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7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不再追光的孩子(随笔)

湘潭大学硕士生 温裕群(22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7月19日   08 版)

    连日的阴雨在5月末的上饶终于迎来了半日晴空,“三、二、一,睁眼!”“咔嚓!”学士帽在我们的嬉笑声中被高高抛起,画出好看的弧度。拍完最后一张合照,大家就从原本方正的队伍中逐渐散开,好似一朵朵浪花跃入大海,继续奔腾。也是在这一刻,我意识到我才好好停下脚步感受的大学生活已经翻到了终章。

    高考的失利让我从踏入大学校园伊始就带着难以弥补的“遗憾”,我曾无数次幻想着我像书中、电视中那些“发着光的人儿”一样,在流逝的岁月里熠熠生辉,泛出属于自己的光。于是,我带着这股子劲一直在奔跑,但却又像一直踏在别人前行的脚印里,找不到路。我那极稚嫩的幻想和自大终是幻灭在了高考冰冷的成绩单上,我第一次被现实击倒。

    自那以后,我不断质疑自己又渴望着再次证明自己。我不断熨平心里那股子劲带来的褶皱,努力让自己不再对过去耿耿于怀,向前看。

    初秋里,校园里的香樟树飘出淡淡的清香,而我氤氲着这香气穿梭在教学楼与宿舍间,渴望捡拾好当下拼凑出一个更加喜欢的未来。

    我想我终究还是幸运的,我有幸与自己喜欢的新闻学专业相遇,它帮我不断打开自己,发现棱镜的更多面。四年里,我从书本里“新闻的定义”走到现实中去感受新闻报道的力量,拥抱新闻实践带给我更开阔的视野。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一起采写新闻稿件、拍摄剪辑视频;我们扛着脚架相机,拿着话筒去记录历史洪流当中个体的声音。从新闻采写的“小白”到能写出八千余字特稿的校园记者,在实践的打磨下,我逐渐褪去过往的青涩,更理智地认识世界,也重新去认识自己。在成长的路上,我似乎还在追光,但又好似不再追逐那些旧时幻想里的光。

    去年3月,我也成为考研独木桥上的一员,我想离光近一点,我想去更远的地方看一看。但高考有时还会钻进我的梦里,让我隐隐难受,因此我选择了一所“蹦一蹦碰得到”的学校作为我的第一志愿。在备考过程中我有时也会质疑自己的选择,为什么不冲一冲?可当我转头看见身后的一地鸡毛,抬头看见未知的前路时,我又庆幸自己所做的选择至少是有几分把握的。

    看课、刷题、背书、三点一线,伴随着窸窣声我在知识点中上下沉浮。清晨,我还未来得及撒一口起床气,耳中就已经塞进了考研的知识点。我捧着刚盛满热水的保温杯快步走进自习教室,“啪!”八盏白炽灯被我一巴掌摁下,我内心升起一点点欢喜,我又是第一个到。这极富仪式感的开灯点燃了我一天的学习热情。

    越临近考试,我内心愈发坦然,我不再去计较这一年得失,不再着急想要一个风光的成绩去证明自己,去成为别人口中那个“闪着光的人”。我只想好好走完这一程,期待新一年新生活的到来。

    至今,我仍觉得无比幸运——成功被一志愿拟录取。但最让我开心的是这一程我全力以赴,没有留下遗憾。我不再急切地盼望一个闪光的未来,我觉得最好的样子就是现在。

    我开始逐渐放缓我匆匆的脚步,去驻足欣赏校园春日时光,感受青春的恣意。樱花小道的粉樱、明湖湖畔低吟浅唱的绿柳、侬园里奇形怪状的假山……那些曾经我匆匆一瞥的景色,现在定睛看来都别有一番美感。

    虽然直到现在我依旧没有追逐到曾经自己想要的那个结果,但在岁月的淘沙中,我却已然认识到生活是条奔流不息的大河,没有哪一刻是所谓的“结果”。就像艾福里德·德索萨所言:“最后我终于明白,这些障碍,正是我的生活。”

    坦然接纳自己的平庸但却不停下前行的脚步,我想那个不再追光的孩子最后也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星辰吧!

    责任编辑:龚蓉梅

花开的日子(小说)
不再追光的孩子(随笔)
若逢一场夏雨(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