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8月2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听灶火浅吟低唱(随笔)

沈阳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教师 洪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8月24日   13 版)

    柴火在灶膛里“噼噼啪啪”,用一生的赤诚与热烈吟唱一曲温度和饭菜香的长歌。

    夏日的清晨,母亲把还沾着露水的芸豆一把把揪在怀里,去筋,掐成段,洗净,倒进胃口极佳的那只铁锅,刚刚从院子里现扒出来的土豆痛快地洗了一个清水澡,在菜刀的鼓励下骨碌碌地跳进菜锅!

    少年的我攥着一根玉米秸秆,“咔嚓”一下用膝盖抵着对折,塞进灶膛,从满面灰尘的火柴盒里捏起一根火柴,“哧啦”一声划过,瞬间火苗蹿起,玉米皮子引燃了灶膛里的柴火。

    玉米秆儿上的叶子“呼呼”地燃烧起来,发出轻微的声响,紧接着硬实的玉米秆儿也被点燃了,也发出“啪啪”的轻微响声。这仿佛是玉米秸秆们最后的交谈,在人间的最后的叮咛。就像母亲在儿女离家时的一句句牵挂。仿佛听到农民的汗水“噼里啪啦”地滴落于田埂,仿佛又回到了玉米苗时,嫩绿的叶子在风中互相拥抱的美好时光……那鲜红的火苗,不时地窜出灶门口,好奇地打量灶膛口的少年。

    “煮豆燃豆萁”。其实,不只是煮豆的时候,只要是烧火做饭,我就喜欢烧大豆秧——耐烧。

    掐起来一把豆秧,推入已燃烧的火焰中。最先听到的是炸裂的声音,“噼噼啪”,“噼噼啪”,那声音清脆短促,就像过年时放的鞭炮,听来人心大悦!似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是啊,如果不是风调雨顺的丰收之年,怎能听得此曲?“毕毕剥剥”之声充满着生命的爆发力。

    当然,还有另一份欢喜,豆秧里总会隐藏着几颗金黄的大豆,此刻,豆粒们惊慌失措地从秧棵堆里跳出来,被我“逮捕”了!在灶火的怀里,他们安然睡去,完成了豆子最壮丽的一生——为我的幸福开心而奉献到粉身碎骨!

    从春天的一棵豆苗到挂满果实的一株豆秧,经过了雨露朝阳旱涝虫灾。就像母亲,为了家,为了丈夫儿女,风风雨雨坎坷而来,从满头青丝到一头华发。

    秋末冬初,菜园子里的那些土豆白菜被收拾停当,收藏起来。院子里,阳光下,那些芸豆秧茄子秧饱满的身子一天天瘦削下来。

    这时候,就要把他们送入灶膛,为人间带来跳动的温暖之火。茄子秧像一棵小树,枝杈倔强地挺立着,丝毫不屈服我的“淫威”。做饭时烧起来费了不少力气。但它一投入灶膛,团团火焰即刻爆开,这红红火火的气概,是一种“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壮美!仿佛在高歌一曲《黄河大合唱》!

    干枯的杨柳树枝槐树枝最淳朴最诚实,融入火中,便立即升腾,在整个灶膛里发出似风的“呼呼”声音,让人感到踏实。就像母亲言传身教地教我读书做人,从不张扬,一贯低调。

    一束束热烈而跳跃的灶火,伴我走过生命中的每一天。那些浅吟低唱,就是我生命的长歌!

    乡村的傍晚,夜幕垂挂,通红的灶火织出一种别样的温暖,就像母亲粗糙干瘦的双手!细微的响声,在时间的谱册里,流淌成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像极了母亲当年摇篮前动听的哼唱!

    责任编辑:谢宛霏

我与冬梅(散文)
总有黄叶云间落(随笔)
听灶火浅吟低唱(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