀泪。会当唱大风,始报三春晖。”
当年9月,胡华回到阔别11年的家乡,见到了日夜思念的父母亲人。1951年初,胡华安排父母到北京居住,安度晚年。
1949年后,胡华主要致力于中国革命史的研究。1950年到20世纪60年代初,他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中共党史系主任,1956年被评为教授。1970年赴江西“五七”干校劳动改造。1972年返京担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他先后担任中共党史系主任、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政治学分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学编委、北京历史学会副会长等职。
胡华发起并组织成立了“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并主编大型丛书《中共党史人物传》(50卷)。他还参与成立了“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后改称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任常务副会长。1987年12月因病在上海逝世。
(张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