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8月1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一道让我永远温暖的光亮(随笔)

河海大学学生 徐明昊(22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8月10日   12 版)

    8月,我独自一人乘坐绿皮火车前往贵州六盘水支教。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之上,我看到了留守儿童贫苦的学习生活。回来的路上,伴随着火车鸣笛声,我陷入了思考:在我的家乡镇江,会不会也有这样的孩子?

    这份情怀出自对家乡的感恩,是镇江的水土滋润着我们成长;更是出自一份河海人的责任担当。我们的校歌中有一句:“横流浩劫永断绝,拯救数兆黎。”百年前水患肆虐,河海人勇于治水;百年后,河海人更应报效国邦与家乡。如此,河海大学的8名镇江籍学子便来到了位于茅山革命老区的荣炳盐资源区,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时光。

    和我预想的一样,第一堂课时所有的孩子都无比沉默。“来,同学们,跟我读!”我尽力提高嗓门,想要纠正他们的发音,然而课堂上依旧是一片寂静。我仿佛听见他们内心的声音是:我不敢、我害怕、我自卑。

    “我们玩个小游戏吧,请大家拿出一张纸。”我对同学们说。

    “每个人在纸上点个黑点。”同学们照做了。

    我接着问:“大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吗?”

    同学们迟疑着说:“一个黑点。”

    我又问道:“真的只有一个黑点吗?”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然后点点头。

    其实,这个黑点就是孩子们内心的障碍,因为有它的存在,所以孩子们仅仅看见了黑点;但是如果孩子们克服了这个障碍,就会看到黑点之外的存在,那将是满眼光明。

    志愿者们讨论后发现,孩子们其实很有表现欲,只要你给他们单独展现自己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变得积极活跃。从口语课、写作课、到逻辑思维课,志愿者们采用了越来越丰富的小游戏,使孩子们敢于举手发言、勇于上台表现自我,能够逐渐走出内心的封闭,展现出最阳光、最灿烂、最自信的面孔。

    这些孩子眼睛里开始有光,开始尝试举起小手。我们分明可见,孩子们的手举得一次比一次高。其实,老师的作用就是要点燃孩子们的心,引发无限火花。点燃了这颗心,孩子们自己就会做很多的努力和尝试。

    如果说农村教师是一棵扎根基层的树,那孩子们的笑脸便是树上的累累硕果。“贪玩”是这个年纪孩子应有的天性。我们有时为他们这份天性感到无可奈何、无所适从:有的孩子上课时追逐打闹、有的孩子拒不看书、有的孩子把其他同学惹哭了。一名女生志愿者躲在墙角默默哭泣:她责备自己管教不好学生,怀疑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在这时,一个孩子悄悄地扯住她的衣角,往她的口袋里塞了一把糖果,汗水已经将它们揉成了一团。孩子们故作小心地趴在女志愿者的肩上,低声说:“老师,别生气了!是我们的错!”当我们走进教室,望见讲台上放了一朵野花,搁了一块饼干,或者铺了一块烙饼,心中的弦触动了,油然而生一种惊喜感、一种收获感。

    当我在课堂上谈到“理想”这个词的时候,所有孩子又一度陷入了沉默。我很清晰地看到,他们的双眸中一度闪烁出的光亮又很快暗淡下去。

    我指着一个头发凌乱的女孩,问:“你的理想是什么呢?”

    那个女孩脸瞬间变红,蹭着脚站了起来,颤巍巍地说:“像你一样。”

    我沉吟一会儿,问道:“像我一样?”

    女孩用更加坚定的语气回答我说:“对,像你一样,成为一名老师。”

    我注视着她,说了句“谢谢”。

    是的,这或许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真谛。在这短短的时光里,孩子们稚嫩欢笑的面孔,也许就像那瞬间疾驰而过的流星,还来不及让我记住你们的模样,就消失在生活的尽头,但却留下一道让我永远温暖的光亮。

    特邀编辑:董学仁

我们来到清溪村(散文)
一道让我永远温暖的光亮(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