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5月3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盐角草,黄河岸边的精灵(散文)

山东东营市第一中学高三 李东蔚(18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5月31日   08 版)

    刘禹锡的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形象地说出了我的家乡黄河三角洲这片土地形成的根由。这里有全国温暖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有广袤的盐碱荒滩。每当伫立在黄河故道的天然柳林步栈道上,油然而生的,是一种空旷与苍茫。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一种叫盐角草的植物,据说是地球上最耐盐的植物之一。毫无来由地,我喜欢上了盐碱滩上那平凡又倔强的盐角草,我更愿做一株永不向命运低头的盐角草,即使被命运的红绳,牵到陌生的黄河岸边,虽然不是生于斯,却认真地长于斯,忠诚地爱于斯。

    作为一株拼尽全力的盐角草,作为同时拥有两个家乡的少年,无论思虑未来还是忆及苦难,我总爱心生双念,这也是故乡文化融入骨髓、融入血液的必然反应。我的家乡在小清河畔的广饶县寨村,听爷爷和我说,600多年前,我的祖先是从河北枣强县迁徙而来的。儿时有段时间跟着祖父母生活在这个村庄里,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我知道一到了夏天哪棵树上的消息牛爬得最多,晓得哪个墙角的蛐蛐叫得最欢,熟悉玉米从一粒种子到成熟的全部过程,槐树开花的季节我学会了仰望天空细细品味空气中的每一丝甜味……就像命中注定,我与生俱来地爱这片温润肥沃的土地。

    无论岁月如何静好,无论对故土如何眷恋,我都无法改变命运这根红绳的牵引。刚出生八个月,我就跟随父母远赴他乡,来到了“六月飘雪”的黄河尾闾的这座小城安家落户,成了地地道道的“河北人”,成了一名小小的“垦利移民”。与黄河比邻而居,无疑是幸运的,令我的生活无端多了很多雄浑壮阔的诗意。无数个日出日暮,我和父母在黄河岸边漫步,极目远眺九曲黄河蜿蜒而至、笼罩着漫天红霞呼啸而出的渔网慢慢落入水中、岸边静静劳作的农人……虽然与故乡相隔不过百里之遥,因为有了这条大河的缘故,让我有些安心,又有些开心。

    母亲近三十岁考上公务员,带着不足八个月的我和年迈的奶奶来到了这里。人生地不熟,又到了崭新的工作岗位,母亲异常忙碌,可她始终任劳任怨,从未因为要照顾“初来乍到”的我和奶奶而请过假,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用母亲的话说,“我们来到了这个地方,是命中注定的缘分,这里永远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又匆匆,我们已经在黄河岸边生活了16年。

    我很早就知道,垦利是典型的移民区,移民文化与黄河文化、石油文化等激荡、凝聚、融合而成“包容、厚德、务实、创新” 的垦利精神。有容乃大,无数我这样的外乡人,通过各种因由来到这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劳作在这片土地上,恰如万里黄河携泥裹沙,给这片年轻的入海口,默默地淤积土地一样,岁岁年年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舅舅的书橱里有一本李凖的《黄河东流去》,因为觉得对黄河的亲切,而忍不住翻看,从书中我看到了大河奔流的蓬勃的生命之力,无穷无尽,令我对身边的这条母亲河又有了不一样的认知。我生在繁荣富强的年代,即使去年黄河水位上升,据说是几十年来难得一遇,也并没有给黄河两岸的民众造成困扰,更遑论灾难。可是从书中我看到了无论如何我也想象不出的灾难,抗日战争时期,黄河曾被扒开,淹没周边多个县,百姓流离失所,这是黄河两岸百姓永远也无法云淡风轻,轻言忘记的过往。

    毫无来由地喜欢那株平凡的盐角草,倔强又认真,就如黄河两岸、小清河畔我的亲人们那样,无论在天涯海角,无论经历艰辛与苦涩,都从不轻言放弃。

    责任编辑:龚蓉梅

齿(随笔)
盐角草,黄河岸边的精灵(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