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7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散文写作课之五十三

非虚构写作有更好的想象

满堂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7月05日   01 版)

    宋宝颖/制图

    艾内斯特·吉斯曼,英国皇家坦克团的一名装甲兵。在敦刻尔克大溃退时,他亲历了这样一件事:

    “我们在路上遇到一对夫妇。男的推着自行车,自行车上驮着一大堆东西,女的挺着大肚子。按照军队规定,我们不能过问难民的事情,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管这个孕妇。我们停了下来,把她扶上卡车。我们告诉她丈夫,我们会把她送到我们明天一早就会到达的一个女修道院。说完之后,我们就开车走了……接下来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一阵微弱的哭声从卡车后面传出来,这声音像是一只雌狐狸发出的叫声。原来是一个小女婴出生了。我们中有个士兵很喜欢园艺学,他还知道很多拉丁名字。他给女婴取名叫维奥拉·璀克勒,即三色野紫罗兰的意思。这是我经历的一件让人十分宽慰的事情,它让我忘记我们之前所经历的一切苦难。”

    这段话收录在《敦刻尔克:被遗忘的声音》(作者是英国作家约书亚·莱文,中译本为《逃亡日:敦刻尔克大溃退亲历者口述》)。

    也是赶巧,我读这本书两个月后,诺兰导演的电影《敦刻尔克》在全球上映,让我看得亲切。原来诺兰拍这部电影的冲动,就是读了这部非虚构著作之后,还请了约书亚·莱文担任剧本创作和现场拍摄的历史顾问。如果没有这部书,可能没有这部电影。

    约书亚·莱文与导演诺兰一起,访问了很多九十多岁的老兵,听他们讲述那场大溃退。这些老人可能记不住昨天或上周发生的事情,却记住了多年前敦刻尔克海滩上的细节,比如一位老人回忆说他看到一个士兵解除了装备,徒步走向大海,向英国的方向游去。他是疯了吗?是想自杀吗?是想游回英国吗?没人知道答案。老兵们说的事情,有些被用在了电影里。

    我在暗中有个比较,纳兰的电影里充满了细节,但约书亚·莱文书里的细节更多,并且有更强大的想象。

    这种说法对吗?

    非虚构的意思,大概是没有或不能虚构。那么,一部非虚构写作,怎么会有强大的想象呢?想象真不是虚构写作的专利?

    用前面的例子来说,大溃退中的士兵在路上搭救了孕妇,又为军车上出生的婴儿起了个诗意的名字,这样一件事放在一部小说里也是想象的亮点,足够作者洋洋洒洒写上半章一章,几千字上万字也有可能。还有一个可能性,那是你读了小说多年以后,这是还能记得住的几个情节之一。

    但你读了非虚构写作的《逃亡日:敦刻尔克大溃退亲历者口述》,几年后会忘了这件事情,因为书中从前到后,全是这样的口述,足够写出十多部小说,拍出五六部电影,还让人觉得小说与电影的想象力强大无比。

    所以我说,非虚构写作有更好的想象。

    我们现在就提炼出第一个着重点:众多亲历者口述可以组成一整部作品,在这样的非虚构写作中,想象力来自众多亲历者遇到的细节。此外,这些细节千奇百怪,往往超过了虚构作品的想象。

    再来看一个例子:

    达汉姆轻步兵团士兵威廉姆斯·瑞德利说:

    “我们从布鲁塞尔往里尔撤退,一切就像是做梦一样。后来,我们遭到了德军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和机关枪的攻击。在撤退时,我们看见几个平民正在往卡车上搬尸体。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的尸体,我觉得十分震撼。当卡车开动的时候,上面的尸体就像果冻一样摇摇摆摆。”

    谁都能看出来,这一段口述有两个比喻,像做梦一样,像果冻一样。前一个算是不错,后一个就很棒了,只有极少的优秀作家能写出这种比喻。

    比喻也是一种想象。作家的想象力如果没有超常发挥,可能写不出超常发挥的比喻。在约书亚·莱文的这部非虚构作品中,不错的比喻、很棒的比喻都不少了,我想其首要原因在于,这些比喻源于很多人的亲历,他们被命运扔到一个极为特殊的情境里,这样一来,他们的比喻是感性的,本身就有在场感,对读者的冲击力更强一些。

    作家要学习生活中的语言,这是一个范例。普通人那里有一种原生态的性质,可能比作家发挥出来的更好。

    这方面算是第二个着重点,我们再用比较方式整理出来:

    虚构写作往往通过理性和感性两种方式,有意识地产生作品中需要的想象,想要写好肯定很难。可是,在非虚构写作中,由于直接采用了亲历者原生态的感受,这种感受有很强的主观性、心理因素,也有最符合当时情景的想象。

    我们再来找一找,也许还有第三个着重点。

    请看下面的例子:

    “敦刻尔克充斥着大量的噪音,四处冒着黑烟,天上还一直有德军的飞机不断地扔炸弹。很多士兵都往码头的方向移动,而沙滩上也有大量的士兵。有人企图把士兵组织起来,按区域划分,以便能让更多的士兵搭上驱逐舰或是小船返回英国。这里真是一片混乱。”(威廉·瑞弗斯少校的回忆)

    “沙滩上一片慌乱,完全超出了我们能控制的范围。有几个不幸的士兵快要崩溃了——他们跑到水里尖叫,显然他们的心理已经无法承受了。在沙滩上待的两天里,我看到至少有几十个人跑到海里自杀了。”(伦纳德·霍华德中士的回忆)

    “我们把小船推进了海里,然后一前一后地划着船,我们完全没有方向感。不过,只要我们上了船,那让我们去任何地方都行。我们刚一出海,就遭到了斯图卡轰炸机的袭击。飞机扔下的炸弹击沉了好几艘船,其中就有一艘是明轮艇。我们立即朝它划了过去。但是在我们赶到之前,那艘船已经沉入了大海。我们都吓得目瞪口呆,眼睁睁看着它下沉。我记得水里没有幸存者……可能因为我们都坚信我们最终能离开这里,我们当时并没有末日来临的感觉,我们总是觉得我们一定能离开这里。”(通信兵阿尔弗雷德·鲍尔温的回忆)

    这些口述收藏在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里。

    如果没有作家把亲历者口述写成一部非虚构写作畅销书,这些口述会渐渐被人遗忘。那个战争博物馆有数万小时、数万份口述录音,采访了亲历战争的众多小人物,谈论他们真实的困境、恐惧和期望。约书亚·莱文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合作,聆听、整理和组合敦刻尔克大溃退的士兵、相关人员的采访,用口述史重塑敦刻尔克发生的事情。

    他讲的是小人物的故事,更加感人,更个人化,有传奇色彩。那些故事是小说家难以想象出来的。

    小说家的想象力,用来描述已有的和想象中的生活。可是,20世纪来了,生活中的事件远远超过了作家们的想象力。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按照实际生活写出的非虚构,让人看起来竟然是想象力很好的作品。

    比如,在二战前,谁能想象德国纳粹会屠杀六百万犹太人,又把大半个世界陷于战火?比如,在敦刻尔克大溃退之前,谁能想象被德军围困的十公里长的法国海滩上,有四十万同盟军眼看着就要覆灭?在德军的飞机轰炸之下,同盟军只有救出几万人的能力和预想,最后竟救出了三十多万人,避免了整个欧洲被纳粹化,这一切又有谁能想象?

    小说的故事,小说的情节,小说的人物,都可以看成作家的想象力的发挥。可是,如果没有敦刻尔克事件,小说家也不可能这样虚构。

    所以,我想说一下关于非虚构写作与想象的第三个着重点:

    在一个特殊时代,远远超出想象力的事件一旦发生,虚构写作想去描述它,很难发挥出想象力的优势了。在这时候,非虚构写作能容纳更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获得了更多的文学想象空间。

    起码在我们的感觉里,它是这样的。

    特邀编辑:董学仁

李延国:写出不一样的张桂梅
自我之旅:孤独淌过生命河流
非虚构写作有更好的想象
张信哲: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小熊女孩(随笔)
《100位妈妈谈在线教育》:线上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还未相伴,就已远行(散文)
一件小事(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