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7月1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爱是民族间永远的共同语言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 张靖萱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7月12日   06 版)

    又一年的研究生支教团即将出征,学弟学妹们拿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跑来问我,让我回想起两年前,我带着和他们如今一样的好奇和热情,踏上了拉萨那片辽阔的土地。

    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我斗志昂扬,立志要一次性给孩子们讲清楚“这道题为什么选C”。但是没想到,他们最迫切的问题居然是,“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习?”孩子们喜欢你的表现是认真记住你每天衣服的款式、解读你每句话的心情,唯独不认真看写在黑板上的单词。甚至是在一次课堂上,我在很认真地上课,有个孩子突然打断我,严肃又茫然地问我:“老师你那么认真干什么?”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知识储备浅、学习习惯差都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更不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绝不是一句空话。

    后来上课之余,我会陪孩子们吃早餐、上自习、回宿舍、排节目、去医院,在班主任不方便的时候主动担任代班班主任,珍惜一切和他们相处的机会,听他们讲每天发生的故事,也把我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作为三个班级近200人的英语老师,实在难以照顾到每个孩子,就让他们把想和我说的话写在当天作业的后面,作业本上越来越热闹,批作业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随之而来的是孩子们和我的明显亲近、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显著提升。我也渐渐意识到,比知识点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从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成长经历却完全不同的人身上,看到自己人生的更多可能,从而发自内心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激发对知识的渴望。

    完成支教任务临别之际,孩子们曾为我们合唱一首藏文歌,大意是“恩德浩瀚我的老师们,慈爱有如太阳的光芒,无论何时难忘您恩情”,我们不需要每一句都听得懂,也能感受到孩子们的难过和不舍。当两颗心紧紧相拥,爱是民族间永远的共同语言。

    如今回望那一年的生活,和我们之前的任何一段经历都截然不同。支教的经历使我们深刻明白,祖国大地上不只有北京的繁华都市,更有西部的广阔天地,迫切期待着有志向有能力的青年,也正是每一位民大青年心心念念的“远方”。

    责任编辑:谢宛霏

爱是民族间永远的共同语言
那里的阳光真温暖
缺氧,但不缺精神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