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自古就被当作文人墨客的标志,写好诗文曾经还是读书人入仕的一条途径。随着社会变革和文字普及,在劳动人民的不断创造中,陆续出现了戏剧、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如今诗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显而易见被文学的多元化稀释了。
诗是什么,或者说这诗怎么样,是对诗的内容的提问,是自己对诗意的追求。诗,就像美学关于美一样,很难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如同你问美是什么一样,是难以得到满意的回答,因为它们属于精神世界,是因人而异吧。
在诗的众多定义中,我觉得最好的是“诗者,志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志是人的思想,言是人的语言。每个时代思想内涵和语言含义,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虽然每个时代对诗有时代的理解,甚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
为什么读诗或一直读下去,这不仅仅是社会导向问题,也是个人功利问题;而且不是所有的诗都是让人心情愉快的,更多是让人感到沉重、悲伤和压抑等痛苦情绪,所以很复杂,说不太清楚。如何从读一首诗到一直去读,我觉得是从喜欢到爱上的事情,就跟人与人的感情一样,是自己的选择,是自己的爱好。想和大多数事业一样,既然选择了,消遣娱乐也好,陶冶情操也罢,坚持就会有收获。
读什么诗,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需要不断积累阅读经验,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去分辨去吸取它的精华。自古至今,诗的作者,大多是时代的失意之人,但他们的很多诗却流传下来了。诗人抒发出来的有消极的、有积极的,且又有何为消极、何为积极的问题。失意之人和才情诗文,我想不存在如何取舍,因为我们十之八九都是失意之人,我们的内心需要平衡,需要精神食粮,诗意便是生活中最好的精神食粮。我觉得李白的诗可以读它浪漫,杜甫的诗可以读它的仁心,苏轼的诗可以读它的豪情,诸如此类令人精神为之振奋的内容。
诗是可写,可不写的,如果要写,应该为现实而写作。当下写诗讨论的热点,是按什么形式来写,这是可以理解的。诗的形式可以直观看出来它属于什么诗体,思想境界则因人而异难以评定。我是这样写的,初期真诚坦率地写一些形式简单的古体或新体,写作技法赋比兴则也足够了。写的过程中感情不一定只是愉悦的但写得很轻松,慢慢地我就喜欢用五言或七言自由体来写,没有了格式的限制,思想抒发得更加任意了,创作成功的快感也让我更喜欢写诗了。韵律诗则需要很大的韵律知识量,在诗中用得最好的是杜甫,李白却很少写律诗,但他们是相知相交的朋友。
在我看来,律诗和非律诗并不互相排斥,它们可以同存并且可以互相吸引。自己喜欢那个诗体就用那个诗体写吧,最好是自己创造一些新的格式来写,岂不快哉。
责任编辑:只恒文
伍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