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首歌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都有情感态度,都有山河日月,都有冷暖人生。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处在哪个人生阶段,总会记得给你力量的一个人、带给你感动的一个人、让你铭记在心的一个人,那些感动和温暖,从未远离。
讲述中国人的故事,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由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出品,《中国青年作家报》、求真娱乐联合承制的“中国人的故事·唱给你听”音乐项目,已正式上线开播。每期节目将推出一首歌曲,邀请一位青年唱作人,讲述一段中国人的故事,将故事融入音乐,将楷模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人。本期,让我们听张英席讲述毛乌素沙漠上的治沙模范吉日嘎拉图的故事。
铺天的绿意追逐着远方裸露的浅黄,一路绵延数十公里。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乌审昭镇布日都嘎查牧民吉日嘎拉图的家。
“父辈们常说,这里曾是一片草原,但小时候我却只能看到无边无际的沙漠,漫天的黄沙席卷了所有的树木。”吉日嘎拉图19岁那年,叔叔家因为沙尘暴遭了灾,在他记忆中从来不哭的母亲在看到叔叔家的房子被沙子埋住后流泪了。那时狂风大作,吉日嘎拉图的姥爷就是在外出放牧时遭遇沙尘暴,遇了难。他说:“我一辈子就有这么一个心愿,我的前辈们因风沙去世,不能让我的下一辈再受这种苦,要让他们过上好生活。”
1984年,嘎查的草场下放给牧民家庭承包,吉日嘎拉图家里4口人共分到700亩。就这样,吉日嘎拉图开始带着全家人治沙种草。
固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吉日嘎拉图选择了沙柳——沙柳是毛乌素沙漠里少有的能生长的植物之一。他和结婚不久的妻子敖特根格日乐赶着家里的一头小毛驴,到30多里之外去寻找沙柳,找到后用再用毛驴驮回来,围着沙丘开始播种,起初,忙活一两天,好不容易把沙丘围住了,刮一夜风,沙柳又全被埋了。直到1990年,他们才真正摸索出制服沙丘的办法:先固一面坡,再治一堆丘。每当固定了一个山头,夫妻二人都会互相鼓励说:“我们又有够十只羊吃的草场了。”
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干,700亩草场慢慢由黄变绿。2018年,吉日嘎拉图已实现把树从草场的最东头种到最西头的愿望。按照草畜平衡要求,吉日嘎拉图家现在可以养700多只羊,但他们只保留了160多只羊。他说:“草场是我们的家业,但我们不能把一辈子家业都用完。”
吉日嘎拉图一直深受植树治沙第一代领军人宝日勒岱奶奶一句话的鼓舞:“在一大片沙漠里,有一株幼苗,也会慢慢征服整个沙漠。”你知道吗?中国正以年均5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植树造林;80%的毛乌素沙漠已得到治理,止沙生绿,黄河的年输沙量减少4亿吨;1949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9%,如今,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超过了23%!2019年的卫星资料就显示,中国植被增加量,占过去17年全球植被总增加量的至少25%。库布其、毛乌素……这些曾经的“不毛之地”,上演了“沙漠变绿洲”的奇迹。
为什么中国成为全球同期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因为绿色中国的发展密码里,有一个又一个吉日嘎拉图,把植绿护绿融入血液,30年来坚守在祖国北疆的他们,便是沙漠中一株株最美的绿苗!向无数治沙英雄致敬!
安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