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象着在一个暑假的一天,我和妹妹同生物学家吕博士去热带雨林探险。我们带了水、压缩饼干、地图、求救弹、防虫剂、长衫长裤等必需品出发了。
到了雨林外围,我们下了车,空气清新又潮湿。目之所及,到处都是绿色的植物,高的、矮的、粗的、细的植物像一张绿色的网向远处延伸。吕博士让我们呈三角形前进,他说这种队形应对危险时,大家可以及时相互照应。外围不是很危险,基本没有大型动物,昆虫类动物较喜欢生活在此,静悄悄的雨林中不时传来昆虫的鸣叫声。
继续前进,大约过了两个小时,我们进入了中围。这里的植物各种各样。有的像灯笼,有的像高塔,还有的像卵,它们盘根错节,看起来郁郁葱葱。这里的空气湿度更大,我们身上因出汗感觉黏糊糊的。吕博士说:“中围的植物很难缠,大家小心些!”吕博士边走边介绍这些植物,妹妹在吕博士转身时触摸了一种卵形植物。两分钟后,妹妹的手开始变蓝了。我急忙问吕博士:“您看妹妹的手怎么变色了?”吕博士有些惊慌:“这是蓝色草卵,它的汁水一旦沾上就不消失了,很难将它洗掉。”妹妹大哭了起来,我更是心急如焚。吕博士又说:“古书中说十步以内必有解药,咱们找找看吧。”一种,两种,五种,十种……在知识渊博的吕博士带领下,我们进行第三十五次尝试后,妹妹蓝色的手终于变回了本色。
马上要进入核心圈了,吕博士叫我们吃了饭,休息一会儿。他说:“核心圈的动物都很强,不是我们所能对付的,大家可要做好逃跑的准备。”我和妹妹严肃地点了点头。
进入核心圈了,这里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嘈杂,反而静得让人害怕。“嗷! 吼!”这两声尖叫把我们吓得不轻。见多识广的吕博士悄悄告诉我们:“这是猛兽在搏斗的声音,咱们快离开这儿。”由于背着沉重的包袱快速奔跑,我们气喘吁吁,渐渐有些力不从心。我们决定弃包,将沉重物品丢掉,减负而逃,蹚过一条小河,越过一座小山后,周围渐渐平静了。但我们却因此迷失了方向,出不了森林。
一时间,我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灵光一闪,以前在书本中看到的求救方法在我眼前浮现:用火把围一个圈我们站在圈内,救援的飞机就会发现我们。于是说干就干,吕博士生火,我和妹妹找木棍。我们把木棍一头点燃,另一头插入地中,围成一个大圈,我们坐在圈内等待路过的飞机救援。
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五小时……傍晚时分,一架直升机发现了我们,将我们带回了基地,终于回家了,我们开心极了。
这次探险有惊无险,但我收获颇丰。不仅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并且学会了团队之间在危急时刻要相互信任相互配合。
【教师点评】
小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条理清楚地叙述了幻想中去热带雨林探险的经过。文章详略得当,环境描写为各种险情的发生做了很好的铺垫。虽然险象环生,却也有惊无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能突出人物特点,结尾能点明中心。
(指导教师:史英杰)
责任编辑:龚蓉梅
陕西宝鸡金台区铁路小学五(4)班 杨尚卉(1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