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1月1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春节的魅力(随笔)

河南濮阳市第一中学教师 张理坤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1月11日   14 版)

    年是三百六十五天的末尾,承载着春的蓬勃、夏的浓烈、秋的绚丽、冬的寂寥。细数流年,我总能回忆起儿时的快乐,少年的梦幻,青春的奔放,中年的厚重,每一个春节堪称人生旅途中的拐点,如历史的天空中一颗颗耀眼的星辰,令人回味,促我奋进。

    孩提时,过年就是天堂般的厚遇。

    父亲从集市上割上十多斤肥瘦相宜的猪肉,母亲灵巧的双手剁成馅儿,将脆生生的萝卜、嫩绿的白菜切丝过油,圆滚滚的饺子香喷喷摆满了饭桌、案板,连续一周热气腾腾的盛宴成为过年的主打。家家户户皆是如此,街头巷尾熟人见面招呼第一句话“吃饺子了吗”,似乎它才是过年的主角。

    年夜饭总是很早,大约下午四五点钟,此时母亲会摆上一大盘饺子,还神神秘秘告诉全家人,细嚼慢咽有惊喜。我心知肚明,每年惯例,母亲会特意包上几个特别的饺子,谁吃到了下一年就会福气满满。于是全家人筷子翻飞,争先恐后抢着捞进自己碗里,小口慢慢咂摸。说来也怪,祖父母吃到的机会居然最多,每次他们都乐得合不拢嘴,我和弟弟吃得最快最多,却常常与幸运之神失之交臂,于是常常抱怨,母亲总是笑而不语。特别的饺子起初是内藏一枚五角的硬币,后来演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小零食,奶糖、巧克力等等,因为这个小节目年夜饭都会充满乐趣。高考那年,我罕见地第一口便咬到了硬币饺子,瞬间便成了全家人的焦点。那一年,我如愿考入理想大学,开启了与祖辈不同的生活。我想这里面一定有母亲硬币饺子的功劳!

    二十九贴道有,三十贴花门。中华传统汉字情结根深蒂固,如此隆重的节日自然要大书特书。小学二年级,父亲便教我提起了毛笔,父亲写对联行楷兼修,在本地文化馆有口皆碑,乡里乡亲、同事朋友纷纷慕名而来索要墨宝者络绎不绝。我比着葫芦画瓢,在一旁凑热闹,往往是父亲写幅字交由我临摹,渐渐地“抬头见喜”“出门见喜”等全权交付给我完成。“道有”意即宣告拥有,需要将家里大小器物统统贴上标签。

    祖父一丝不苟剪裁红纸,我和父亲奋笔疾书,方方正正的纸张略显稚嫩的黑字掩映在苍劲有力的长幅对联中间,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满足感。祖母熬了许久才成型的白面糨糊配备高粱穗儿做的刷子,贴春联一切就绪,我和弟弟开始大显身手,一个人清扫去年斑驳的旧物,另一个均匀涂抹糨糊,两人各执一端规规矩矩粘贴在门楣之侧,最后摇头晃脑吟诵欣赏一番。堂屋、西屋大大小小门扉全都披上了新装,辉映着廊檐下一对大红灯笼,一派喜气洋洋!

    过年祭灶是简约隆重的仪式。早先是祖母,后来母亲担纲大任。腊月二十三,灶台旁高高悬挂灶王爷的神像,那是祖母“重金”“请”回家的。父亲赶集带回几包芝麻焦糖,郑重其事摆在案几上,伴着炉中香气缭绕,母亲口中念念有词,我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大抵是祝福神祇,保佑安康之类。好容易挨到最后一句,神仙们享用过了,我跟弟弟一拥而上一人一支,香酥的芝麻糖入口甘甜,嚼起来足够劲道,大口小口下肚,不留神黏在唇齿间,忙不迭舌头扫荡开去,等不及又悄悄拿起第二支。这样的美味并非时时处处都有,于是趁着祭灶大饱口福俨然成为童年最甜蜜的时刻。

    除夕夜熊熊的篝火是新年狂欢的开始。家乡俗称“大红草”,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早早吃过晚饭,孩子们眼巴巴等着那个快活的时刻,街上的人渐渐多了,大家聚拢了来东瞅瞅西看看,对各家品头论足。天刚擦黑,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彻耳畔,冲天而起的火焰让月亮暗淡无光。我连连催促着祖父,相帮着抬出一捆玉米秸秆,端端正正立在庭院门口。看热闹的人群马上围拢过来,祖父划火柴从根部点燃,火苗忽的蔓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父亲在院子里点着一串长长的鞭炮,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应和着,我和弟弟蹦呀跳呀,火光映照着红彤彤的小脸蛋,暖洋洋的十分惬意。

    祖父挥舞着铁锹左遮右拦,看护着火势不致殃及周边,直到秸秆堆燃烧殆尽,才小心翼翼将灰烬均匀地铺洒开,整好一圈将院门口保护起来。祖父说,这可以辟邪,一切妖魔鬼怪都不能进来,保佑我们全家一年平平安安、五谷丰登。我至今记得祖父虔诚的表情,他点燃的篝火、挥动的铁锹、连同高大的背影似乎蒙上了神圣的光彩,在久远的岁月里熠熠生辉。“大红草”结束,孩子们三五成群走街串巷嬉戏玩耍,大人们也放心大胆地选择娱乐的方式。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品头论足;玉盘珍馐浅斟低吟,酒逢知己……这一晚就是消遣,享受无边无际的自由快乐,忙忙碌碌一年只在这一刻释放,除夕夜何尝不是中国人的狂欢节!

    春节起五更拜年才是重头戏。凌晨五点,我尚在沉睡,院子里一声大雷子炮响,窗棂子似乎都在颤抖,那是祖父发出的新年信号,每年都是如此。我一个机灵坐了起来,紧接着全家人不约而同都起床了,母亲煮好了饺子,在祖宗牌位上点起了香,供品一应俱全。父亲带着我和弟弟先去祠堂跪拜列祖列宗,小时候不懂事,只知道跟在大人后面磕头,却不知所以然。长大些敢于抬头仔细端详,原来是偌大的一幅宗谱,密密麻麻罗列着张氏家族一脉的名姓,这是在祭告祖宗,表达问候、祈求祝福。我作为长子长孙,曾经参与过一次续家谱活动,在祖父的箱柜里翻出厚厚的一摞,翻了许久才找到自己的名号,知道我是“魁”字辈云云。给祖父母、父母叩头拜年后,都要收到红包——一张崭新的人民币。开始五元,几年后涨到十元、二十元,中学时便成了红色百元大钞。

    吃罢早饭,跟着父母走家串户逐个拜年,早些年曾经走遍整个村子上百户人家,主家无不热情款待,糖果、点心、核桃大把大把往手里、兜里塞,回家的路上孩子们长长的衣兜总是沉甸甸的,这些零食足够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可以连续几天不愁吃喝了。等到天光大亮,拜年的人流才陆续返回。春节是除夕的延续,欢乐依旧肆无忌惮,老老少少自得其乐,即使结怨的“仇”人也会相逢一笑泯恩仇,亲朋好友更是欢歌笑语、情谊笃深。

    过了初一,家家户户忙着串亲戚。外祖母家在四十里外,小时父母骑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年货,后座载着孩子,丁零当啷风雨无阻。有一年大雪封门,我们人手一根柳木棍早起长途跋涉,居然在午饭时分赶到。外祖母一家惊喜莫辨,自然盛情款待,酒足饭饱情深意笃,叔伯兄弟、七大姑八大姨相谈甚欢,平常各行其是,只有过年才聚首,再见已是一年之后,大家格外珍惜,日斜西山才依依不舍各奔前程。

    春节的魅力正在于此,它超越时空,打破桎梏,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长盛不衰的缩影,更是华夏文明无与伦比的智慧的结晶。

    责任编辑:谢宛霏

春节的魅力(随笔)
安溪好安逸(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