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西是洛阳的一个城市区。我在涧西生活了多年,血脉中早已融入涧西人特有的品格和气质。可是如果有人从血脉之外问起:涧西的模样是怎样的?我肯定回答不出来。说她是老街坊的聚集区?说她是工业强区?说她是洛阳的“教育高地”?说她是“小中国”?这样描述涧西,也许有点抽象,也许又不能尽然。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我们的涧西就是几个大厂。建设路上的洛铜、洛轴、一拖、矿山厂、一个个紧挨着。那时候就听父母说,涧西的经济全靠这几个大厂了。只要这些厂子发展地好,咱涧西的发展就不会弱。一放学就爱跑到建设路上,看这几个大厂人来人往……其中的兴奋与激动在我的心头荡漾,心中的美好开始变得多彩而明晰了。
其实无论哪一个地方的模样,皆不是一概而论一成不变的,她随着人们生活中心的转移而转移。很久以前,广州市场以及牡丹广场附近就是涧西最热闹的地方了。白天可以见识到“广百”的繁华,晚上还能在牡丹广场上享受夜的炫丽。后来商业中心越来越多,由南向西,南昌路王府井、万达广场、广州市场、上海市场、每一个都是消费的火热结点。看看不断变化的涧西城区图,每一个时段的涧西模样各不相同,总给人扑朔迷离的浮想。久而久之,便让离开涧西的朋友找不到回归的原点,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河水一样无法回返。
这种不知故乡模样的迷惘除了迷惑我,是否还迷惑这涧西的其他人。我之所以甘之如饴地产生这种困惑,或许是因缘于此生的几度远离。远赴南方上大学,我在遥远的他乡感受着涧西的变化,从而感受她令人沉醉的温暖——比如那时候,我在无数个悠闲的日子走进西苑公园,靠着一棵树回忆着和家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小山丘上有柏树、杨树、柳树……迷惘其中,山孤远,树茂密,人羞涩,抬眼望去,树干支撑着树干,树叶牵连着树叶,似乎在叶绿花红之外,还有个呼之欲出的神秘的仙山。于是我恍若置身于“皇家园林”,高喊出“不如归去”的心愿,然后,用最大的热情投入或者贴近了涧西,在她的怀抱里,虔诚地去丈量那些来自远古的山和那些流向远方的水。
一步又一步地紧走慢赶,一圈又一圈地轮回吁叹,从南昌路到西苑路,从建设路到谷水,从联盟路再到武汉路……我心想,这样走下去,涧西的模样就该出来了吧!终究,我心中还是没有涧西的清晰模样,许多看似模样的东西时隐时现,令人难以捕捉。我说不出涧西的模样,却依然故我地依恋着雁城,无论远离还是贴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她的温润和她的宽容。涧西也以同样依然故我的姿态,培养或者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教会包括我在内的涧西人怎样生活,怎样保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淳朴,怎样走近太阳去获取生存能力和生存意义的源泉。
于是,我不再纠结“涧西的模样”这个问题,如果再有人问我涧西的模样是怎样的,我会直接回答:我站在西苑路上,涧西就是站着的树;我站在涧河边,就是流淌的河和红尘的波……时间和空间是动态变换的,涧西的模样也在不断变化,永远不可能固定。我要把涧西揣进心窝,让她灿烂我余生的路,照亮我生命的海……
责任编辑:谢宛霏
河南洛阳市涧西区厂北小学教师 孙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