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爱打趣的凤姐
曹雪芹笔下的凤姐,是个热闹之人,她走到哪,就把笑声带到哪儿。
第四十七回,凤姐陪贾母斗牌。未斗牌她先算命,算算该输多少,说贾母左右设下了埋伏。凤姐指着贾母素日放钱的一个木匣子笑道:“姨妈瞧瞧,那个里头不知顽了我多少去了。这一吊钱顽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他了。”偏有平儿怕钱不够,又送来五吊来。凤姐儿道:“不用放在我跟前,也放在老太太的那一处罢。一齐叫进去倒省事,不用做两次,叫箱子里的钱费事。”
如此打趣贾母,把凤姐逢迎媚上表现得惟妙惟肖。她的话尽管泼辣,却很乖巧。这些趣笔让凤姐性格立体化、鲜活起来。
2.幽默睿智的贾母
贾母是贾府中最有福气的老祖宗。她富贵逼人、德高望重,幽默与睿智并存。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举办新年祭祀。祭祀完毕,贾母要走,尤氏急忙挽留,让贾母吃了饭再走。贾母笑道:“你们这里供着祖宗,忙的什么似的,哪里搁得住我闹,况且每年我不吃,你们也要送去的,不如还送了去,我吃不了,留着明儿再吃,岂不多吃些。”
作为贾府的老祖宗,她有的是山珍海味,显然不在乎多吃多占。然而,老太太偏偏说了这么一句幽默话,既说明了自己不能留下的理由,又给了尤氏充足的面子,还让大家顺带乐呵了一下。
第五十七回,紫鹃虚构“黛玉明年回扬州”,来试探宝玉的心,导致宝玉“急痛迷心”。这时,林之孝等前来看望,宝玉把林之孝说成是来接林黛玉的林家人,“大闹着要打出去”。贾母听了,也忙说:“打出去罢。”又忙安慰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他的,你只放心罢。”一面吩咐众人:“以后别叫林之孝家的进园来,你们也别说‘林’字。好孩子们,你们听我这句话罢!”众人忙答应,又不敢笑。
面对痴情的宝玉,顺势而言,充满幽默感,可见贾母睿智过人。
二、人物、事件的幽默叙述,增强了妙不可言的趣味性效果
《红楼梦》是一个大舞台,尽情地上演人间悲喜剧。在这个舞台上,人物妙趣横生的语言,让一些干巴、乏味的人和事,变得滑稽可笑起来。特别是从那些表面看来似乎毫无联系的事物中,通过寻找相似点,以此喻彼,增强了小说妙不可言的趣味性效果。
1.制造谐谑,添加滑稽调笑色彩
谐谑手法,就是运用超乎常理的方式方法,幻想、表现生活中的可笑之处。或借助传说中的鬼神对话,或借助现实中的荒谬事,调侃世情百态,构筑、推进故事情节。
第四十六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鸳鸯去花园散心,遇见平儿,平儿则以“新姨娘来了”来打趣她;当鸳鸯把平儿、袭人作为知己,说出自己不愿的内心时,平儿道:“你既不愿意,我教你个法子,不用费事就完了。”鸳鸯道:“什么法子?你说来我听。”平儿笑道:“你只和老太太说,就说已经给了琏二爷了,大老爷就不好要了。”鸳鸯啐道:“什么东西!你还说呢……”袭人笑道:“他们两个都不愿意,我就和老太太说,叫老太太说把你已经许了宝玉了,大老爷也就死了心了。”
初看这是三个丫头间的斗嘴打趣,其实是一组冷幽默表达。平儿、袭人的法子,充满了嘲弄的味道,实际上是一种自谑,通过制造痛苦来解脱痛苦,组合成含义深刻的谐谑情节。
特邀编辑:董学仁
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