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4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我和我的保定(小说)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八(10)班 齐珈阅(13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4月26日   01 版)

    “您对保定有着怎样的印象呢?”吕霍面前的记者端正地举着话筒,精致的双眼紧紧盯着吕霍的嘴唇。

    “我啊……我从小就生活在保定。”吕霍缓缓昂起头,若有所思地望向远方,“让我记忆深刻的,那一定就是西大街了……”

    “吕霍!你给我下来!我让你下来!!”霍云紧握着擀面杖的手青筋都快要凸起,擀面杖上面还沾着星星点点的面粉。

    “我不下!我下去你就要揍我!”小吕霍紧紧贴着臭椿树粗壮的树干,小步往树冠里又缩了缩。

    “你把陶爷爷家的玻璃砸碎了,你不挨揍谁挨揍!马上下来!”霍云的声音一句比一句大,似乎是怒火随时要喷射出来。

    “好啦,小云。我不是说了不怪吕霍嘛。这小男孩比较淘气,正常。”陶爷爷拄着用了近二十年的木拐杖,慢悠悠地蹒跚着,朝着小吕霍会心地笑了笑。

    “陶叔,你可别惯着他,这小子,不打他几次可不长记性了呢。”霍云忙跑去扶过陶爷爷,语调淡淡凉凉的,就像是柳条落水。

    “嘿!吕霍!我妈妈做了不少好吃的,要不要来我家!”杜大头妈妈的厨艺在西大街可是出了名的高超。大头每天上学都会带上各式各样的点心。

    “小声点!我妈妈在那里。”吕霍嘴上还没来得及答应,身体却不由自主地先行动了。扒着手边的枝干,双脚猛地一蹬,竟还轻声落了地。大头的脸上并没有太多惊讶的神情,因为他早就知道吕霍是爬树的好手。

    “是不是又有焖子!还有牛肉罩饼对不对!”吕霍越说越兴奋,甚至把膀子甩开,让凉丝丝的夏风灌进背心,一下子把汗吹干了。“你都快比我熟悉我们家的菜了!”大头咯咯地笑着。吕霍却好像没听见似的,大概是在脑海里想象着熬煮得透亮的焖子配上香而不柴的驴肉摆放在餐桌上的样子吧。

    “棒冰”红艳艳的两个大字直勾勾地吸引着吕霍。吕霍大大的眼睛滴溜一转,匆忙把手揣进短裤兜,左右摸索了一会儿。冲着大头露出了小狐狸般的笑容:“大头,吃不吃冰棍!昨天我妈给我的早餐钱我还没舍得花呢。刚好够咱俩买冰棍了!”吕霍好像刚好说中了大头的心思,大头连想都没想,爽快地答应下来了。

    “老板,两个原味冰棍!”吕霍小跑了两步,张开双臂拦下了准备前行的冰棍老板。老板笑眯眯地停下自行车。从后座的大白箱子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两个还挂着水珠的原味冰棍。吕霍一挑眉毛,大头就知道,他又在琢磨着什么新想法。果然,吕霍冲着老板笑了笑,两个小酒窝浅浅地凹下去,这让平日里皮得出名的吕霍看起来竟然有几分乖巧。“老板,这么热的夏天,来来往往的人们人手里都有一个冰棍,我们刚好也热得快要没劲走路了,所以想来买个冰棍解解馋。但……你看,我们两个小孩子,身上也没多少零花钱……”吕霍一副懂事小孩的模样让老板不禁软了心,轻柔地拍拍小吕霍的头,一毛钱给了两根。

    “我好像已经能闻见驴肉的香味儿了!嗯……今天的餐桌上一定还会出现火烧!”吕霍把最后一点冰棍含在嘴里,说话含含糊糊的,但语气里却能清楚地感受到他的兴奋。

    西大街的住户们每天都是用煤火生炉子做饭,男人们用废纸和劈柴把煤球点燃,拔火筒拔出的浓浓黑烟和熊熊火苗真让人有切身的烟火尘世之感。

    “爸、妈,我回来了!”锅铲相撞的声音太大,以至于大头要扯着嗓子说话才能听见。吕霍用力扇了扇眼前的黑烟,附和着喊了一句“孙姨、杜叔!我也来啦!”说完还嘿嘿笑了两声。

    炉火滋滋轻响,锅中的食材沐浴在浓稠的汤汁中。明丽的色泽,诱人的香味,组成了吕霍脑海中对他朦胧的触感。焖子上桌后,吕霍和大头迫不及地夹起一大块入口,一下子烘暖了胃,舌尖上的盛宴勾起了两个小伙子上扬的嘴角。“好吃!太好吃了!”吕霍狼吞虎咽的空隙还不忘连声称赞着。“别急别急,这火烧还没好呢。慢点吃。”孙姨看孩子们吃得高兴,心里甜滋滋的。“丸子来喽。”杜叔稳稳地端过一锅骨渣丸子,这可是吕霍的心头爱。肉的嫩香再加上脆骨在齿间迸发出的清脆响声,带给人的是一种刚柔并济的享受。“怎么样,我的手艺快赶超你孙姨了吧!”杜叔盯着把丸子一个接一个往嘴里送的吕霍,露出得意的神情。“强强联手,能吃到这样一桌菜我真是太幸福了!”吕霍嘴里鼓鼓囊囊的样子像个不知所措的小仓鼠。

    漫步回家已经入夜了。西大街灯不太亮,晚上走起来伸手不见五指。蝉鸣和狗吠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骇人。吕霍顺着臭椿树独特的气味朝向阳院走着。尽可能把脚步放到最轻,像一只走在房梁上的小黑猫,大气儿都不敢喘。霍云女士应该已经睡了,可不能吵醒她,否则我小命可不保!吕霍心里默默念叨着,一个跨步挪到了房门旁。“臭小子这么晚才回来,又去哪儿疯玩了吧!”霍云愤愤地囔囔着,大概是入了夜的缘故,声音并不像白天那样大得吓人,“这是你虎子哥之前上学用过的包,他看还挺新,下午就给你送过来了。”霍云边说着边就把一个军绿色的挎包从木抽屉里取了出来,轻轻搭在了椅背上,“你要是喜欢,明儿个上学就背着去,睡觉前记得把后院的水拎进来。”话音未落,吕霍就只见母亲拖着沉重的身子挪进屋子了。再转头一端详那挎包。哪里是旧包,分明是崭新的,一个崭新的绿挎包。

    第二天一早,吕霍就兴冲冲地带上新挎包,急着给伙伴们见见。单手把着自行车,在路上,轻轻抚过西大街经过百年风雨的石砖,昂起头,向着二楼小红窗后的奶奶问好。把门一推,小路边边的小卖店纷纷开始了一天的营业。仔细听收音机里的河北梆子不绝于耳,每条小巷子里都有那么几位爷爷钟爱这梆子戏。与夏风一同飘过来的是白运章包子的香气,这个吕霍熟,再配上一碗棒子粥,那可是他早餐的标配。对于过去的西大街,吕霍的记忆好像定格在了这一刹那。后来,对西大街的记忆都远不如那段日子的清晰了。

    “可是据我们了解,您在后来是考上了北京著名的环境规划学院的。为什么在毕业后又选择了回到保定呢?”记者精致的大眼睛瞪得更圆,这一定是她一直想问的问题。

    “我想,我可以回到我的家乡,回到我的保定,我的西大街。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做些什么。”说出这段话之前,吕霍没有一丝多余的思索,“保定的文化需要传承,保定的历史也需要有人来保护。我希望的,是以后的西大街可以有现代的设施,也可以有历史的封存。可以听到店家的叫卖,也可以听见那熟悉的戏曲声。我总是希望为陪伴我半生的保定做些什么。在未来我想每一个保定人走出去都可以骄傲地说出那六个字。”

    “六个字?”

    “我和我的保定。”

    (指导教师:刘玉玲)

    责任编辑:龚蓉梅

黄河岸边有我家(报告文学)
大山里的光束(随笔)
有了激情,还要有灵性
刘琼:让记忆和文化在字里行间交融
三个咸鸭蛋(散文)
枕边书
我和我的保定(小说)
雨(小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