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1月0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希望能点燃孩子们文学写作的梦想

寻找郧阳小作家

李小奔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1月04日   01 版)

    李兴艳,笔名:李小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院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十堰市郧阳区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纪实文学《为了干渴的北方》《大河飞鸿》,散文集《素心•极简至美的时光》等。

——————————

    1

    在北京的日子里,经常会想念你们。今天的天空湛蓝,阳光很好。北风胡闹了好几天许是折腾累了,悄眯眯地睡觉去了。我坐在洒满阳光的飘窗上负暄看稿。远离家乡来北京挂职锻炼一年多来,这是冬日里最美好的时刻了。

    暖融融的阳光抚过我,再抚过我手中的一篇篇稿件。

    一页,一页,再一页……

    兰天、刘珺瑶、程鑫雅,丁圆润……

    《一颗有梦想的种子》《我想有一双翅膀》《找星星》……

    孩子们,在这个艳阳暖照的早晨,我把手覆在一页页的文字上面,轻轻念出你们的名字,一篇篇读你们的作品。这是我们第二次在“郧阳文学·好少年”这个文学园地相聚了,五十一个孩子啊,让我素来宁静的小屋顿时热闹了起来。你们的到来让我乡心隐动呢。

    这里面大多是郧阳的孩子。位于鄂西北的郧阳在汉江中游,紧依秦岭之南,西靠大巴山,南望武当,被汉水温柔地环抱着,自古至今文脉昌盛,如绵绵汉水一般弦歌不绝。记得七年前一位文学前辈曾在一次会议中说:“我们要好好培养文学的小苗苗,不能只顾我们向前走,等将来回头看时,身后是一片文学的荒漠……”那天的主要会议内容后来我都淡忘了,唯记得这番话。

    环顾四周,随着时代发展,文化多元,文学队伍里90后、00后的身影确实是人烟稀少。怎么去培养文学的小苗苗,先得去发现,找到他们啊。于是我们开始启动“寻找郧阳小作家”活动,到学校为孩子们办阅读讲座,做写作辅导,发展校园文学社,开设“郧阳小作家”专栏。用心呵护着每一个才露尖尖角的青青小荷。每次看到孩子们的一篇好文章,发现一个有潜力的孩子时,那个高兴劲儿真是如获至宝。

    2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和写作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寻找郧阳小作家”是一株小树,我们该怎样给这棵小树以肥沃的土壤、适宜的阳光、空气、河流,给它一个可以茁壮生长的气候和季节呢。

    从2016年开始,郧阳开创了常态化的“悦读郧阳”活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从校园里每天“朝读经典”的琅琅读书声开始,书香漫溢到郧城更多的角落——“书香家庭”“社区读书驿站”“移动图书馆”“阅读小账本”“我是领读者”“读书分享会”。

    从近2000人的大型诵读晚会,到全区各学校一起参与的“悦读郧阳”集中展演,再到汉水边、公园中、田野里的室外诵读活动,“悦读郧阳”的形式灵活丰富,越来越让孩子们喜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当全社会都崇尚阅读,当爸爸妈妈回家了不再一天到晚刷手机,而是拿起书本读书的时候,耳濡目染的氛围,亲身示范的身教,成为培养孩子们阅读习惯的最好引领。

    2019年4月22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我们想邀请著名作家、编辑家汪兆骞先生到郧阳给文学社的孩子们做一场关于阅读的讲座。70多岁高龄的汪老师一听是“寻找郧阳小作家”活动的阅读讲座,就一口答应:“没问题,我去!你们的活动很有意义。趁我身体还行,我愿意多跟孩子们讲讲。”

    汪老师如约而至,为郧阳科技学校的“春笋文学社”和郧阳区二中的“晓荷文学社”授牌,还给孩子们做了《阅读点亮未来》的文学讲座。汪兆骞老师学养丰厚,他从阅读对一个人、一座城、一个国家的影响,谈到如何阅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工作。这次难得的文学活动一定在很多孩子心中播下了走近文学的种子。

    回望来路,那几年的探索其实是在为“寻找郧阳小作家”做沃土培肥、育苗护苗的过程。我们有时都忘了问自己是从何时上路,已经走了多远,还有多久才能到达。只是有一个远远的灯塔在那里,只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有时甚至连那个灯塔都忘记去看了。因为不用看了,已经挂在心里了,越是在这四下喧嚣的世界闭上眼睛的时候,越是看到它是那么亮闪闪的存在。

    3

    这盏梦想之灯能照去向,也照来路。

    记得我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就经常跑到爷爷办公室里去刨报纸堆,然后把那些报纸副刊上喜欢的文章都用剪刀剪下来,小心地粘到一个粘贴本上珍藏起来。那时《郧县报》的副刊文章是我最常剪的,每当我一遍遍去读那些剪报时,想到写那些美丽文字的人就生活在郧阳,就在我的身边,心里就感觉特别亲切和激动。

    蓝云军、蓝善清、赵天奎、赵久成、冰客……这些名字,那些文章,是我最早的写作引领者和写作动力。后来,上初中时,我也开始在上面发表一篇篇小小的作品。再后来,我一一与他们认识,他们成为我的老师和朋友。我们这一批郧阳作家有很多最初就是从这里成长起来的。

    7年来,初心难忘。2021年金秋时节,我们给孩子们开辟了一块文学作品展示园地“郧阳文学·好少年”,10月24日,活动的启动仪式在郧阳亚新影院举行,直播平台上12.95万人的观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也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

    “读吧”“佳作看台”“童心童话”“诗歌小厨”“作文展”“儿童文学”“心灵氧吧”“锦书阁”“新书BOX”……她将文艺与教育紧密结合,她源于文学,而又比文学更远阔。从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积极面对新教育改革,到培根铸魂、立德树人。

    能多几个奥运会冠军固然很好,但提高全民健康更加重要。所以“寻找郧阳小作家”活动是一枚火种,希望能点燃孩子们文学写作的梦想,但它更重要的是引领更多的孩子成为一名终身阅读者。它也是一扇窗口,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更辽阔的自己。

    我把第二期作品的消息在郧阳作协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出后,手机的微信提示音就响个不停,一条条消息轰炸过来。文字、语音、图片。家长、老师、学生……

    李老师,我们家孩子自从上次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后,就对阅读和写作更加感兴趣了!开始天天坚持写日记,连手机游戏都很少玩了!

    还有一位老师告诉我:我们班的小超同学,其他各科成绩都很优异,就是语文一直是他的弱项,自从你们第一期活动选发他的作品后,就帮他建立了学好语文的信心,上个月语文考试是优,这个月又是优,这孩子可高兴了!

    最是打动我的是一个小姑娘用她妈妈的手机发来的语音:李老师,我这次发表了一首诗歌,特别特别开心!我喜欢写作,听妈妈说您是一位作家,我也想将来当一个作家可以吗?

    甜甜脆脆的声音,像一只小手从手机里伸出来挠得我心里欢喜的很,赶紧也语音回复她:当然可以啊!你若喜欢,就坚持写,好好写。等将来你当作家出书了,你要告诉我,我第一个去买回来读!……

    4

    此刻,天高云淡,天蓝的像孩子们的心一般澄澈。楼前有鸟儿在飞过,飞翔的前方是她梦想的方向吧。

    瞧,我的小屋里更热闹了。

    这五十一个孩子,我都未曾谋面,但此时我在稿件中一个个与他们相识。我看到,他们有的扇着天使般的小翅膀,有的捧着“七色花”,有的搬来了“万年青”,有的坐在我身旁的窗边默默发呆,有的相互扯闹嬉笑着,有的轻轻依偎着我一起看稿子。

    我放下稿子,微笑着看他们。

    目前做的这些还远远不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想给郧阳的孩子们建一个校园文学基地,让积极参与“寻找郧阳小作家”活动的孩子们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更轻松快乐地做前端阅读、交流写作,为孩子们举办阅读和写作主题的沙龙活动和专家讲座,还可以带领孩子们通过这个平台上走到郧阳以外的远方。

    当然,这现在只是我们的一个梦想。

    但人生最大的骄傲,不就是在成年时实现童年的梦想吗?

    寻找郧阳小作家。孩子们,欢迎你们的加入。

    “你负责妙笔生花,我们负责梦想开花”,是我们的约定哦。

    孩子们,送你们一只纸飞机。我们现在将它放飞,希望在你们长大成人的时候,它能再飞回你们的手里。

    责任编辑:只恒文

网络文学重绘新西部文学版图
用诗歌的方式存储“光热”
理智与情感,一个也不能少
寻找郧阳小作家
母亲的手(散文)
聆听社的第一个客人
熟悉的陌生人(小说)
吐金币的男人(小说)(上)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