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4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散文写作课之四十五

有了激情,还要有灵性

满堂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4月26日   01 版)

    宋宝颖/制图

    很多作家需要自我成长。我也想提升精神境界,一步步提升自己。

    这就需要追求崇高,需要激情,需要灵性。

    我在阅读文学名著的同时,也和很多作家朋友一样,把注意力投放到文学世界名画、经典音乐。我还隐约觉得,比人类社会更宽阔的自然界,会给我很重要的启发。

    在1980年代,电视机要凭票购买,动物世界专题片要在数年后才能播放,我只能买一本《辞海生物分册》慢慢阅读。那个分册里有个两个条目,“旅鸟”和“旅鼠”。前者是不在一个地方居留也不在两地间往返的鸟儿,仿佛它们没有故乡,生下来的目的只是飞行;后者会在一个夏日聚起数以万计的队伍,浩浩荡荡一路前行,到了海边会从礁石上跳下,慷慨赴死。后来我还注意到危险环境里的非洲红鲷,十多条红鲷组成的一个鱼群里只有一条雄鱼,一旦雄鱼死去,会有一条体大健壮的雌鱼变为雄性,带着鱼群继续向前。从文学的意义看这些生物,我写了《旅鸟》和《旅鼠》两篇散文诗以后,好像多了几分英雄主义人格,就像古罗马学者朗吉弩斯说的,培育这种人格是一种伟大心灵的回响。他在《论崇高》里提出了英雄主义,作为崇高美的塑造,与每个人的生命涵养、人格提升息息相关。

    作家的英雄主义,当然是写作上的英雄主义,用语言文字上的激情和灵性,写出超过前人的作品,让文化传承得到更新和张扬。

    就像余光中在他的散文中说的: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不但是那片后土,还有那上面正走着的、那下面早歇下的,所有龙族。还有几千年下来还没有演完的历史,和用了几千年似乎要不够用了的文化。”

    余光中的英雄情结,源于庄子的逍遥游、徐霞客的行万里路,也源于凡·高的激情和灵性。三十岁以前,他翻译出版了《凡·高传》,六十岁以后,出版了评论集《从徐霞客到凡·高》,还去荷兰参加凡·高逝世百年大展,于是有了后来的一部书画合集《余光中讲凡·高:追寻生命》。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读过凡·高给弟弟提奥的大量通信,觉得他也是很棒的散文家。

    “幻想中的家庭和故乡,或许比在现实中更有吸引力……我总觉得自己像个旅行者,要去向某地,朝着某个终点。若我能感知到这个地方,这个现实中不存在的终点,那么对我来说似乎更加合理,也更真实。”

    “我对生命的规划是,尽我所能地创作更多的素描和油画,那么当生命结束的时候,我希望可以带着渴望、爱与深思回看往事:哦,我本可以创作的画啊!”

    “我的内心是宁静的,纯净而和谐,宛如乐曲。在这破旧不堪的小屋,在这肮脏无比的角落,我能看到油画或素描。就像被一种无法遏制的冲动所驱使,我的灵魂朝那个方向飞去。这种感觉日益强烈,杂事越多被抛开,就越是如此,我眼中的画面就变得越清晰。……我现在对艺术和生活有了广博而自由的理解,而生活的本质就是艺术。”

    没有读过凡·高这些文字,未必能全面理解凡·高。比如说,有些人只看到他疯狂的激情,看不到他灵性的思维。这有个害处,要是他们学了凡·高之后,在自己的散文里仅有疯狂的激情,没有灵性的思维,这真是个糟糕的事情。

    我再强调一下:凡·高的激情,是有灵性的激情;凡·高的灵性,是有激情的灵性。

    现在,请你再读他的几段文字,领会其中的灵性表达:

    “地中海就如同鲭鱼的颜色一样。我之所以这样比喻,是因为海的颜色瞬息万变,甚至无法确定是不是蓝色,或许下一秒瞬息万变的光线,又为它添了一丝粉色或者灰色。有天晚上,我沿着海边一个无人的沙滩散步。那里不算热闹,但也不凄凉,只是美。深蓝色的天空中点缀着比基础钴蓝色还深的蓝色云朵,其他则是蓝和奶白混合的颜色。在深邃的蓝色中群星闪烁,淡绿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粉色的,比家乡甚至巴黎的星空更明亮,更令人赞叹,更像宝石——像蛋白石、绿宝石、天青石、红宝石和蓝宝石。海是深深的群青色——海滨在我看来是紫色和赤褐色的色调,而沙丘(大约有五米高)上的灌木则是普鲁士蓝的。”

    “我还在费力画生病之前开始的那幅画——一个收割者,整幅画都是黄色的,颜料涂得非常厚,但是画的主题非常好,也非常简单。当我看着这个收割者时——他模糊的身影像魔鬼一样在炎热中挣扎,直到任务结束——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死神的影子,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人类也如同他正在收割的麦子一样。要是这么看,收割者就是我之前所画的播种者的反面。但在这种死亡中,没有什么是悲伤的,它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所有一切都沐浴在太阳美好的金色光芒中。”

    “我还在画星空下的柏树,最后再试一次吧——夜空中暗淡无光的月亮,纤细的新月从地球投射到月亮的不透明阴影中露出来——而星光则出奇明亮,在群青色的夜空中闪着温柔的粉色和绿色光芒,云朵则是匆匆经过。画的底部有一条路,沿路是黄色的高大植物枝干,掩映着阿尔卑斯的蓝色山麓,一家老旅店的窗子透出橙色的光,以及一株高大笔直的柏树,颜色暗淡。”

    电视剧《神秘博士》有一个片段,凡·高穿越回到现代,在美术馆展厅里听到有人们正在评论他:表现痛苦很容易,但用自己的痛苦和激情,去表现人间的喜悦和壮丽,在这一点,没人能比得上凡·高。在这个场景里,凡·高遇到了知音,泪流满面。

    凡·高画的《星月夜》,有数量最多的知音。

    这幅画不需要别人解释,它就是旷野上的星月夜。凡·高把悸动和激情画了进去,把尘世生活的温暖与孤独画了进去,也把夜色中被压抑的躁动画了进去,把自己的灵魂画了进去。

    人们看到了他灵魂的光亮。

    学者兼作家房龙看到的是一个个呈旋涡流动的星辰,敏感而不稳定。几近骚动的线条恣意舞动,就连生长于大地的扁柏也在尽力挣脱地心引力,直刺向急流涌动的蓝天,这简直是一片激情的汪洋。

    余光中看到的是人间寂寂而天上热烈:下面的村庄有星月的微辉,但似乎都已入梦了,只有远处教堂的尖顶和近处绿炬一般的柏树,互相呼应,像谁的祷告那样,从地面升向夜空。而那夜空浩浩,正展开惊心动魄的一大启示,所有的星都旋转成光之旋涡,银河的长流在其间翻滚吞吐。

    网络上有署名为苍鹭的一组散文,其中一篇写到凡·高《星空》:

    “这幅天空布满蓝色疯狂漩涡的星月夜,那些在浩渺中同时旋转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吗?凡·高把太阳和月亮旋转为大地的向日葵,将斑斓盛开的油彩涂抹在灵魂里……他将头颅埋在向日葵里,就是为了将生命璀璨的黄金留给这个充满苦难的人间。”

    这位网友苍鹭写下凡·高画作的132篇解读,说是对凡·高去世132周年的纪念。我想或许还有一个目的:用这种方式提升作家自己的激情、灵性和崇高美。

    凡·高不知道的是,自他去世以后的一百多年里,不计其数的写作者,都把目光投向遥远年月。他们解读凡·高这个人来提升自己的激情,解读凡·高的画来提升自己的灵性。

    这是好的选择。

    不管是解读凡·高还是他的画,写作者的心性和文字都不会冷漠,不会平庸。

    特邀编辑:董学仁

黄河岸边有我家(报告文学)
大山里的光束(随笔)
有了激情,还要有灵性
刘琼:让记忆和文化在字里行间交融
三个咸鸭蛋(散文)
枕边书
我和我的保定(小说)
雨(小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