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他和别人经历一样的生活,也比别人看到的多。
别人看不到的场景,他能看到。
说一个例子。在1984年,有位诗人和文学青年相聚在一家小饭馆的里间屋,邻桌的几位穿着制服,饭菜丰盛,离开时剩了很多。其中一位制服女士,在同伴去和老板交谈时,悄悄走回吃了一口菜,过了两分钟又回来吃一口菜,走开时嘴角带着微笑。诗人当时就觉得奇怪,那几位文学青年却都没看到这个细节。后来也觉得奇怪,这样只在1980年代出现的特色人物和情节,从来没在小说里出现过。
中国古代的“见”,是确实看在了眼里,所以有个成语,视而不见,意思是好像在看却没看见。
画家和作家都是长着一双火眼金睛的人。前面说的例子,几个人坐在小饭馆里,如果有画家和作家在场,看似漫不经心,目光随意一扫,已经关注到小饭馆里的格局、装饰色彩和投射在人身上的光线,关注到那几人的状态、相貌和衣着。如果是油画家列宾,可能还会关注人们从心理状态表现的神情,而小说家托尔斯泰,或许会更多关注人们从神情透露的心理。这源于美术与文学的创作媒介不同,观察事物的职业习惯不同。
顾城写诗之前学过绘画,他的眼光就比效独特。他有一首诗《弧线》,写了生活中的一组带有弧线的场景。这首诗很短:“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
当时有人说看不懂这首诗,于是他特意解释说,《弧线》的外表是动物、植物、人类、自然的四个剪接画面,用一个共同的弧线相连,似乎在说:所有的进取和退避,一切都在运动之中。
我们要注意的是,诗中的一组弧线,前两个是视觉中看到的,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的弧线,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的弧线,都有各自的美感,别人也可能视而不见,诗人看到了却不会忽视。
后两个也是视觉中看到的,但加入了个人的一点想象,变成了诗人想看到的事物:葡萄藤像人那样幻想因而伸出触丝,海浪像人那样退缩于是耸起背脊。
实际上,你看到的与你想看到的,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有时候恰好是你不想看到的事物,或者你无意中忽略的事物,明晃晃摆在你面前也看不见。比如前面举的那个例子,那个餐桌上剩了一多半饭菜,身穿制服的女士却不能吃好吃饱,她为什么怕在熟悉的人面前丢面子,却不怕在陌生人面前丢丑?如果你对人的心理缺少理解或不感兴趣,自然是看不见这样的事情。我们的文学写作也是这样,曾经对人的心理缺少了解或不感兴趣,文学出现的两千多年以后,才有作家表现出对人物心理的浓厚兴趣和深度理解。
我觉得,我们看见的生活还远远不够,有些作家被人誉为天赋很高,甚至是个天才,那是夸张的修辞。不说别的,就说要生动地写出大自然的光、影、色彩,长期以来都是空白,直到1890年英国作家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才写出了阳光穿过杂物在奶牛身上造成的光影变化。这也算不上他多么天才的发现,那一年,法国画家莫奈画了白杨树系列,正在用心研究白杨树上的阳光在一天之内的细微改变。
作家看到的生活是有限的,但不要气馁,随着你不断增加才识,开阔胸襟,见到的会越来越多。换句话说,正因为好作家的进步缓慢,你才有追赶和超越他们的希望。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篇比任何诗歌都接近完美的作品,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看看他是怎样利用看到的生活和想看到的生活,写出这篇“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的评价)。
开篇几句(大家都熟悉,不引原文了)写的是他看到的情景,一个阔大景象,只有站在合适角度才能看到:春天的江水与大海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平展的天际线,海上明月好像是与潮水一起涌出来的。放眼千里万里,都是随波光而动的色彩,哪个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接下来的诗句:“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几句容易被人忽视,却是这首诗里相当精彩之处。张若虚写的是:宛转回旋的江水绕过开满花儿的原野,照着花丛的月光仿佛是一大片雪霰,谁能感觉到空寂之中有流霜在飞,水边小洲上的细小白沙又有谁看见?
张若虚看见这些白沙了吗?没有看见怎么知道它们存在?所以,这里的“看不见”是诗人“看见”的一种描述方式,在如水夜色和如银月色中,诗人能看见它们,也能触摸得到。这种进入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描绘,拿到当今时代也是先进的。
接下来的诗句不用更多解释,只引用原文就可以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些几乎都是诗人想看见的生活。他想看见江边第一个抬头看月的人,想看见第一次升起的圆月,想看见很多很多年代的月光,无穷无尽的月光,都随着江水流走。可能张若虚也不会想到,他写的这些诗句,后来被人们当成了表现哲理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剩下的部分你慢慢读,慢慢领会张若虚描写大自然时空之美,述说人世间永恒之情。
好作家看到的事物比别人多,往往有些独特的视角,是从其他人那里看不到的。沿着好作家的视线看世界,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幸运。
这也是人们需要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个理由。请你记得,如果你想当一位好作家,首先要做到一点:看见和描述你面前的生活,以及你想看见的生活。
现在进入写作练习。
一、有目的阅读。在你的书架上找一本书,你知道它很好,买来却没有读的书。准备一支笔,从开篇读起,在你觉得是作者“看见”了别人没有看见的地方,或者别人看见了没有很好描述的地方,划线。
划了10处以后,回头细读你划线的部分,将你现在阅读的感觉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二、思考你自己。写作以来还注意观察生活吗?看到了哪些让你惊喜的事物?写到作品里了吗?效果如何?
三、自拟练习题。参照我在前面说的作家和画家看似漫不经心却能深入观察的例子,为自己设计一个提高观察能力、看到事物深处的短期练习计划,并且完成。
特邀编辑:董学仁
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