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11月0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校园需要这样的文学品牌

本报记者 只恒文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11月03日   01 版)

    因为疫情的原因,原定今夏举办的“第十三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改在线上进行,这是自2008年以来最特殊的一届。“获知这一消息后,我的第一感觉是不能和营员见面了,这非常遗憾。”1997年出生、来自山东的刘西溪,目前已入读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硕士。“本该是一年一度的大学生诗歌狂欢。不幸中,是发达的科技为我们架起了桥梁,在线上我们谈着啤酒、野性和理想。这更让我们懂得诗歌是一种力量,它可以自由传播,就像天上的星星。”“网上夏令营”结束后,刘西溪感慨地说。

    “天上有三颗星星,一颗是青春,一颗是爱情,一颗就是诗歌。”三颗星星交相辉映,诠释着热情蓬勃,年轻美好的生命力,成为夜空中最美最明亮的事物。从《星星》诗刊创刊之际编辑部流传开来的这句话,已然为几代有诗歌梦想的青年写作者耳熟能详。作为国内首家诗歌专业刊物,《星星》诗刊秉承扶持诗歌新秀的办刊初心,连续主办13届一年一度的“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已成为中国当代诗坛提供给年轻诗写者的一个重要的平台。

    庚子春夏,新冠疫情震动四海。《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对《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说,“作为来自校园的充满希望的一代,大学生诗人们虽然经历困境,学业和创作受到一定的影响,但理想、热爱和担当,让他们仍然拿起诗笔,为青春、为大学生诗歌写下了难忘的一笔。”

    在线上,刘西溪与来自清华大学的白仁飞等20名“第十三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的营员,以前所未有、别开生面的形式参加了一届同样值得纪念的夏令营。在线下,《星星》诗刊积极谋划未来,因为在他们看来,今天的校园需要这样的文学品牌。10月26日,星星诗刊杂志社与成都文理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签约仪式在四川省作协举行。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侯志明表示,作为文艺阵地前沿和青年人才学府,文艺刊物和高校担当着相同的历史使命,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

    《星星》自1957年1月创刊以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新诗刊物,在63年里一直以推动中国新诗发展为己任,曾伴着中国当代诗人一起成长,也见证着中国新诗发展的轨迹,曾先后发表过毛泽东、朱德、陈毅、郭沫若、艾青、臧克家等政治、文化要人的作品,也推出过舒婷、北岛、顾城、贾平凹、海子等著名诗人的代表作。成都文理学院始建于1999年,是根植成都面向全国的高校,着力把学校建成“四川领先、西部一流、中国知名”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双方将在教学、科研、创作方面进行深入广泛合作,以达到资源互补、共建共赢的良好局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后,《星星》诗刊将继续推动和协助成都文理学院在校园内建立诗歌创作与研究工作室,开展诗歌创作与研究工作,扶持文学类学科、专业和相关课程建设,共同推动高质量社科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在校内孵化。

    此外,《星星》诗刊杂志社与成都文理学院将继续以《星星》诗刊杂志社名义每年举办一次“中国·星星年度杰出诗人”评选,继续以《星星》诗刊杂志社名义每年精选并推出一本《中国年度青年诗歌精选》,继续联合举办中国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聚集中国高等学校诗歌精英,培训校园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据了解,“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从2007年开始评选,迄今已走过12个年头,该奖项逐渐成为四川省文化领域乃至中国文坛的重要品牌,成为国内著名的诗歌专业奖项之一。

    成都文理学院董事长刘学民对《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说,《星星》诗刊长年关心和指导成都文理学生与教师的创作与研究,组织海内外著名诗人、诗评家进校辅导,逐渐形成该校独有的办学特色,“希望未来进一步加强合作,发掘优秀文艺人才,打造校园文学品牌,拓展名刊名校跨界合作新思路。”

    责任编辑:周伟

王蒙:这个时代,文学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校园需要这样的文学品牌
画一条动态的人物弧线
文学的声音与文学的力量
编织一道爱和美、能量交错的光谱
千湖上的白鸟(长篇小说节选)
一个秋天在大坪(随笔)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小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