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3月1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在看不见的地方(小说)

巴黎大学学生 郭一锦(20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3月15日   01 版)

    视觉中国 供图

    人们喜欢把最厌恶的那一个自己藏在看不见的地方,以至于忘记了每一个自己的珍贵。努力的意义,原来一直在看不见的地方。

——————————

    南方的冬天不比北方,寒意夹杂在每一丝空气中的水汽里,使人们刺骨而畏缩。这是任凭城市里的人们穿多少件羽绒服也掩不住的瑟缩,不足以保暖的衣服反倒让自己更加臃肿。于是你便可以时常看到,衣着精致的上班族在公交站哈着气抖着腿,能否暖身不重要,关键是抓住这短暂的时光,在与自己别无二致的被北风刮着的芸芸众生面前,做一个自在的路人甲。

    小北便是生活在南方的大众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一员,虽然他一度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倒霉。

    小北最近有些迷茫。工作在高端写字楼里,每天清晨六点醒来,提上崭新锃亮的公文包坐地铁到公司,这是小北凭借自己十多年的努力换来的。尽管小北从来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成为这样的人。毕竟他从小的梦想是为中国造飞机。他并没有过人的天资,也没有很好的家庭条件,只是照着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完全凭借他自己,一次又一次超越极限,最终通过了几百进一的亿基公司招聘面试。即使目前的薪水还不甚丰裕,每天早晨固定的一杯浓咖啡,整洁的白衬衫和宝蓝色名牌领带也是他的自信来源,按下公司透明观景电梯按钮发出的那一声“叮”时,是他新的一天最自豪的时刻之一。

    但他现在迷茫了。

    天越来越冷了,可公司要求的着装没有变,黑色西装外套加白色衬衫,黑皮鞋配黑色袜子。给人加厚保暖的空间非常小,顶多把棉外套换成羊毛的,白色衬衫里加一层打底衫。至于鞋袜,加厚的办法固然是有,虽然这对此时的小北来说,有些困难。前段时间第一次发了工资,虽然数目不多,但小北仍给自己置办了“一身”行头。准确地说,是“光鲜”的上半身。那名牌外套和领带就是他不久前刚买的。只不过,买到上半身为止他就已经把工资花得差不多了。为了避免自己“入不敷出”,皮鞋,他只得穿父亲穿旧的了。为了与上半身的行头相称,他特地去了家修鞋店,花了八块钱,把破了半个后跟的“古董鞋”用强力胶粘好修好,再擦得锃亮,虽然是老款,也怎么也得勉强装出一副新鞋的样儿。“新鞋”一穿,小北的心情可算明快了些许,然而鞋的保暖性本来就不怎么样,放久了更加不行,一天下来,十个脚趾都得冻红。不过小北毕竟是这么些年吃苦过来的人,想想这点儿苦还是受得起的。然而这事儿没过几天,就出了点儿问题。小北的脚生了冻疮,没多久就裂开了,走路都受影响。为了不影响工作状态,小北决定换双加厚的绒袜子,虽然这会使本就寒瘆的鞋显得更加臃肿,有损他整洁精致的整体形象。“应该,没人会看见吧!”

    发完工资后公司里人们的衣装与之前都不一样了,特别是公司里的新人,第一次用自己工作所得置办行头,从毛头菜鸟到西装革履,心态自然也不同了。新一周的开始,穿着新衣服,小北心情还不错,只是心里有一层隐隐的雾气。上午去小解,他故意走得比往常慢些,一则为了减轻皮鞋右脚那个快脱落的后跟与大理石地面碰撞的声音,从而掩盖他的旧皮鞋和臃肿的保暖袜;二则使自己安心——这与大部分员工的步履匆匆形成了鲜明对比。

    半个上午了,他总有一种隐隐的担忧,他有一种真切的预感,自己的鞋跟会在下一秒脱落。以往他去洗手间都是匆匆进出,从来不注意旁边发生了什么,而这次偶有的“悠闲”,却让他有了意外的发现。公司规定办公区的卫生保洁工作由新员工以周为期轮流完成,早中晚各扫一次地,倒一次垃圾,这周刚好轮到小北。在去洗手间的路上,一个暗处的墙角吸引了他的注意——碎的文件纸,口香糖包装纸,铅笔屑等垃圾一齐躺着。这明显是上周负责卫生的员工懒惰形成的残局。仅仅因为不乐意绕一个弯去拿畚箕,就把垃圾扫成一堆,这是一个阴暗的墙角,也将成为某些人心里的阴霾。

    “掩耳盗铃。”小北心想,“不是所有人都看不见。”他恶狠狠地瞪着角落,但没有停下脚步。终于,他踱到了洗手间门口,却听到来自洗手间里的一些议论。“有没有看到他今天——”“当然!太滑稽了,哈哈,我从未见过如此——”“我也是!”“我们都没穷到——”接着是一阵狂野的哄笑。“滑稽”“穷”,这说的不就是他?!这是同事们紧张工作之余的狂欢,但对于小北如同灾难。像是全力掩盖的秘密被揭开,心里薄薄的雾被撕裂,小北的脑袋嗡嗡作响,如同被人敲了一闷棍儿,好久缓不过来。这时他一下子想到了米伊,一个天真善良的可爱女孩,是他心中这个冰冷的大公司里最温暖的一抹亮色——万一让她听到了可怎么办?她不会,已经听到了吧!?小北的心里咯噔一声,脸烧得绯红,双颊火辣辣的。

    失魂落魄地回到办公室,米伊活泼爱笑的脸浮现在他的脑海里,接着又真实地出现在他的面前。“小北,快生日了吧!想要什么?”米伊歪着头笑着问他。面对可爱的米伊,小北笑不出来,他觉得自己的怀疑在被证实,米伊可能真的听到了关于他旧皮鞋的嘲讽,“她笑了,也许是在嘲笑我……”

    “一双新皮鞋。”这是他的第一反应,但他当然不好意思说。他想了很久,好像真的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再仔细想想,好像已经很久没有真正想要什么东西了。

    好不容易带着那种难以言喻的羞耻感熬到了中午,由于上午墙角边汇集的脏污还历历在目,小北决定在午饭前好好完成这周第一天中午的保洁工作。清扫完后,小北拎着一大袋垃圾去垃圾房。这一段路大约三百米,不长不短,只是完成清扫加上倒垃圾的工作就可能把吃饭耽搁了——饭堂通往公司的门在十二点半关闭,毕竟每周有好几天的午后都有集体会议,需要准时参加。但小北想,虽然有点儿赶,但总归来得及。半路上,小北注意到了一块巨大的纸板。“这不是公司上次和机场合作活动用的吗,怎么在这儿呢?”一掀开,他便知道了原因。纸板下掩藏着好几袋垃圾,果皮等易腐烂的垃圾在这万恶的纸板掩护下发霉,发臭,流出股股酸水。面对这一小型垃圾场,小北几乎要呕出来。在没人看见的地方,果然什么都有。

    “小伙子,哪个部门的?”

    突如其来的一声大喝使小北顿然一震。“我是企划部的,领导。”小北恭敬地回答那人。来人正是公司中颇有名气的杨经理。他虽然实力“磕碜”(当然这一点新人小北是从老员工那儿道听途说来的),但凭着一条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胜过了无数比他优秀的同僚。大家都知道有条好舌头是不足够的,任凭他把黑的说成白的,夸得天花乱坠也不足以把他推向经理高位。老一辈员工常说,真正“成就”老杨的,是干“那些勾当”能瞒过上层的眼睛。看着小北谦恭的神态,杨经理的神色并没有转好,反而紧皱眉头瞪着小北,“垃圾不是扔这儿的吧!”他质问道。小北不知该怎么说通这误会,只得慌忙解释道:“领导,这是我第一次做保洁,地上的垃圾是前几周保洁的人丢的,我只是路过……”不过,这话听着就像“掩饰”。杨经理只是轻蔑一笑,撇了撇嘴,“年轻人,不要以为你做的事别人都不知道,听过一句老话没有,人在做,天在看。”小北还未听完就收起了谦恭的神态,拎着垃圾,拖着那双鞋底不牢靠的旧皮鞋飞奔而去,期望地上卷起的尘土能把那个自说自话的虚伪上司淹没。

    为了下午的会议不迟到,小北冲向食堂。“囫囵吞枣”“狼吞虎咽”了一通,他终于赶在十二点二十六分吃完了中饭。小北冲向食堂连接公司的门,却发现它在不久前就已经被人锁上了,而锁门之人正在铁门前不远处低着头玩手机,悠闲地走回他原来坐着的亭子。小北一看那人,正是那个经常在门口的保安。“师傅,开下门!时间还没到呢,怎么就锁了!”小北被关在铁门的一侧,焦急地敲打着铁门上被粗暴地扭过的锁链。保安连头也没回,只懒洋洋地喊了声,“不开!”依旧悠闲地踱着步,腰间一串钥匙间断地响着,还可以听到杂乱的回响。小北拿他没办法,毕竟没有人会查中午餐厅的门是否准时关闭,保安的怠工或许永远是只有底层员工知道的秘密,也只有被暴力扭过的锁链见证了这个“看不见”的“秘密”。小北虽然恼火,但很快就原谅了他。“他没有期待,也没有未来。”不能走正门,便只能绕一个大圈走侧门,可是这样,下午的会议就肯定迟到了。顾不得这么多,他只得飞奔向侧门。刚跨出侧门,他就发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他的旧皮鞋支撑不住半天下来如此频繁而剧烈的奔跑,鞋底开始脱胶;再跑了没几步,那半个可怜的刚补好的鞋底就“啪”的一声掉在地上。

    小北心中突然生出一股酸楚,北风如刀割在脸颊生疼,无尽的寒意也在心里呼啸。他第一次因迷茫生出了思考,何为意义,努力的意义究竟又是什么?名利成了一切的理由,虽然无形,却成了很多人眼里仅能看到的东西。这么多年他好像都在为着别人眼里的“意义”,为着别人而努力。他的价值又是什么?回想曾经在博物馆看飞机制造宣传片时的热血沸腾,曾经竟然立下过如此高远的志向——为中国,造飞机!已经多少年了,多少年没有这样清晰而热切的愿望了……想回头已经不可能,他是一名优秀敬业的企业员工,正穿着公司要求的笔挺西装,还有那一双滑稽却认真的皮鞋,正赶着参加公司下午的集会。可这些又算什么呢?一切光鲜的外物在真实的热爱面前都不堪一击。此时此刻,他突然萌生出一个强烈的想法——这是他许多年来都没有的——他想再一次观看当年那个让他心潮澎湃的宣传片。他决定不再赶赴那个注定迟到挨批的日常集会,而是拖着他的那双坏了的旧皮鞋回到当年那个满怀他热血的博物馆。他猛地掉头,逆着风奔向那个他梦中的地方。

    博物馆与十年前已经大不一样了,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放映宣传片的馆在哪儿。宣传片开始了,比起十年前的宣传片,现在宣传片中飞机的制造工艺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飞机制造先从图纸开始,再建模,最后付诸工程,一切都显得神圣而肃穆。小北比谁都知道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因为这是他童年最真挚纯洁的梦所在。在影片的最后,字幕中的“赞助”一栏滚动着无数的企业的名字,其中出现了一个小北熟悉的名字——亿基公司。一架大飞机的研发和制造,离不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社会的进步,正是在亿万人迷茫的努力中被一点一点地推动。小北顿时热泪盈眶。他决心回到公司,那个创造了无限财富的地方,并为自己下午旷了集会的行为认错负责。他会拖着那双坏了半个鞋底的旧皮鞋飞奔回去——这将不再是他的耻辱。

    人们喜欢把最厌恶的那一个自己藏在看不见的地方,以至于忘记了每一个自己的珍贵。努力的意义,原来一直在看不见的地方。

    责任编辑:龚蓉梅

逆流而上的治愈
用一根手指在键盘上奔跑的“马拉松”强者
妞妞像那朵小雪花,把我们带入到浪漫的冰雪世界中
把一个片段变成一篇作品
家乡的青瓦会说话
1440天,我背了11本国学经典
把志愿服务的种子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看不见的地方(小说)
雨化成人(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