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白蛇2:青蛇劫起》(后称《劫起》)这部电影,我认为是“貌合神离”。
青蛇这一人物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白蛇传》中。这一传说故事定型于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文集《警世通言》,又盛行于清代,而近代以来伴随着1992版《新白娘子传奇》、1993徐克版《青蛇》、2011版《白蛇传说》等影视作品的不断重塑和再映,成了老百姓的回忆。
而《劫起》这部电影,在其第一部《白蛇:缘起》(后称《缘起》)的基础上,将视角锁定在了以往作品中较少凸显的“女二号”青蛇身上。这是一种很独特的展开方式,但独特也往往需要牢靠的底盘作为基础,于是导演在向徐克的《青蛇》致敬,试图为这部新作打下地基。
然而,在笔者看来,这地基却是打歪了。
为了明晰“小青”的成长轨迹,《劫起》选择了以姐妹反抗强权、许仙软弱、白蛇被困作为开场,这样开门见山的一笔把观众带入了一个“踩许(男)”的思维定式,也塑造出了一个毫无用处、软弱无能的男子形象,为之后“女主”的意识觉醒做铺垫。在后来“修罗城”的成长环节里,“男性”不再是简单的性别符号,而是一位位被修辞为“强权”或“软弱”的角色——牛头帮主、“滥情”且“自私”的司马官人、“懦弱”又“愚蠢”的书生。但小青在影片高潮的最后时刻,却是以“蒙面少年”牺牲为代价被推出修罗城的。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小青已经不再认为“蒙面少年”就是她的姐姐“小白”,而蒙面少年也是在即将牺牲的最后一刹那才明悟“我是谁”“我的执念是什么”,也就是说“蒙面少年”这一人物确实本是女性没错,但在牺牲的当下场景实际是以一个男性角色被塑造的。
简单总结下来,将本应不分性别的“人”的恶加之于男性、以他人牺牲为代价成功逃离修罗城这两大要素,成了打着“大女主”名号的电影呈现出被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关键点。而两极分化的网评告诉我们,这样的表现手法拉拢到的只是一部分网民的心,还有很多观众想看到的不是“踩许(男)上位”也不是“被救脱险”,而是一个积极、自主、自强、不再刻板的女性形象。为什么男性不能同样正面且强大,然后被更加优秀的女主折服;为什么紧要关头不能是女主反身牺牲、挣脱追兵,成为消失在荧幕却留在精神上的真正“立”起来的人物形象,这些显然是不少观众的疑问。
这里的“小青”也好,“许仙”也罢,没有再续《缘起》的前缘,更像是在致敬徐克,甚至是为其《青蛇》做续集。联想是有必要的,但电影的叙事、人物角色的合理绝不能来自一部20世纪的影片。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讨厌许仙,更不是每个人都看过《青蛇》。
责任编辑:谢宛霏
郑州大学学生 祝子岳(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