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江村什么都好,只是那路破得确实不像话。尤其是进村前那段狭窄弯曲的泥巴路,仅容得下一辆车过。若是另一头又有车来,管它几个轮子,都得乖乖地在一旁等另一辆过去。
沿路还有两方池塘,一前一后,一左一右,过了丁家塘,还有江家水。要是胆子小,隔着车窗往外一瞅都得胆战心惊。
“小双,你什么时候把这路修修?”
“不是我说,村口那段路也太破了,下雨天根本没法走,裤子鞋子上全是泥!”
一入梅,那怨声便如惊蛩复苏般乍然作响,此起彼伏。
修路是大事,丁双一个人说不算数,还得全村人一起商量,大家都同意了那才行。话虽如此,这夜丁双还是心热得无法入眠。且不说这是丁双担任村主任以来的头件大事,若这事成了,便是之后和儿孙提起那也面上有光。他心中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把这事漂漂亮亮办成咯。
开会那天正好下雨,大家的衣服、鞋上全都溅了泥。丁双刚开个头,大家便都迫不及待支持。“要我说啊,这路早该修了。这路上两辆车一遇,一等,一耽搁,运货都不方便。”丁松也算丁双的发小,如今他包了一片地种蓝莓,经营得有声有色。“小双你是我们看着长大的,你办事我们放心。”老叔笑着说。丁双“哎”了一声,只觉得胸头一股热意。
丁双跑了几趟镇里,能批下来的钱却不算多。村口的大路国家拨款,但通到各家门口的路还是要自己出钱。
这次开会便谁也不先吱声,都满脸不情愿。
“我家就在路边,不需要修路。这钱,我不出。”住在村口大路上的丁三七粗声粗气地说。这话一出,江家屋的人第一个不依,丁家屋靠村口,江家屋在最里面,丁家屋不修,他们江家屋必然要修路。合着光他们出钱,岂不是冤大头?江家屋的不干,丁家屋更不干,要是他们修了半截,江家屋不出钱修到门口,他们也从丁家屋的路上过了,丁家屋岂不是也亏大了?
“小双,我家这经济状况你也知道,孩子要上大学,你婶她身体又不好。”丁大根搓着手,一脸不好意思。“我儿子现在还没成家,还要攒钱娶老婆。”丁大根隔壁的江四娘也拖着哭腔。
“我家就我一个老头子,现在这路足够了,你们谁想拓宽谁出钱!”江老爹的驴脾气十里八乡都出名。
两次会议相隔不过半月,态度却180度大转弯。纵使丁双认识他们几十年,也觉得这变脸忒快了点。他用手重重一拍桌子:“好了,我们现在举手表决,同意修路的举手。”丁松率先举手,又有几只手和他一同举起,稀稀拉拉形单影只。
丁江路最后只修了一截,到了丁家塘就断了,像泾渭分明的楚河汉界,左边是水泥路,右边是泥巴路,人都打趣道:“你们丁江路,缺这缺那,叫‘T二路’还差不多。”
“T二路”声名大振还是3个月后的一天。那天早晨丁大根起来解手发现老婆晕倒在院子里,他慌忙跑回房拿手机打了120救护车。救护车很快到了,把丁大根老婆抬上了车,谁知就在“T二路”上出了岔子。
前头忽来了一辆商务车,坐着来蓝莓园考察的投资商。后头又紧跟着一辆私家车,正是江老爹在外工作多年未归的儿子江小柱,把救护车夹在中间进退两难。江小柱给救护车让路时掉进了田里上不来,叫了好多人才把车给抬上去。有村民出来指挥调度让路,腾挪转移不知耗费了多久,急得丁大根口腔冒泡。许是祖宗保佑,救护车最终还是成功挤上大路,一路风驰电掣才将丁大根老婆抢救回来。
“这路修一半,好好的‘丁江路’成了‘T二路’。”这次开会丁松又第一个发言。“钱不钱的还是小事,真要是有病有灾,车都进不来,那才晚了。”丁大根仍心有余悸。
“修路是造福儿孙的事情,不为今人想,也得考虑后人。”江老爹苦口婆心。
又是一锅沸水烧开,屋子里吵成一团。这回丁双淡定地提着水壶给各位乡亲添茶,修路是大事,只要村里人能想到为儿孙后人造福,他相信这“T二路”一定能很快修好。
责任编辑:龚蓉梅
安徽大学学生 琚若冰(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